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紀錄片展映韓國蒙古日本:新疆題材紀錄片備受關注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9月20日至29日,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中國文化傳播,由著名紀錄片策劃及撰稿人張海龍領銜主講,紀錄片《新疆味道》製片人許新文帶隊,以「在這裡看見中國——中國文化紀錄片講座暨展映」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分別在韓國首爾、蒙古烏蘭巴託、日本東京三地的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展映中播放的五部紀錄片引來各國觀眾一致好評,認為在紀錄片裡看見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是讓世界了解今日中國的最好方式。

  本次中國文化紀錄片展映的五部紀錄片分別是:《國之大運》《尋味西藏》《新疆味道》《流動的盛宴》《伊犁河》。其中三部紀錄片都與新疆題材有關,引來觀眾陣陣叫好,備受關注。

  絕美的鏡頭之中,那些呼之欲出的新疆美食以及絲路藝術,還有號稱「中亞最美河谷」的伊犁河谷,無一不讓三國觀眾食指大動並且心馳神往。《尋味西藏》則展現了「世界屋脊」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國之大運》更將中國大運河生動比作「中國古代的網際網路」,讓整個中國互聯互通成為一體。而這就是本次中國文化紀錄片展映的初衷——在這裡看見中國。

  看懂了紀錄片,你就真正理解了中國

  中國的遼闊決定了中國紀錄片題材的豐富多元。以新疆為例,光是抓飯就有不少於10種做法,民間樂器超過3000種。伊犁河更是唯一向西奔流的大河。食物、藝術以及地理的多樣性,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大美新疆。看了這樣的紀錄片,你就真正理解了新疆。

  9月21日上午,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人們看到了精選出來的「新疆漁人」故事。在新疆這塊全世界離海最遠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魚類食物以及漁人生活。那些風味美食和精巧技藝輪番上場,令人目不暇接且心嚮往之。韓國友人尹重賢激動地問:「新疆這麼美,可以給我們講講影片上展現的具體是什麼地方嗎?我們先去哪裡旅遊更好?」

  紀錄片《新疆味道》製片人許新文笑著回答:「我們新疆很大,佔了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我們新疆真的很美,除了大海之外什麼地形都有。我們新疆真的很豐富,隨處可以體驗風情風景和美食美物。我們新疆真的很安全,現在的新疆夜不閉戶絕對值得體驗。」

  9月25日晚,在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紀念中國國慶69周年招待會上,五部中國紀錄片成為開場影片,中國西部美食、絲綢之路藝術以及兩條大河都讓現場嘉賓耳目一新,大家認為,紀錄片是推介當代中國形象的最好載體。

  蒙古國家公共電視臺(MNB)在專訪張海龍時更表達了這樣的願望:中國的電視劇在蒙古國很受歡迎,比如《貞觀長歌》《小別離》等,下一步希望能播放來自中國的紀錄片。當前蒙古年輕人很多都在學習中文,他們非常想了解更多關於中國的真實情況。

  9月28日下午,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許多日本觀眾都對《新疆味道》和《流動的盛宴》讚譽有加。他們說,那是一個以前很少了解到的中國,原來中國的少數民族竟有如此之多,而他們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活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體現。

  日本紀錄片製作人高橋敬明表示,希望今後有機會能聯手中國紀錄片團隊,一起推動「跟著紀錄片去旅行」項目,可以組織日本人去中國品嘗新疆、西藏等地的美食,欣賞絲綢之路上的藝術,也邀請中國人來拍攝「日本的味道」。只有互相看見,才能彼此理解。

  紀錄片是國家相冊,裡面有我們推介自己的渴望

  每次講座開場,張海龍都提出鮮明觀點——看見就是改變,紀錄片是國家相冊,並回顧中國紀錄片自1905年誕生至今的完整過程以及階段特點。他說:「只有看見,才是改變的動力。而紀錄片代表著真正的國家記憶,那裡有我們改變的全部動力,也代表著我們推介自己的全部渴望。」

  事實上,新疆題材的紀錄片正意味著一種「讓世界看見中國」的努力。2017年4月,紀錄片《新疆味道》《流動的盛宴》《原色——尋訪東方畢卡索》走出國門,在第50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上分別獲得文化類紀錄片金獎和白金獎。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主席和評委們的評審意見為:稀缺的題材、可看性強的故事和廣闊大美的新疆。

  《新疆味道》系列紀錄片由新疆一心書店、新疆電視臺、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聯合出品,通過一道道美食及其背後的故事,展示了新疆人的日常飲食流變,從美食的角度闡述各民族文化的共性與差異。《新疆味道》第一季已在央視九套、新疆衛視、北京紀實、上海紀實、金鷹紀實、遼寧衛視播出,並即將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國播出。

