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北宋汝窯洗,寶主被「軟禁」,捐給上海博物館獎5500元

2020-12-18 早起寫書

1987年春,一位50歲開外、老師模樣的中年人,在鄭州火車站擁擠的人流中,擠上一列開往上海的綠皮火車。

當時,從鄭州到上海,火車速度很慢,需要兩天兩夜才能達到。中年人氣質穩重,頭上隱現絲絲白髮。他一手掂著幹部下鄉常用的手提黑革皮包,一手拎個小紙箱,綑紮嚴實,密不透風,一副滴水不進的樣子。

80年代火車慢,乘客打麻將消磨時光

登上火車,別人都把行李塞上行李架,唯獨他找到座位,直接坐下,手提包靠在身邊,小紙箱雙手抱住,放在大腿上。

就這樣,兩天兩夜的長途跋涉,紙箱再也沒離開過他的雙手和身體,連上廁所都被他雙手護在胸前。

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去上海乾什麼?紙箱裡又是何物,值得他一路拿命呵護?

01 1985年,下雨塌窖, 600元巨款買個破瓷盤

他斯文、儒雅,書生意氣,鄉人都喊他王老師。但他不是真正的老師,他叫王留現,1934年出生於河南寶豐大營,後到縣文化館工作。

年輕時的王留現

1977年,王留現從文化館調到縣城西北20公裡的清涼寺陶瓷廠搞研究。

清涼寺這地方有點特別,它位於寶豐、汝州和魯山交界附近,雖在寶豐境內,但離魯山最近只3公裡,距汝州最近8公裡。

清涼寺在古代一直歸汝州地盤,汝州當時是府州,下轄寶豐、魯山等縣,特別是明清兩代,汝州成為河南直隸州,屬八府一州,比縣高一級,相當於地級市。

寶豐清涼寺

王留現到陶瓷廠工作後,迷上陶瓷研究,逐漸收集收藏起來汝瓷。1985年夏,寶豐大雨連綿,清涼寺村一家農戶的紅薯窖因雨水滲透,有一天不知不覺就突然塌了。

這一塌,竟塌出一個青瓷盤。王留現聽說後,來到該戶農家,結合多年對汝瓷的研究,他隱隱感覺這個完整而口沿略殘的瓷器汝瓷盤,有點異樣。

塌窯發現的「青瓷盤」

當時汝瓷研究較為落後,汝官窯址找了幾十年,也一直也沒找到,他不能確定它到底是民窯,還是官窯。如是民窯,價值自然沒有官窯大,但他仍然借了錢,加上自己微薄的工資,湊夠600塊,買下了這個瓷盤。

600塊不是小數目,不吃不喝,差不多夠他一年半工資。而他更在意的是希望能從這個瓷盤入手,撬開汝官窯的大門。這是一位文化人至高無上的夢想,為了夢想,他一刻未停息過澎湃熱情,他的熱血一直在體內滾燙地洶湧,也時刻準備著。

02 1986年,參加古陶瓷學術會,破瓷盤被關注,得到大家肯定

1986年10月25日,王留現帶著自己多年在清涼寺收集的碎瓷片和那件瓷盤,參加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在西安召開的學術年會。

1986年,王留現參加會議

作為河南新加入的會員,他向大會提交《試論寶豐窯的歷史成就和與汝窯的關係》的研究文章,其中將自己斥巨資600元買下的瓷盤作為例子,寫到:

滿釉支燒,三支釘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紋片,潤之如玉,唯釉色稍有深沉,可能為揀棄之品……史稱宋代五代名窯之首的汝窯,其窯址有非常大的可能在寶豐的清涼寺瓷區內找到。

議論結合,有分析有推斷,相當好的一篇研究論文,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注意,馮先銘、耿寶昌諸位大家看了他帶來的瓷盤,都覺得是汝窯洗無疑,但至於是否是清涼寺汝官窯,沒人敢下論斷。

