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畫家:大段,被你的畫暖到了

2020-12-12 騰訊網

人 物

大段是位把善良畫到作品裡的藝術家。第一次看到她的畫時,就被迎面而來的治癒感所吸引。

一個眼睛微微閉起的女孩,畫面裡總少不了一抹紅色。帶著一頂帽子,看不清在夢境還是現實。

前幾天,我在美術館看到大段的展。她給畫裡的女孩取了一個新名字:布達。梵語裡智慧的意思。

沒見到大段之前,配色乾淨、溫柔又治癒是第一印象。聽了她的故事後,卻開始從一張張布達中感受到力量。

大段是個喜歡做夢的大女孩,布達就是她夢裡的自己。她用畫筆做了30年的夢,從蘇北農場裡的姑娘變成可以用畫筆自由表達的藝術家。

大段名叫段革新,1979年出生在江蘇連雲港,從小的鄉村生活對她來說辛苦卻又快樂。其中帶給她最大滿足感的,便是畫畫。

小時候大段愛畫畫,卻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學習,即便是小學裡的美術老師也是由會畫圖的生物老師兼任。

直到四年級時,她被老師選拔參加繪畫比賽。媽媽連夜東拼西湊了五塊錢,大段才擁有了第一盒12色水彩筆。

五塊錢當時也是一學期的學費,大段用這盒水彩筆畫的向日葵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天就被掛到學校的櫥窗裡展出,開始了她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

那時候,每天午休時都有同學來排隊找她畫《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穆念慈,《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王熙鳳,大段也用作品和小朋友們交換到精緻的鉛筆與練習本。

在大段看來,這是她童年最驕傲的回憶,給貧窮的生活帶去一些滿足感。

高考時,大段決定藝考,追逐畫家夢。這一考,就是三年。

在信息閉塞的鄉村,大段在十八歲之前都沒有坐過汽車,更沒見過畫冊、畫家和展覽。唯一的素描功底,來自於高中美術老師。甚至高考前,都只會打型和明暗線條。

第一年高考時,大段考的很差。決定復讀時,經人介紹把畫拿給一位大學美術老師看,直接被評價為:這樣至少要再畫三年。

後來,大段到縣城裡果真復讀了三年,父母陪著她一起承受壓力。直到復讀的最後一年,大段才想著如果這次還不錄取就去上700塊錢的廣告設計速成班,去工作吧。

2000年,在第四次高考時她終於如願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繪畫系。

那時候讀藝術院校的學費要1萬塊,大段就申請助學貸款,硬是把整個大學讀了下來。畢業後又到高中工作一年半把貸款還清後,終於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到這裡,大段10歲時站在櫥窗之前成為畫家的夢才算是實現。從10歲到25歲,這個夢大段做了十五年。

成為獨立藝術家之後,大段的作品大多圍繞著一個小女孩展開。這個姑娘和她一樣,愛做夢,愛幻想。

畫的色調和主題也是大段生活經歷和內心世界的折射。

最初她畫中的女孩更像是一個有些怪誕的精靈,多用偏暗的灰黑色調。這樣的形象大抵來自於她童年時奶奶講述的鄉野奇幻故事。

到了2011年,大段作品的畫面開始逐漸趨於乾淨。

女孩的形象逐漸清晰,原本戴著眼罩的黑精靈變成面龐清秀的小女孩,緊閉著眼睛,似乎只想躲在自己的夢境中不願醒來的。

纖瘦的女孩,捧著一顆大紅心。

畫面足夠唯美,卻又帶著一些孤獨和疏離感。

這些油畫創作於2011年,大段的家庭發生很大家變故,另一邊還在為研究生畢業創作焦頭爛額。家庭和創作都面臨著巨大壓力。

也是這時,她開始把繪畫當作一種療愈的方式。大段不願再用黑暗的顏色來表達面對的問題,而是用繪畫來解決問題,更加治癒。

碩士畢業後,大段陸續生了兩個孩子,阿南和阿木。因為懷孕,她很少再畫油畫,而是以紙本居多。期間得過輕微的產後抑鬱症,孩子的到來讓她更加確認用畫畫來「治癒」的方式。

做了媽媽之後,大段幾乎每年都做2——3場個展。在她看裡,一次次展覽都變成一種輸出。

她用繪畫治癒自己,也把善意和美好帶給觀者。

她開始用更加誇張的配色,夢境中的女孩也睜開了眼睛。還有了大自然、動植物和朋友。

尤其是與動物的親密關係是她創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想這或許和她做了媽媽有很大關係。

