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自然公園建設促進保護利用協調發展

2020-09-04 中國綠色時報

草原公園鮮花盛開。 王鐵軍供圖

8月29日,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啟動會公布了內蒙古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誌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作為本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研討會的主持人和特邀發言人,筆者作了題為《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的草原自然公園放牧系統單元構建》的報告。

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保護草原生態和合理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為主要目的,開展生態保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和文化宣傳等活動的特定區域。筆者認為,保障草原自然公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利用、高效管理」的基本方針,需要從保護和利用協調發展來進行探索。

構建草原自然公園放牧系統單元

放牧系統單元是指草原放牧過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體的共生體和穩定格局,具體指一定數量的人群在一定面積的草地上牧養一定數量的家畜,以維持牧業生產、牧民生計(生活)和草地健康的放牧系統。放牧系統單元具有生產、生活和生態等「三生」功能。

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草原不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導致放牧系統單元的草地、畜群、人居關係逐漸失衡,造成「三生」功能下降,出現了草地退化、牧業衰退、牧民返貧等一系列環境與社會問題:草地條塊化分割降低了放牧系統單元的移動性、靈活性和保護性,造成了部分草地因超載過牧或利用不足而發生退化的現象。草畜分散化經營降低了放牧系統單元的適應性和多樣化,造成草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人居個體化生產減弱了放牧系統單元的傳統知識利用和共同支持作用,造成牧戶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的能力下降。

因此,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體制建設,需要從人居、草地和畜群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來優化放牧系統單元體系,形成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的放牧系統單元優化模式,解決草原不合理管理和利用帶來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

小面積草原的定居放牧模式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的放牧系統單元構建,需根據自然環境(草原類型、氣候因素、地形地貌等)和社會經濟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條件等),因時、因地分類設計和實施。

在水熱條件較好、草地面積較小但生產力高的地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於發展家庭牧場或公司化運營的小型牧場定居放牧模式,主要以家庭或小型牧場為單位,以商品專業化生產為目的,通過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擁有一定的牧業生產規模,能夠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突破草地載畜量的束縛(種植養殖結合),將土地的效益最大化,並且可以將資源配置合理化,使放牧系統單元的組分要素趨於最佳化發展。

在北方農牧交錯區(以及以草地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定居放牧模式可以促進形成農業的農、經、飼三元結構,改善農業和產品的結構性缺陷。在南方農牧交錯區(以及以草地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該模式可以通過冬閒田建植超短期栽培草地,使傳統的熱帶、亞熱帶水稻生產與牧草和草食家畜生產相結合,進一步提高複種指數、光能轉化率、產品多樣性和經濟效益。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獨特的氣候資源和土地潛力,發展家庭牧場或小型牧場放牧,施行精密的劃區輪牧,如日糧計或小時計的劃區輪牧,實現草牧業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優化,農牧民脫貧致富。

大面積草原的遊牧及劃區輪牧模式

在草地資源大面積分布但生產力較低的地區(西部荒漠或荒漠草原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於發展聯戶或合作社為單位的現代遊牧模式。這种放牧系統單元主要以牧民聯戶或合作社為單位,以規模化、低投入、粗放式草地畜牧業生產為目的,依據傳統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原則,通過大範圍、長距離的人居和家畜遷徙、遊牧,維持人居、草地和家畜的時空平衡關係,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在草地資源大面積分布且生產力較高的地區(北方溫帶草原和草甸分布區、青藏高原高原高寒草甸和草原分布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於發展以合作社或公司化運營的大型牧場為單位的劃區輪牧模式。這种放牧系統單元的優勢在於, 以社區或大型牧場為單位,以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草地畜牧業生產為目的,通過大範圍草地的季節輪牧和小範圍草地的小區輪牧,維持草畜供需之時空平衡,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种放牧系統單元模式不僅可以保證畜牧業的規模化生產,而且可以保護草地生態環境,實現生態保護和牧業持續生產的雙贏目的。

在產權模式上,通過牧戶承包草原的使用權轉租或入股,形成規模化的牧業合作社或公司化運營的大型牧場,根據不同季節、不同類型草地的載畜量, 配置相應數量和種類的放牧家畜;在同一類型的草地上根據牧草的生長和再生速率,劃分不同輪牧小區以調控放牧家畜的數量和時間,維繫放牧系統單元的三大組分草地、家畜和人居之間的和諧關係,提高放牧系統單元的生態服務功能。