汝窯知識小科普:汝窯洗

汝窯燒制的文房四寶之一,宋代用作筆洗,汝窯洗供應北宋皇室,燒制不易,當時及後世價值很高。

2017年,拍賣會2.94億成交的汝窯洗

會議結束,陶瓷專家、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先生看到這個汝窯洗後,突然面露喜色,非常激動。

1986年11月和12月,會議結束沒多久,汪慶正先生先後兩次委派專業人員,從上海到寶豐清涼寺採集瓷片勘查窯址。

當時數九隆冬,北方嚴寒異常,窯址深埋地下,自然不得見,而在麥田撿拾瓷片,上海來的兩位研究者伸手倍覺刺骨。在這種艱難情況下,兩次採集共撿取瓷片三四十枚,窯具3件包括一件火照、兩件支燒具。

汝窯火照

汝窯知識小科普——

火照:測量窯爐溫度的瓷片,可通過它及時觀察和調控燒制瓷器的溫度。

支燒具:汝瓷特徵之一是底部有小支釘,俗稱芝麻釘,便是燒制時支撐瓷器的支燒具所留。

03 1987年,赴上海被「軟禁」,不得已捐出汝窯洗,得5500元

1987年春,王留現突然收到一封上海博物館的來信,寄信人正是汪慶正先生。信中說到:

西安所見青瓷洗一隻,尚稱完整,你如能攜來上海與我館藏品比較核對,當能做定論。

王留現很興奮,沒有多想,就將這枚高3.5釐米、口徑13.7釐米、足徑9.5釐米的汝窯洗,用小紙箱打包好,匆匆離家奔赴鄭州,再由鄭州轉火車去上海。這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汝窯洗,口沿略殘

也正是因為這份實誠的沒多想,一趟上海之行,竟將他視為珍寶的稀有汝窯洗,永遠留在了上海博物館。

在上海,汪慶正先生一臉嚴肅,十分鄭重地轉告王留現,你這件既然確定為汝窯洗,應該知道它的重要性,作為國寶,你不能個人保存,而且也不安全,所以經過我們慎重考慮,希望你能自願拿出來捐獻給國家。

王留現後來回憶:「我當時本來想回,上海那邊好吃好喝招待,報銷路費,承諾回程車票,卻不讓走了。咱關住門說,相當於軟禁嘛,不交東西,不獻寶不叫走。有啥法,咱河南人樸實,說真心話,獻寶該獻給咱河南博物館不是。」

最終,上海博物館收藏了這件口沿略有殘缺的汝窯洗,王留現獲得國家文物局籤章證書,還有5500塊錢獎勵。

上海博物館:王留現曾持有的汝窯洗

王留現返回河南老家後,當年10月,汪慶正先生與奔赴清涼寺採集瓷片的兩位研究者,共同著作出版了《汝窯的發現》,書中肯定地講到:

清涼寺窯即宋代五代名窯之一——汝官窯的故鄉是確鑿無疑的了。

04 河南寶豐發現清涼寺汝官窯遺址,中國文化之幸

由此,河南考古文物所開啟了對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發掘。

20世紀80年代清涼寺考古發掘

到2000年6月止,共發掘6次,終於在搬遷4戶村民後,在宅基地下發現了苦苦尋覓的數十座巨大窯爐,以及作坊、水井、過濾池、灰坑、沉泥池等關鍵遺址,為清涼寺徹底定性汝官窯畫上了階段性發掘的完滿句號。

綜合6次清涼寺遺址發掘,汝官窯面積大致25萬平米,幾乎是整個村子的全部面積。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所以,作為北宋汝官窯遺址,王留現從村民手裡買下的這件汝瓷洗也就確定為汝官窯瓷洗,雖殘但價值依然巨大。據前幾年香港兩次汝瓷拍賣成交價2億、2.9億的天價,這隻汝瓷洗,若能拿出拍賣,市場價碼至少1億以上。

但是作為據說存世不足百件的國寶級汝瓷文物,它只能永遠躺在博物館展櫃裡,供天南海北的參觀者去品鑑。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展示館

作為我國巨大歷史文化財富的珍貴文物,無論收藏在國內哪家博物館,無論它在國內身處何方,首先它能夠安全無憂得到良好保存與收藏,然後宋瓷汝瓷文化能得到傳播和更廣泛的有效認知,相信王留現老人,也包括所有熱愛中國歷史文化、文物汝瓷的人們,都心安無憾了吧!