大段的每一幅背後都有完整的故事,也許是她的夢境,也許是她和孩子的對話。其中最打動我的是下面的這幅懷抱小海豚,背後流血的女孩。

這幅畫靈感來自於一則新聞,人們捉到一隻刺蝟,無論打它、使勁試圖掰開,刺蝟始終緊緊縮成一團。直到人們拿開水把它燙到死去,母刺蝟身體舒展後才被人們看到懷裡緊緊抱著一隻小刺蝟。

大段就是這樣,不願意再以黑暗的方式表達黑暗,幾乎所有故事到她這裡都變成了治癒和感動。背後流血的女孩長出了翅膀,刺蝟的故事變成了人與動物。

海洋動物,是除了女孩外,大段畫的最多的主題。我想也許是與下面這張小海豹有關。

這隻手裡抱著小魚的海豹名叫二呆,它並不是大段夢境中的形象,而是真實存在的。

2013年,大段和先生去水族館看海豹表演,散場時正趕上飼養員給海豹餵魚。二呆是其中個頭最小的,飼養員幾次拋魚它都搶不過大的,只是默默呆在最後。

飼養員的桶空了,二呆還是沒吃上一口魚。可當其他大海豹都遊走之後,飼養員喊著「二呆,吃飯了。」拿出一個小魚桶,剩了幾條專門留給二呆。

大段問,它為什麼叫「二呆」。飼養員說,「你看它多呆呀,吃飯都搶不過別人。」

大段卻在想,「你看它多智慧呀,知道自己搶不過別人,蠢蠢笨笨的卻得到飼養員的特殊照顧,一天也沒餓著肚子。」

慢一點,在大段這裡是更加智慧的方式。

正如她曾經艱辛的童年、反覆落榜的高考、壓力巨大的大學生涯。漫長的日子,緩慢的腳步,都一點一滴幫助大段走向她最喜歡的狀態。

30年前,大段是那個把12色水彩筆視若珍寶的女孩,在櫥窗前暗自下定決心要成為畫家。

30年後,大段還是那個櫥窗前的女孩,就像當初給童年夥伴們畫畫獲得的滿足感那樣,真誠繪畫是她始終所堅持的。

所有的苦難,都變了心中最美好的部分。

和大段聊天,她好像總能從生活的細微之中發現哲理。用大段的話來做結尾吧:

「當你很小很小的時候,你的夢想一定不是掙大錢、住大房子。我們不是沒有夢想,只是被你忘記了。

你還能想起童年的夢嗎?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尋找那個最真的自己。」

大段的展將持續到9月15日,如果你喜歡她,歡迎去看。

她把布達做成了雕塑,還準備了和夢境一樣的故事盒子。每一隻盒子都是一個裝置,裡面藏著大段作品裡的故事。

Hi 布達

展期:2018年9月1日——2018年9月15日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零號展廳(每周一閉館)