  《流動的盛宴》系列紀錄片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絲綢之路上的藝術傳播交流推廣工程」中的一部分。第一季六個單元共15集,講述絲綢之路上與藝術相關的人物故事,展現絲路藝術的現在進行時。

  9月22日,正值韓國中秋節長假第一天。首爾東洋藝術劇場門前人頭攢動,聚滿了觀影的觀眾。他們前來參加由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首爾鍾路區廳和東洋大學聯合運營的「中國電影常設電影院」舉辦的中秋特別活動——「走進中國近現代史電影和紀錄片展映」。當天,連續播映了故事片《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和紀錄片《中國1978》。

  影片播映前,張海龍與現場觀眾面對面交流,向他們介紹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並通過紀錄片展現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講座現場,還來了多位韓國紀錄片及文化界精英,如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柳寅澤導演、梨花女子大學毛海燕教授等。他們熱情地發出邀請,希望中國紀錄片能更多地參加韓國EBS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並願意進一步探討合作計劃。

  三地展映活動中,由新疆電視臺出品的六集紀錄片《伊犁河》大獲好評。這條在中國唯一自東向西流的大河,打破了人們腦中「百川東到海」的固有印象。觀眾在影像中直觀體驗了伊犁河兩岸的美好生活,用影像完美呈現了「亞洲之心」的人文與風物,並充分展現了「萬物共生」的伊犁河精神。

  壓軸作品是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出品的紀錄片《國之大運》。中國大運河,連接中國東部和西部,溝通中國南方和北方,它從來都不是一條河,而是中國古代的網際網路。紀錄片通過河流分布、人工閘壩、城市形成、航船製造、運輸貨物、往來人物等六個角度,講述這條古老的大運河,幾千年來如何改變中國的故事。

  流動的美食、流動的藝術、流動的大河,給韓國、蒙古以及日本觀眾帶來了一個豐滿、生動而又真實、美好的中國。

  「在這裡看見中國——中國文化紀錄片展映」活動還將持續進行。10月下旬,中國紀錄片還將在以色列、泰國、西班牙的中國文化中心繼續展映並舉辦講座。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06日 03版)

[責任編輯:李伯璽]