相關焦點

  • 河南文物北宋汝窯洗,寶主被「軟禁」,捐給上海博物館獎5500元
    汝窯知識小科普:汝窯洗汝窯燒制的文房四寶之一,宋代用作筆洗,汝窯洗供應北宋皇室,燒制不易,當時及後世價值很高。03 1987年,赴上海被「軟禁」,不得已捐出汝窯洗,得5500元1987年春,王留現突然收到一封上海博物館的來信,寄信人正是汪慶正先生。信中說到:西安所見青瓷洗一隻,尚稱完整,你如能攜來上海與我館藏品比較核對,當能做定論。
  • 最罕見的汝窯瓷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汝窯3
    (汝窯盤,北宋,上海博物館藏) 你也許很難想像,挖出一件完整的汝窯瓷器有多難。(汝窯筆洗,上海博物館藏) 筆洗是用來盛水涮筆的文具。乍一看,這件筆洗顏色發黃,品質不佳。可懂行的人知道,這是在土裡埋藏太久、被土色沁染的結果。
  • 農民從紅薯窖裡挖出一件青釉小洗,由此揭開汝窯遺址的千古之謎
    1950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陳萬裡先生專程來河南尋找汝窯。他當時跑了河南的不少地方,臨汝、寶豐、魯山,回去以後寫了一篇文章《汝窯的我見》。而從60年代,當時找到的主要是民窯燒造的那些瓷器,並沒有找到汝窯。
  • 最罕見的汝瓷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汝窯3
    (汝窯盤,北宋,上海博物館藏)你也許很難想像,挖出一件完整的汝窯瓷器有多難。(南宋官窯鵝頸瓶,浙江杭州出土,南宋官窯博物館藏)莫非汝窯鵝頸瓶原本是北宋皇宮裡的流行款?,上海博物館藏)筆洗是用來盛水涮筆的文具。
  • 鏡頭下的北宋汝窯瓷器
    真正的皇家用汝瓷傳世品稀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只存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衛德基金會7件,其它則散見於世界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近年來,也有不少新近出土的汝窯出現,但絕大部份屬於民汝,真正的御用汝瓷還是罕見。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使其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提起北宋汝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一抹天青之色,是多麼的淡雅,多麼的迷人!宋徽宗的一個夢被後人解讀千年「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可誰又能懂帝王之道呢?只有極簡,典雅,秀美,空靈地汝瓷,能夠詮釋一二吧!
  • 汝窯鈞窯定窯…從河南到河北,會路過多少中國著名瓷窯?
    從河南到河北,會路過多少中國著名瓷窯?汝窯,因產自河南古代汝州而得名;考古學家經過多次挖掘考證,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發現汝官窯遺址。▲河南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中國第一座以鈞瓷為主題的博物館。▲北宋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宋 上海博物館藏,口沿因覆燒無釉而鑲銅口定窯燒制器型主要有碗、盤、
  • 一件北宋汝窯瓷器動輒過億,今人仿製,30萬一個
    但凡是玩收藏的人,肯定都會知道汝窯這種名貴的陶瓷。這種陶瓷造型簡潔,色澤獨特,數量又稀少,因此在拍賣市場上經常能夠拍出高價。但在中國河南,卻能看到與北宋汝窯相近的瓷器,有時可以賣到30萬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一件北宋汝窯瓷器動輒過億,今人仿製,30萬一個
    但凡是玩收藏的人,肯定都會知道汝窯這種名貴的陶瓷。這種陶瓷造型簡潔,色澤獨特,數量又稀少,因此在拍賣市場上經常能夠拍出高價。但在中國河南,卻能看到與北宋汝窯相近的瓷器,有時可以賣到30萬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在目前瓷器收藏界,宋代五大名窯之中,汝窯瓷器為收藏界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藏品。汝窯瓷器,傳統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件。汝窯瓷器按照瓷器的發展脈搏來說,應該是繼承了五代時後周柴窯的一些特點,因為目前我們看到的傳世汝窯瓷器,大多數都出現了天青色的釉彩,而這種天青色正是傳說中柴窯瓷器的一大特點。汝窯瓷器真正成功的創燒出來是在北宋的後期,燒制時間前後不過20餘年的時間。
  • 十二件(組)大陸文物亮相臺北北宋書畫汝窯大展
