惠特尼博物館在搬遷到位於曼哈頓下城的新址之前舉辦了一場討論會,討論能夠給人提供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博物館的意義。提供可供所有性別使用的廁所則是這次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
接納與包容項目總監Danielle Linzer說:「我們邀請了各種性別認同的藝術家,我們認真地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他們覺得這個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決定直接實施這個項目。」
博物館新址廁所的標誌寫著「無性別廁所」,Danielle Linzer注意到常有女性在這個標誌前大聲詢問「這意思是說我可以進男廁所嗎?」。
惠特尼博物館不是在重新考慮廁所問題時唯一一個受到挑戰的。隨著以公開同志身份入伍和同性婚姻議題的廣泛討論,爭取無性別廁所的行動也是LGBT社群最近在努力爭取的人權議題之一,尤其是其中的跨性別群體。
學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博物館(比如紐約的美國民俗博物館和鹽湖城的猶他州美術館)、餐廳(比如休斯頓的Pass & Provisions、加州聖克魯斯的Midtown Cafe),甚至白宮的艾森豪行政辦公大樓都在重新改造傳統的男/女廁所,導致出現了一大批很有創意的標誌和詞彙。
有些無性別廁所的出現是因為法規原因。包括西雅圖、伯克利、聖達菲、奧斯丁、費城在內的一些城市已經通過了需要建立單人無性別限制廁所的法規。費城有專門的網站Gotta Go Guide標出提供此類設施的位置;還有一個名為Refuge Restrooms的App,在全國範圍內提供上述功能。
費城市長辦公室LGBT事務負責人Helen L. Fitzpatrick說,費城的所有場所將有90天的時間進行改造,以符合新的法規。推廣新的相應詞彙也是過程之一。今年九月,Fitzpatrick拜訪了一家酒吧,這家酒吧櫥窗的標語冒犯了Caitlyn Jenner。Fitzpatrick與店主交涉後,店主把標語改成了:「我們順性的白人老爺們兒們今天學到了新東西呢!!」(順性英文為cis-gender,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生來一致。)
但在這個過程中,法規的約束力也不是沒有受到挑戰。去年,緬因州17歲的跨性別高中生妮可·梅因斯(Nicole Maines)所在的學區強迫其使用教員廁所,而不是有性身份認同感的女廁所。2014年,緬因州高等法院作出判決,判定該學區違反了緬因州的人權法案。
九月,內華達州埃爾科的一所學校董事會通過投票,禁止跨性別使用與他們性別認同一致的廁所。在威斯康辛州,兩位州議員要求各學校董事會將學校廁所設計成專供一種性別使用,並認為性別的定義僅限於男性和女性;而在鄰近的明尼蘇達州,民主派議員則剛剛否決了一項類似的提案。上周二,休斯頓剛剛投票否決了一項名為「浴室法令」的提案,這項提案本來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性別歧視。
即便如此,現狀仍然在改變。Samuel Bass是舊金山Miraloma小學的校長,這所學校裡供低年級學生使用的廁所已經不限性別了,其餘設施也正在改造過程中。
「在幼兒園到12年級的這段漫長時期,我們都曾讓每一個孩子在某個二元問題中做出選擇。我們覺得無性別廁所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且這對其他學生也不會帶來什麼困擾。孩子們不會了解所謂的性別規範,除非我們成人把這種規範強加給他們。有些家長提出質疑,但一旦他們認識到這種廁所和每個人家裡使用的廁所沒什麼區別之後,就不會在意了。」
許多跨性別者都說他們每天要花時間計劃自己能去哪些地方,什麼時候能去。而且為了不在公共場所的廁所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即使想上廁所也不得不憋著,並因此患上膀胱感染。如果他們不這麼做的話,要面對的則是騷擾或暴力。LGBT組織「石牆中心」近期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項全國研究,調查對象是所有性別認同不為男性或女性的大學生們,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說曾面臨過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廁所問題。
性別認同本身幾位複雜,無性別廁所的命名也同樣複雜,比如:性別中立、無性別、不分性別、性別開放、中性等等。
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在廁所門口用的詞語是「不分性別」,同時配有馬桶和水龍頭的圖片。
內華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選擇了彩色的馬桶圖案和詞語「性別中立」、「中性」,不過這兩個詞在跨性別社區不是那麼受歡迎。
石牆中心負責人Genny Beemyn說:「對我來說,『性別中立』這個詞就好像在說色盲一樣。我們是能夠看到各種不同性別的,否認這個就等於否定人類的現狀。比起消除其他性別的存在,我們要做的是讓人們意識到性別的多樣性。」「無性別」 這個詞似乎更受歡迎,紐約的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廁所表示就是這麼寫的,還配有水龍頭的標誌。
在相對比較排外的猶他州,猶他州立大學也設有無性別廁所。伊利諾州立大學也同樣設有無性別廁所,還附加了一句:「無論何種性別、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間廁所。」學校倫理與平等機會部的負責人M. Shane McCreery說:「我們並沒有改變這些設施的用途,只是表達我們接受每一個人。」
除了各大學,美國一些公司也在逐漸改變看法。Target超市設立了「家庭式」廁所。星巴克部分分店也設立了無性別廁所,並在逐步推廣中。耐克總部的廁所使用的是一張簡單的黑白馬桶圖片作為標示,這個圖案是由28歲的平權活動組Sam Killermann設計的。布魯克林的一家叫做SmartSign公司使用的是一個雌雄同體的圖案,這家公司還把這個標示免費贈予教堂、醫院、圖書館、公立學校、食品公司、一家馬戲團和128所大學使用。
費城的White Dog Café有一個更好的主意:一間廁所供民主黨人使用,一間供共和黨人使用。這家店的前店主說:「消費者們超喜歡這個主意,不過對外國人來說就有點難懂。經常有日本遊客站在廁所門口不知道怎麼選擇,因為他們那兒的文化崇尚禮貌。」
在華盛頓的Founding Farmers餐廳,你絕對不會走錯廁所,因為它的標語寫著「男士、女士和其餘所有人」。店主Dan Simons說:「通常來說,男廁所都會非常髒亂,而女廁所則會幹淨很多。這就是我一開始有這個想法的原因,起初我把兩個廁所標為』女性專用』和』其他人』,結果我收到投訴信說我有性別歧視,因為女性有了專門的廁所。這讓我意識到,對一部分人來說,這是一個會造成壓力的問題。所以我想:那為什麼不標清楚呢?我們需要一個寫著『我們不給人貼標籤』的標籤。」
(翻譯:李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