相關焦點

  • 中國紀錄片赴英國參加展映 講述中國人真實生活
    中國紀錄片赴英國參加展映 講述中國人真實生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6日 05: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米爾頓·肯尼斯三月十四日電(記者 李鵬)五部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十四日起在英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展映,向英國電影人與觀眾講述真實的中國生活
  •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線下展映結束 圓滿落幕
    來源:中國網科技12月20日,2020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隨著線下展映的結束,宣告圓滿落幕。2003年至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走過18個年頭,今年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歷史文化、社會人文、自然環保、科技教育、民俗風情等題材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作品總數的81.90%。
  • 中荷文化紀錄片展映亮相重慶,川劇主題紀錄片《內心風景》引觀眾共鳴
    影展開幕式現場,荷蘭駐重慶總領館總領事孔思哲致辭4日下午,由荷蘭王國駐重慶總領館與靶點影視聯合舉辦的中荷文化紀錄片展映活動在曾家巖書院開幕開幕式上,荷蘭紀錄片大師弗蘭克·舍費爾(Frank Scheffer)導演的川劇主題紀錄片《內心風景》引起眾多觀眾共鳴。這部聚焦於川劇的作品,將鏡頭對準「川劇皇后」沈鐵梅與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兩位重慶籍藝術家,敘事節奏舒緩,人文氣息濃鬱,潤物無聲之中傳遞出文化碰撞的深意。
  • 中國駐美國使館舉行《猶太人在上海》紀錄片展映活動
    11月17日,中國駐美國使館舉行《生命的記憶——猶太人在上海》紀錄片展映活動暨招待會。吳璽表示,中國人民和猶太人民之間有著傳統的友誼。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創造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 刁海洋 攝   中新網華盛頓11月17日電 (記者 張蔚然 刁海洋)中國駐美國使館當地時間17日舉行《生命的記憶——猶太人在上海》紀錄片展映活動暨招待會,吳璽公使出席並致辭。
  • 《生命的籤證》傳遞中國聲音,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影片展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 黃宙輝 通訊員 魏超然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陶奕燃 12月14日晚,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影片——《生命的籤證》在廣州圖書館展映,吸引數百名紀錄片愛好者前來觀影。據悉,此次展映是該片的中國首映。
  • 論NHK涉華紀錄片的題材選擇與價值傾向
    NHK(Nippon Hoso Kyokai,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唯一的公共電視機構,也是日本最大的電視機構。作為公共電視,與商業性的民營電視不同,它對節目品質有較高的追求。其中,NHK製作的紀錄片不僅在日本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有著不錯的口碑和重要的傳播影響。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後,由於中日兩國之間複雜的歷史文化關係、特殊的地緣政治格局和密切的經濟往來,NHK的紀錄片對中國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資料圖片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在各大電視節紀錄片單元的獎項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經典藝術題材紀錄片選題視角初探——以BBC藝術題材紀錄片為例
    關鍵詞:經典藝術題材;紀錄片;選題視角;類型分析 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藝術審美相對缺失、對藝術內容重新重視起來的背景下,經典藝術題材紀錄片成為了紀錄片創作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逐漸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我國的藝術題材紀錄片起步較晚、缺乏經驗,與國外同行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 《文化中華》紀錄片走進臺灣校園 展現北京風土人情
    (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5月4日訊 由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北京電視臺共同舉辦的「《文化中華》紀錄片走進臺灣校園」展播活動,於5月3日至9日在臺北舉行。應臺灣電影製片協會邀請,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和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導演、製片人等十餘人出席活動。
  • 10天展映60餘部國內外優秀紀錄片
    「金紅棉影展」12月4日正式上線開票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 通訊員 周莉、鄧佳靜、謝然、焦文慧報導:本周六(12月8日),紀錄片影迷將在廣州迎來紀錄片盛宴!12月4日,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下簡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展映活動「金紅棉影展」正式上線開票。
  • 國家圖書館上線展映48部非遺紀錄片
    原標題:國家圖書館上線展映48部非遺紀錄片   日前,隨著48部非遺紀錄片在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的非遺展映專區正式上線,第三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今日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廣東廣播電視臺開幕。
  •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於12月9日開幕
    據記者了解,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重磅活動包括: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金紅棉影展、國際論壇、「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等。據介紹,本屆共有46部影片入圍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終評。《風味人間》《他鄉的童年》紀錄盛典群星璀璨國際合作方面,今年有義大利、芬蘭、韓國、瑞士、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等八大國際代表團,紛紛攜優質資源匯聚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參與到展映、方案預售和成片交易等環節,他們希望能通過紀錄片的聯合製作
  • 紀錄片盛宴來了!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下周舉行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統籌運營的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於12月9日~12日在廣州舉行,展期4天。
  • 中國紀錄片阿姆斯特丹電影節獲獎
    《搖搖晃晃的人間》和《塑料王國》電影海報  時光網訊 2016年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以下簡稱:IDFA)剛剛閉幕,中國兩部紀錄片獲得大獎,範儉的《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IDFA主競賽單元評委會大獎;王久良的
  • 河北涉縣非遺題材紀錄片《賽戲》《鄉味》成功首映
    非遺題材紀錄片《賽戲》《鄉味》首映海報 首映現場 12月8日,由河北省涉縣文廣旅局組織策劃的非遺題材紀錄片《賽戲》《鄉味》在赤水灣大劇院舉行首映式。
  • 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四是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人文歷史歷來是中國紀錄片創作的富礦,湧現出眾多優秀作品。2020年,傳統文化類題材紀錄片湧現出許多精品力作。其中,紀錄片《百年巨匠》是第一部關於中國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紀錄片大製作,各終端收看人次達102億;剛剛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用極富原創價值的新影像方式和極富表現力的鏡頭語言,營造出極富審美張力的紀錄空間,直觀生動再現中國歷史文化精神血脈,堪稱現象級大製作;《西泠印社》再現百年名社的厚重歷史,描摹了印壇巨匠的家國情懷,謳歌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價值。
  •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 第二屆IDF大會召開媒體通氣會
    大會以「I Documentary Fact,我紀錄事實」為學術宣言,倡導紀錄片回到真實本源,回歸人文關懷的正能量價值觀,是集紀錄片評優、創投、展映、論壇、工作坊於一體的高品質、小而精的紀錄片學術平臺。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定於2018年10月18日(周四)至20日(周六)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舉行。
  • 看見臺灣:臺灣新紀錄片展映
    不過,我想,如果也有對紀錄片或者臺灣電影感興趣的朋友,想一起看這些目前可能不太方便找到資源的片子,為何不大家一起來欣賞呢?!看完後,我們還可以聊聊。然後透過這些紀錄片,我們一方面可以觀察臺灣紀錄片創作情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臺灣、認識臺灣。
  • 2015第十三屆四川電視節 陽光紀錄片節特別展映
    四川電視節辦公室副主任盧亮表示: 「作為在中國紀錄片界有著悠久歷史和影響力的國際性影視節,四川電視節一直致力於為中外紀錄片製作人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這次來自法國陽光節的優秀紀錄片在四川電視節展映,必然會給中國製作人帶來新鮮的感受以及信息,為未來的合作合拍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