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市區內有三個地方,它們的建築風格迥異,逛一圈就像出省旅遊了一樣,還可以吃到外省的特色美食,在開業之初,不僅吸引很多本地市民前往,還吸引了不少到長春旅遊的遊客前去打卡,這三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坐落於長春淨月的巴蜀映巷。
長春淨月巴蜀映巷
長春淨月巴蜀映巷於2016年開放,看名字大家多半能猜到,濃濃的四川風,巷子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巴山街和蜀水巷,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為主,當然也有不少具有巴蜀文化的建築。
巴蜀映巷剛開業時,市民可以「足不出省」,就能在巴蜀映巷品嘗到四川有名的小吃,比如去四川成都旅遊,在寬窄巷子很火的三大炮、賴湯圓,還有紅糖餈粑,鍾水餃,龍抄手,川北涼粉等小吃。
遊客們既可以享受傳統文化,還能體驗現代商業化,比如各種時尚門店,酒吧,KTV,啤酒坊等等。
可以說在長春的巴蜀映巷,隔空複製了四川成都「寬窄巷子」以及「錦裡」的模式,而巴蜀映巷的主要街路總長度甚至比「錦裡」都要長。不過,長春淨月巴蜀映巷的發展並沒有像成都「寬窄巷子」以及「錦裡」那樣一直很火。
長春桂林路「津門風情街」
長春桂林路「津門風情街」於2018年開街,「津門風情街」坐落在桂林路西段,是長春市朝陽區和天津市和平區一起攜手合作打造的特色風情街。
「津門風情街」全長390米,主要以天津、北京的特色風格為主,有很多津京建築的裝飾,當然,我們去天津旅遊時,買的當地著名的天津包子,十八街麻花等天津貨,在「津門風情街」也可以買到。
然而,「津門風情街」也和淨月巴蜀映巷一般,在開業之初吸引不少遊客,後來的人氣就開始漸降。
長春紅旗街「這有山」
長春紅旗街「這有山」,坐落於紅旗街與同德路交匯處,對面是萬達,整棟樓高度大概為30米左右,於2019年開業,是一個建在室內的度假文旅小鎮。
「這有山」的內部建築以及裝飾風格有點像重慶的洪崖洞,裡面建築的名字起得也很有意思,「步行街」叫山洞環廊,面積大的廣場叫山洞廣場。
「這有山」跟平時去逛的商場有很大不同,這裡沒有賣衣服鞋帽的,也沒有賣金銀首飾的,更多的是餐飲商鋪,電影院,酒吧,各種充滿文藝範的小店。
「這有山」小吃街上的食物讓人以為去到了四川,鍾水餃,肥腸粉,幹拌豌雜粉,缽缽雞……
在「這有山」進出的門口,可以看到摩肩接踵的遊客,目前「這有山」在長春所有的商場中可以說非常有人氣。
你去過這三個地方嗎?對長春淨月巴蜀映巷,桂林路「津門風情街」,以及紅旗街「這有山」有著怎樣的印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