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斯其格、張素芹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國慶長假第二天,廣州市內文旅活動持續升溫,各大景區、文博機構推出眾多獨具特色、精彩紛呈的「文旅特餐」迎接八方來客,讓市民遊客「潮」玩廣州,感受藝術之美。
「國潮+非遺」更好玩
國慶長假,嶺南之窗潮墟領潮非遺動漫藝術展正式開幕,更有來自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會的動漫藝術家們與市民遊客現場互動,「潮」玩動漫!此外,國內首支「融合人士」爵士樂團、非遺傳承人展演、電波藝術創意營直播等精彩節目也在長假期間持續推出。
本次動漫藝術展中,有一幅特別的畫作引來市民圍觀。這幅畫作是由藏碼畫創始人——笑臉兔所作,畫中隱藏著二維碼,給觀賞者一種神奇的感覺,手機對著畫面一掃,就能發現畫作背後的秘密。「現在最流行國潮和非遺,更加好玩的是融入了二維碼,讓年輕人能夠更好地接觸這些傳統文化。」觀展的劉先生表示,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藝術作品。
在傳統文化中融入科技元素的還有番禺區節慶文化品牌水色。寶墨園聯合沙灣飄色協會,歷時近3個月打造出一板全新的水色——「嫦娥奔月」,將民間神話傳說、傳統飄色藝術與現代科技創新完美融合,充分運用機械與力學原理,巧妙設置軌道位移機械系統,使嫦娥奔月的整體造型按一定軌跡升降,搭配朦朧煙霧,仿佛衣袂飄飄的嫦娥仙子懸浮於夜空之中,正奔向寧靜縹緲的月宮。
創新版「嫦娥奔月」克服了穩定性、平衡性、動力學、視覺審美等各個難關,最終完美地化靜態為動態、融傳統與現代,完成了水色文化史上難度係數、藝術效果的又一次突破。別具匠心的飄色藝術讓觀眾嘆為觀止,「我是第一次在現場看水上飄色,覺得很新穎、很震撼。」
戶外音樂季引人駐足
假期中,「到黃埔去·2020黃埔戶外音樂季」活動吸引眾多市民遊客駐足。10月2日晚上演的是「粵韻·民樂專場」,《彩雲追月》《賽龍奪錦》等首首經典廣東音樂作品,讓觀眾聽得過癮。據悉,今年黃埔戶外音樂季將打造「新夜態、新生活·時尚主播遇見好聲音專場」「慶國慶、迎小康·歌唱祖國群眾文藝匯演」「致青春、在路上·花young校園音樂薈」三個板塊,通過演出愛國歌曲、廣東音樂、經典影視歌曲等,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為了擴大展覽的影響力,以及營造熱烈的節日氛圍,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在昨日舉辦「翰墨情懷——拓片技藝體驗活動」。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技藝。
當日,不少親子家庭專門趕來參加拓片技藝體驗活動,感受瓦當拓印的奇妙魅力。參與活動的家長與孩子們先參觀了「學術高峰——羅振玉藏品展」,對展覽上的各種展品都非常好奇,大家學習拓片的基本知識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進行瓦當拓印,獲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