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區停車場,我們和當地導遊李龍一起合影。 在景區停車場,我們幾位一起合影。 黃河,它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與山西接壤處,全長5464公裡,流經中國九個省,由於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忽的直轉南下,進入險峻、陡峭的秦晉大峽谷,由西向東變為由北向南,自然天成的成了山西與陝西的分界線。 壺口瀑布是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壺口瀑布地處陝西和山西兩省交界處,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 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國家五A級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壺口瀑布與黃河的歷史緊密相連,也與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密不可分! 壺口瀑布水勢洶湧,濤聲震天,景色壯麗,是黃河最壯觀的一段,也是國內外罕見的瀑布奇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 遊客順著這條人工修建的曲廊前行,過一座拱曲橋,黃河壺口瀑布便呈現於眼前。 我們來到河灘上,只見一位穿翻毛羊皮背心、頭裹白毛巾的陝西老漢,騎著裝飾花梢、掛著鈴鐺的小毛驢,顯示出濃鬱的黃土高原特色,見到我們並向我們熱情的打招呼,邀請我們騎毛驢照相。 這位小姑娘終於動心了!瞧!你看她換上紅花襖,繫上紅頭巾,活脫脫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騎著毛驢回娘家的當地小媳婦! 現在雖已臨近傍晚,但卻阻擋不住遊客觀瀑的熱情,只見八方遊客,仍川流不息向這裡湧來,壺口瀑布龍槽岸邊,到處人山人海,那場面真叫個壯觀! 壺口瀑布是一個移動的瀑布。壺口在瀑布的衝刷與侵蝕下,每年大約以70釐米的速度向上遊移動! 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壺口瀑布在移動的過程中,就在這砂石河床上衝開了一條深約60米,寬約30~40米的龍槽。 壺口很窄,中心豁口就更小更窄。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被壓縮到窄窄的壺口沿,滾滾的河水夾雜著泥沙,奔騰呼嘯,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 黃河壺口龍槽之水,聽之如萬馬奔騰,視之如群龍掀浪。其聲、其勢、其景,隆隆然使人魄動心驚! 你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自四面八方的黃水,如千人擊鼓,三軍衝鋒,萬馬奔騰,吞天吐地的大飛瀑,擠壓著、呼嘯著、旋轉著傾斜而下,瘋狂的湧入「壺口」,有如神來之手掂起一壺黃水,傾天而倒,一瀉千裡,其氣勢之大、吼聲之巨,世界絕無僅有! 站在龍槽岸邊,只見懸瀑飛流,似煙塵縹緲,如細雨濛濛,隨風飄灑,真可謂「聲震四十裡,煙霧濺溼人。」這或許就是母親河送給前來親近她的兒女們最別致的禮物吧! 久慕世界第一條黃色瀑布的威名,我們心心念念期盼了好多年,今天終於夙願以償,一睹壺口芳容,其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站在岸邊的我們,都被徹底的徵服了! 壺口瀑布,其奔騰洶湧的氣勢永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1938年9月,正當抗日戰爭極其艱苦,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壺口,觸景生情,在這裡,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回到延安,冼星海為這首詩譜了曲,傑出的《黃河大合唱》就此誕生了。 《黃河大合唱》歌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看著眼前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和華夏兒女而深感自豪。 黃河,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是她孕育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是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歷經數千年而不衰,是因為我們有著如黃河一般勇往直前、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那是世代相傳的黃河魂,我們的民族魂! 觀壺口瀑布,我們滿足、震撼、激動!離開岸邊,我們一步一回首,回望著黃河和壺口瀑布,依依不捨。再見了,壺口瀑布!再見了,黃河!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戰鬥的旋律激勵中國人民奮勇向前,直至把日寇趕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