作者:董世魁

相關焦點

  • 揭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的神秘面紗
    國家林草局日前公布了敕勒川等39處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標誌著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這種新型的草原保護利用模式一經推出,即受到各方面關注。為何要建設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當草原功能從生產為主轉向生態為主,如何保障農牧民和地方發展利益?
  • 我國將開展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
    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保護草原生態和合理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為主要目的,開展生態保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和文化宣傳等活動的特定區域。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是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歷史原因,草原自然公園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中長期缺位。
  • 敕勒川草原在全國首批試點建設國家草原自然公園
    8月29日上午,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工作啟動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美麗的敕勒川草原舉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樹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李秉榮共同為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揭牌,標誌著以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等為代表的首批39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正式開展試點建設。
  • 民生直通車:揭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的神秘面紗
    國家林草局日前公布了敕勒川等39處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標誌著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這種新型的草原保護利用模式一經推出,即受到各方面關注。為何要建設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當草原功能從生產為主轉向生態為主,如何保障農牧民和地方發展利益?
  • 我省四處草場成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試點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啟動首批39處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蘇吉灣、河南蒙旗阿木赫、澤庫縣措日更、班瑪縣紅軍溝獲批成為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試點項目。草原自然公園是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
  • 國家林草局調研組要求 雲南要高質量謀劃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
    12月15日,國家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樹銘率調研組赴昆明市尋甸縣調研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李樹銘要求,雲南要在國家雙重規劃及中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規劃的框架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利用、高效管理」原則,做好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十四五規劃,高質量謀劃建設路徑,把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打造成保護和利用協調發展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雲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
  • 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
    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內蒙古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這是記者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了解到的。
  • 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正式啟動,在白城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吉林省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榜上有名,標誌著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兼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區域。
  • 賀蘭草原入選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內蒙古包括阿拉善賀蘭草原在內的14處草原自然公園入選,將為各地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起到示範作用。一望無際的清新碧綠在賀蘭草原平展地延伸著,星星點點的蒙古包點綴在這綠色的海洋中。賀蘭草原已經成了遊客必來的一個「打卡」聖地。如今,這裡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國家草原自然公園。
  • 去大草原不用往遠走了!我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吉林省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榜上有名,標誌著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
  • 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啟動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吉林省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榜上有名,標誌著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兼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區域。
  • 民盟中央:草原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編者按:近年來,草原旅遊日漸升溫,這對草原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然而,伴隨著草原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問題也漸次出現,民盟中央提案建議草原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近年來,草原旅遊日漸升溫,這對草原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 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位於白城市鎮賚縣建平鄉萬寶山村,吉林省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榜上有名,標誌著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兼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區域。
  • 甘孜州2公園上榜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
    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8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其中,甘孜州巴塘格木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理塘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入選。
  • 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啟動試點
    央廣網長春9月3日消息(記者於中濤 通訊員魏靜)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吉林省萬寶山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榜上有名,標誌著吉林省首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啟動。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兼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區域。
  • 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公布,平臺多個合作地區入選試點單位
    8月29日,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工作啟動會在呼和浩特召開,並舉行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揭牌儀式,標誌著以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為代表的首批39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正式開展試點建設。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保護草原生態和合理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為主要目的,開展生態保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和文化宣傳等活動的特定區域。據介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是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鄉村振興和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開啟 山西兩處自然公園入選首批試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8月29日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其中,山西有兩處入選,分別是:山西省花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和山西省沁水示範牧場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山西省花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位於沁源縣西北部王陶鎮花坡村和嶺上村,是山西比較特殊的亞高山草甸草地,草地面積約8000公頃,其中可用於生態旅遊休閒658.4公頃,草種類豐富,有200餘種。
  •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開啟 我省兩處自然公園入選首批試點
    本報太原9月4日訊(記者 慄美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8月29日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其中,山西有兩處入選,分別是:山西省花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和山西省沁水示範牧場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山西省花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位於沁源縣西北部王陶鎮花坡村和嶺上村,是山西比較特殊的亞高山草甸草地,草地面積約8000公頃,其中可用於生態旅遊休閒658.4公頃,草種類豐富,有200餘種。
  • 湖南兩處草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
    來源:華聲在線華聲在線9月4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公布了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其中,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南灘草場、永州市江永縣燕子山草場入選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名單。
  • 錫林浩特兩地入選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
    錫林浩特訊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公布了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誌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草原自然公園是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徵,有較高的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示範價值,以生態保護和草原科學利用示範為主要目的,兼具生態旅遊、科研監測、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