    十二件(組)大陸文物亮相臺北北宋書畫汝窯大展 2006年12月26日 08:3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有了豫博裡的汝窯七寶,汝瓷永遠不會感到悽惶(上)
    汝窯位於河南汝州,始燒於唐末,盛於北宋,終於元末。為宋五大名窯之首。陶瓷界素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說法。汝窯出產器具種類繁多。瓷胎細膩,胎色灰白深淺有別。瓷釉基本為淡天青色(鴨蛋殼青色),色澤獨特,有「蟬翼紋」。
  • 瑩潤汝窯 清淡含蓄
    收藏界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窯一件」的說法,足見汝窯瓷器的珍貴。在香港蘇富比2012春拍會上,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了2.786億港元的天價,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賣紀錄。歷史上汝窯的燒造時間僅20年左右,存世量極少,汝窯傳至今天便是稀世珍寶。
  • 館藏汝窯,品不盡的味道:胎質、釉色等遠超我們傳統的想像
    北宋 汝窯天青釉凸弦紋三足尊 經過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眾多陶瓷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987年由上海博物館出版了《汝窯的發現》,認為河南清涼寺汝窯就是宋代的貢窯。
  • 2.943億港幣天價成交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為何這麼貴
    以2.943億港幣天價成交 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為何這麼貴  □本報記者 趙曉林  在前不久的「十一」長假期間,數億中國人走出家門,前往全國或者多個國家遊玩。但還有很多人對此卻毫無興趣,他們都在關注著一件文物的拍賣,這就是10月3日在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中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最終,這件珍貴異常的宋代瓷器也不負眾望,創造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經過5天的激烈競拍,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於10月3日下午收槌,總成交額逾31.5億港幣,整體成交率86%,漲幅高達43.1%。
  • 瓷之王者 汝窯之魁(汝窯天藍釉龍紋洗)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 北方的汝窯、鈞窯、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邢窯何以名垂青史?
    定窯、邢窯、汝窯等北方名窯集中分布在哪些區域? 從北方主要窯口區位分布圖可以看出,這些主要窯口主要集中在現今河南、河北省、陝西省(鄰近唐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花3萬從河南淘得價值百萬汝窯
    讀者王先生在近期與藏友的一次聚會中,給記者打來電話稱:「我最近在河南買到一件北宋汝窯洗,非常罕見。」  河南女教師家藏四件國寶   王先生介紹說,前段時間,他在遊歷了河南寶豐、臨汝等汝瓷產地之後,專程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拜會我國著名的汝、鈞瓷專家趙青雲,也順便將他所藏的幾件器物拿去作科學檢測。   在陶瓷科技檢測中心,一位教師模樣的婦女急著要檢測一件剛在市場上買來的鈞瓷鼓釘洗。該婦女稱大家都看好它。
  • 似玉、非玉、而勝玉的汝窯,何以名列五大名窯之首?
    3/火照,2000年河南寶豐清涼寺窯址出土,為測定窯內溫度的工具2009年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則推出「北宋汝窯青瓷——考古發掘成果展」,主要是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展出數十年來寶豐清涼寺窯址豐碩的考古成果,當中也陳列與北宋官窯議題息息相關的河南張公巷窯址出土物,北宋官窯議題再度引起討論。
  • 汝窯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土豪的?
    汝窯長頸瓶,北宋,大維德基金會藏排名第四的是上海博物館,共有九件。特別推薦一件貌不驚人的筆洗:除兩岸故宮和上海博物館,想在國內欣賞到汝窯瓷器,還可以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和觀復博物館。此外,還有一個情況特殊的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