大段衍生品

相關焦點

  • 法國最有氣質的小鎮,走進畫家筆下的真實世界!
    導語:法國最有氣質的小鎮,走進畫家筆下的真實世界!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除了美術館和博物館之外,你還可以在哪裡欣賞到藝術呢?
  • 百名畫家走進宜黃
    9月19日,由宜黃縣委、縣政府、寫生中國撫州分部主辦的「2020年寫生中國走進宜黃文旅推介會"在該縣曹山景區中秋小鎮舉辦,當天,百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匯聚宜黃,在此開啟了主題為「迎接建黨100周年,不忘初心,重走紅軍路,百名畫家繪紅色宜黃
  • 走進葡萄牙畫家的夏天
    作者:高考美術傳播編輯:藝推YITUISIINCE2020Lena Rivo | 走進葡萄牙畫家的夏天Art Push CultureLena Rivo 葡萄牙畫家,多以小幅風景人文作品為主,將生活的美好隨性地記錄下來。
  • 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走進義大利LANUVIO市博物館
    展覽主題:(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走進義大利LANUVIO市博物館展覽時間:2019年4月12日—22日主辦單位:LANUVIO市政府、ASIART意中文化交流協會出品單位:(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
  • 當代十大名家走進東莞觀音山系列活動-畫家筆下的文化名山
    作為啟動儀式首站,主辦方邀請了李耀林、邵璞、孟慶剛、陳玉林、任賢義、黃棟斌、陸千波、張延東、苗霖、李建鋒10位國內畫壇著名美術家,走進東莞觀音山採風、寫生、創作。活動期間,10位畫家共同創作了"名山十大雄天下"巨幅山水畫,並創作了系列採風畫作,成效頗豐。
  • 「津門網」中國國家畫院陳鈺銘工作室畫家段平中作品欣賞
    段平中1980年出生。中國國家畫院陳鈺銘工作室畫家 、成都九三畫院畫家、龍泉驛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美協會員、龍泉精典藝術教學體系創始人,教師。先後師從著名畫家袁生中、陳鈺銘。入編四川省美術教師大展獲獎作品集;2006年 國畫《畫外之音》入編成都古驛書畫院畫冊, 2005年9月獲得四川美術教師作品比賽一等獎,2005年國畫《紫霞圖》入選省首屆花鳥畫大展。)
  • 從「全國美展」到「當代藝術」看中國畫家的詩與遠方
    畫家應該靠誰吃飯是個有趣的話題,總結起來大致是以帝王為主民間為輔,古代的御用畫家是禮部必不可少的職位,為帝王服務肯定要歌功頌德,對方畫肖像以求光耀千古,不然輕者不給你錢斷你糧,重者殺你的頭要你的命。到了近代工商發展後有錢的商人也開始附庸風雅玩起來,這客觀上改善了一些畫家的生活處境。商賈求畫無非要表達吉祥如意,希望事業興隆家庭和順身體安康之類。
  • 段新明受邀參加「擁抱新時代 開啟新徵程」百名畫家邀請展
    為慶祝偉大祖國70周年華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擁抱新時代 開啟新徵程」百名畫家邀請展將於8月17日上午9時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主廳隆重開幕,展覽將展出在各自藝術流派頗有建樹的一百三十位畫家所創作的國畫作品
  • 與世界名畫家的美麗邂逅
    你還沒發現,別急,小編現在就帶著大家走進「名畫展館」,尋找名畫和大師,與世界名畫家來一場美麗的邂逅!走進幼兒園,遇見莫奈        當你看到睡蓮和垂柳的時候,也許有個名字已經出現在腦海中了,這就是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
  • 澳大利亞華裔畫家林伯墀作品展走進廣東佛山高校
    澳大利亞華裔畫家林伯墀作品展走進廣東佛山高校
  • 走進御用畫家馬遠的藝術世界
    《水圖》節選 馬遠作為具有特定歷史、環境、背景造就的南宋院體畫家,馬遠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反映其時代氣息和特徵。作為宮廷畫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愉悅帝王為目的,那麼,畫家的所有作品都會染上宮廷的色彩麼?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畫家也可能會有一些悅己的作品,或者是應酬之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遠的藝術世界,從其作品中來感受他御用畫家的悲與喜。首先討論的這幅《踏歌圖》:
