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大段是位把善良畫到作品裡的藝術家。第一次看到她的畫時,就被迎面而來的治癒感所吸引。
一個眼睛微微閉起的女孩,畫面裡總少不了一抹紅色。帶著一頂帽子,看不清在夢境還是現實。
前幾天,我在美術館看到大段的展。她給畫裡的女孩取了一個新名字:布達。梵語裡智慧的意思。
沒見到大段之前,配色乾淨、溫柔又治癒是第一印象。聽了她的故事後,卻開始從一張張布達中感受到力量。
大段是個喜歡做夢的大女孩,布達就是她夢裡的自己。她用畫筆做了30年的夢,從蘇北農場裡的姑娘變成可以用畫筆自由表達的藝術家。
大段名叫段革新,1979年出生在江蘇連雲港,從小的鄉村生活對她來說辛苦卻又快樂。其中帶給她最大滿足感的,便是畫畫。
小時候大段愛畫畫,卻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學習,即便是小學裡的美術老師也是由會畫圖的生物老師兼任。
直到四年級時,她被老師選拔參加繪畫比賽。媽媽連夜東拼西湊了五塊錢,大段才擁有了第一盒12色水彩筆。
五塊錢當時也是一學期的學費,大段用這盒水彩筆畫的向日葵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天就被掛到學校的櫥窗裡展出,開始了她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
那時候,每天午休時都有同學來排隊找她畫《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穆念慈,《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王熙鳳,大段也用作品和小朋友們交換到精緻的鉛筆與練習本。
在大段看來,這是她童年最驕傲的回憶,給貧窮的生活帶去一些滿足感。
高考時,大段決定藝考,追逐畫家夢。這一考,就是三年。
在信息閉塞的鄉村,大段在十八歲之前都沒有坐過汽車,更沒見過畫冊、畫家和展覽。唯一的素描功底,來自於高中美術老師。甚至高考前,都只會打型和明暗線條。
第一年高考時,大段考的很差。決定復讀時,經人介紹把畫拿給一位大學美術老師看,直接被評價為:這樣至少要再畫三年。
後來,大段到縣城裡果真復讀了三年,父母陪著她一起承受壓力。直到復讀的最後一年,大段才想著如果這次還不錄取就去上700塊錢的廣告設計速成班,去工作吧。
2000年,在第四次高考時她終於如願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繪畫系。
那時候讀藝術院校的學費要1萬塊,大段就申請助學貸款,硬是把整個大學讀了下來。畢業後又到高中工作一年半把貸款還清後,終於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到這裡,大段10歲時站在櫥窗之前成為畫家的夢才算是實現。從10歲到25歲,這個夢大段做了十五年。
成為獨立藝術家之後,大段的作品大多圍繞著一個小女孩展開。這個姑娘和她一樣,愛做夢,愛幻想。
畫的色調和主題也是大段生活經歷和內心世界的折射。
最初她畫中的女孩更像是一個有些怪誕的精靈,多用偏暗的灰黑色調。這樣的形象大抵來自於她童年時奶奶講述的鄉野奇幻故事。
到了2011年,大段作品的畫面開始逐漸趨於乾淨。
女孩的形象逐漸清晰,原本戴著眼罩的黑精靈變成面龐清秀的小女孩,緊閉著眼睛,似乎只想躲在自己的夢境中不願醒來的。
纖瘦的女孩,捧著一顆大紅心。
畫面足夠唯美,卻又帶著一些孤獨和疏離感。
這些油畫創作於2011年,大段的家庭發生很大家變故,另一邊還在為研究生畢業創作焦頭爛額。家庭和創作都面臨著巨大壓力。
也是這時,她開始把繪畫當作一種療愈的方式。大段不願再用黑暗的顏色來表達面對的問題,而是用繪畫來解決問題,更加治癒。
碩士畢業後,大段陸續生了兩個孩子,阿南和阿木。因為懷孕,她很少再畫油畫,而是以紙本居多。期間得過輕微的產後抑鬱症,孩子的到來讓她更加確認用畫畫來「治癒」的方式。
做了媽媽之後,大段幾乎每年都做2——3場個展。在她看裡,一次次展覽都變成一種輸出。
她用繪畫治癒自己,也把善意和美好帶給觀者。
她開始用更加誇張的配色,夢境中的女孩也睜開了眼睛。還有了大自然、動植物和朋友。
尤其是與動物的親密關係是她創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想這或許和她做了媽媽有很大關係。
大段的每一幅背後都有完整的故事,也許是她的夢境,也許是她和孩子的對話。其中最打動我的是下面的這幅懷抱小海豚,背後流血的女孩。
這幅畫靈感來自於一則新聞,人們捉到一隻刺蝟,無論打它、使勁試圖掰開,刺蝟始終緊緊縮成一團。直到人們拿開水把它燙到死去,母刺蝟身體舒展後才被人們看到懷裡緊緊抱著一隻小刺蝟。
大段就是這樣,不願意再以黑暗的方式表達黑暗,幾乎所有故事到她這裡都變成了治癒和感動。背後流血的女孩長出了翅膀,刺蝟的故事變成了人與動物。
海洋動物,是除了女孩外,大段畫的最多的主題。我想也許是與下面這張小海豹有關。
這隻手裡抱著小魚的海豹名叫二呆,它並不是大段夢境中的形象,而是真實存在的。
2013年,大段和先生去水族館看海豹表演,散場時正趕上飼養員給海豹餵魚。二呆是其中個頭最小的,飼養員幾次拋魚它都搶不過大的,只是默默呆在最後。
飼養員的桶空了,二呆還是沒吃上一口魚。可當其他大海豹都遊走之後,飼養員喊著「二呆,吃飯了。」拿出一個小魚桶,剩了幾條專門留給二呆。
大段問,它為什麼叫「二呆」。飼養員說,「你看它多呆呀,吃飯都搶不過別人。」
大段卻在想,「你看它多智慧呀,知道自己搶不過別人,蠢蠢笨笨的卻得到飼養員的特殊照顧,一天也沒餓著肚子。」
慢一點,在大段這裡是更加智慧的方式。
正如她曾經艱辛的童年、反覆落榜的高考、壓力巨大的大學生涯。漫長的日子,緩慢的腳步,都一點一滴幫助大段走向她最喜歡的狀態。
30年前,大段是那個把12色水彩筆視若珍寶的女孩,在櫥窗前暗自下定決心要成為畫家。
30年後,大段還是那個櫥窗前的女孩,就像當初給童年夥伴們畫畫獲得的滿足感那樣,真誠繪畫是她始終所堅持的。
所有的苦難,都變了心中最美好的部分。
和大段聊天,她好像總能從生活的細微之中發現哲理。用大段的話來做結尾吧:
「當你很小很小的時候,你的夢想一定不是掙大錢、住大房子。我們不是沒有夢想,只是被你忘記了。
你還能想起童年的夢嗎?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尋找那個最真的自己。」
大段的展將持續到9月15日,如果你喜歡她,歡迎去看。
她把布達做成了雕塑,還準備了和夢境一樣的故事盒子。每一隻盒子都是一個裝置,裡面藏著大段作品裡的故事。
Hi 布達
展期:2018年9月1日——2018年9月15日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零號展廳(每周一閉館)
大段衍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