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朋友經常吐槽說自己上小學的孩子有多難帶,不僅要操心孩子的生活方面,還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學習情況,等孩子到了青春期還要擔心孩子會不會跟著壞人學壞等等。
雖然養兒不易,但比起這些而言,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好好吃一頓飯,顯然是比較難的,尤其是新手父母,更是難上加難。
朋友小枝是一位90後寶媽,因為父母雙親離的都比較遠,8個月大的兒子都是自己一個人照顧,丈夫白天上班,晚上會幫著自己一塊照顧孩子。
儘管是這樣,可照顧一個小寶寶依然讓她喘不過氣。之前聽有經驗的人說,剛開始帶孩子如果沒有經驗是會非常累的,可一旦上手以後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沒想到他家孩子完全是個例外。幾個月大的時候還是比較文靜的,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叛逆的一面出來了。
現在8個月大的寶寶吃飯成了寶媽小枝的最大難題。這麼大的小朋友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每次當寶媽把飯碗放到孩子面前的時候,如果自己有事轉過一個頭的空隙,孩子就會把飯碗掀翻,飯菜就會撒得到處都是。
等自己把孩子和地上整理乾淨,再給孩子餵飽飯,基本上也就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自己累得沒時間也沒精力去吃飯了。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把飯碗打翻
1.孩子不夠餓
現在的孩子普遍是比較挑食的,家長為了孩子得到充足的營養,會給孩子準備很多零食。當孩子吃正餐不餓的時候就不吃了,如果中途餓了就會給孩子各種投餵零食。
這樣一來,孩子還沒到飯點就已經被零食餵飽了,自然到吃飯的時候就會吃不下飯了。肚子不餓的寶寶見到飯碗自然產生不了想吃的欲望,而產生玩耍的欲望。尤其是當父母餵飯的時候,孩子就喜歡"動手動腳"。
2.把飯碗當成玩具
1歲左右的寶寶,正是好動的年紀,對一切事物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對成年人來說,飯碗就是吃飯的工具,而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飯碗顯然是可以玩的玩具。
3.飯碗不適合寶寶
除了上面這兩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飯碗不適合寶寶。如果家長沒有意識,那麼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就會使用家裡普通的碗,而孩子力量太小,如果用手去抓的話,就會不小心打翻餐盤。
由此可見,一個適合的吃飯工具對寶寶來說是多麼重要。尤其是一個可以牢牢吸在桌子上的飯盤對學食期的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了。
矽膠材質的飯盤抓在手上是比較軟的,放在桌子上可以輕輕鬆鬆抓附在桌面上,由於面積比較大,受力比較均勻,飯盤就不會輕易被孩子打翻。
更重要的是可以分割的飯盤,可以把容易串味的食物區分開,鼻子比較敏感的寶寶如果吃到味道比較雜的食物,就會不願意吃了,而這種有隔擋的飯盤顯然比較適合挑食精細的寶寶。
而且飯盤顏色比較多樣,而且鮮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促進寶寶的食慾,就算寶媽的飯菜味道不怎麼樣,顏色也可以吸引寶寶多吃一點。
顯然,合適的進食工具更能促進寶寶好好吃飯,多吃一點,如果家裡有不好好吃飯的寶寶,家長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