  • 寫生報告——油畫家、水彩畫家、臺灣畫家共聚平和
    假如得到他的古樹茶,你會感到成為他朋友的榮耀。謝少偉年輕時拜葉和平為師學畫,卻發現超出畫畫外的才能。這次他把自己才能服務畫畫人,組織畫家們到平和老家,畫平和的山山水水。他信心滿滿請你喝茶,呷一口茶,略感苦味,他不慌不忙告訴你一個有利健康的故事,你的喉嚨裡立馬覺得甘從苦來,他的故事是一個誘惑,他深知你經不起誘惑。他會揣摩畫家怕麻煩的脆弱情緒,他比你強大是他不怕困難,他能調動各種人力資源解決你的困難,你在不知不覺中依賴他的強大。葉和平年紀大,尤喜喝酒,身體不允許他喝酒,每次有酒飯局,謝少偉限制他喝酒。
  • 吹響文化潤疆號角 以文藝助推全域旅遊 ----百名畫家走進拜城開展採風活動
    10月12日下午至10月13日上午,來自中國美院、中國徐悲鴻畫院、北京美術家協會、浙江美術家協會、甘肅美術家協會、新疆畫院、地區美術家協會近百名畫家組成的採風團走進拜城縣,開展了實地採風、主題繪畫及舉辦現場授課等活動,為叫響拜城名片,繁榮拜城經濟與拜城文藝事業吹響了文化潤疆的號角。
  • 半路出家遁入空門,從畫家到畫僧再到畫家-當代畫僧史國良
    史國良1956年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 出家後,在美術界看來,史國良是出家人;在佛教界人士看來,他是畫家。史國良則認為自己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都只是一種形式,無論自己身在哪裡對真、善、美的信仰都不會改變。
  • 5部與《無雙》類似的高能反轉電影,幫你看清「畫家」的真相
    影片後期的大反轉確實能令吃瓜群眾驚嘆不已,不過對於經常看電影的同學來說,大概看到一半就已經能猜到結局。如果還沒看《無雙》又想要看的話,請謹慎閱讀下文,更不要看評論區。因為如果你看過下面提到的影片,其實就已經被劇透了。
  • 畫家張大千為了臨摹,揭掉敦煌莫高窟30處壁畫,你怎麼看?
    1940年,畫家張大千,首次進入敦煌莫高窟,被眼前精美絕倫的壁畫所折服。一個藝術家,能看到如此珍貴的古代高超藝術,是何等的興奮。於是他決定留下來,在這裡好好臨摹莫高窟內的古代壁畫。從1940年到1942年,畫家張大千共先後兩次走進莫高窟,研習和臨摹牆上的古代壁畫。他在莫高窟內的時間加起來,大約有一年多。
  • 攜「雲月八千裡」三度走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
    當日,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記者陳舒)「我一生熱愛中華文化,從小就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薰陶。到大陸交流、學習、旅遊和作畫,是我一生的夢想。」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
  • 四位腦洞大開的畫家
    即便是宗教畫,也是世俗世界的映射,需要模特兒,擺pose,畫家們用畫筆記錄下那個moment。 但在藝術史上,有那麼幾位傑出的大師,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冥想,給想像力裝上翅膀,構造出奇特的視覺藝術,有些甚至是客觀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影像,腦洞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今日就容許我來分享一下藝術史上四位腦洞大開的畫家。
  • 畫家畫女兒,你願意畫,她願意被畫,還要照顧別人不願看的心理
    這不是,有一位油畫家李壯平先生用女兒做模特,畫油畫的事情,就成了油畫平常事中的一件非常事,引起了大眾的討論,從討論到熱議,人們對油畫家畫女兒的事,已經不會集中到油畫創作這事件上了,而是走進了藝術倫理的討論中了。筆者感覺,普通人討論畫家畫女兒的事,以藝術倫理為焦點,是非常準確的大眾心理,因為大眾對於藝術的欣賞,不會非常單純地過濾掉倫理,只會去看油畫作品。
  • 為人民大會堂畫畫就是大畫家?
    當然也包括為「人民大會」堂,畫畫的畫家了。我以為,所有這些也都無可厚非,「人民大會堂」是為「人民」辦事的地方!「人民」在裡面開個產品介紹會,也是合情合理的。問題是,那些在這個神聖的地方開會、介紹產品的機構,後來是不是對「人民大會堂」負責了,有沒有對「人民」誠實?而畫家,一夜之間是不是就變成大得不得了的大畫家了?我看未必!在這裡就先不說那些產品的前世今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