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檢探索:以姐姐身份幫扶未成年人,首創知產刑案「雙報制」

2020-12-06 澎湃新聞

檢察改革看基層。今年10月,全國基層檢察院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這是時隔11年後,最高檢再次專門以基層檢察院建設為主題召開的工作會議。如何順應時代之變?怎樣落實改革舉措,成為當下基層檢察建設的必答題。

11月底,澎湃新聞隨最高檢新媒體行走進四川檢察一線,先後探訪巴中、成都、崇州等地,以此觀察四川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司法、護航民營發展、公益訴訟制度上的實踐和探索。

「巴中未檢」:以「姐姐」身份幫扶,變成一家人的事

「挽救比打擊更困難。」四川巴中市巴州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劉東是一名「心語姐姐」,這是她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切身體會。

巡講563場次、覆蓋20萬人,邀請9500名師生走進檢察機關……過去三年多,未檢團隊「心語姐姐」交出了這份「成績單」。劉東解釋說,如今的「心語姐姐」已不是某個人,也不都是女性,而是巴中市致力於未檢工作的35名幹警共同的稱謂。

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被視為最具檢察情懷的事業。近年間,在司法理念上,檢察機關要求對犯罪未成年人堅定不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一體貫徹好「保護、教育、管束」辦案理念。

在理念轉變上,作為一線檢察官的劉東深有感觸。「以前著重行為打擊,現在逐漸轉為注重引導行為人回歸社會。」劉東一直認為,挽救比打擊更困難,「未檢工作是建立在不怕麻煩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怕麻煩,肯定當不了一個好的未成年人檢察官」。

近年間,巴中檢察機關針對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兒童增多、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問題,通過創新犯罪預防方式、幫教方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

劉東發現,通過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挽救幫教、跟蹤回訪,再犯機率開始變小。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巴中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98 件490 人,其中,對罪行較輕的81人依法作出不起訴,其中26名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7人考上大學;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563次,覆蓋20萬人,學校覆蓋率達100 %,實現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持續下降。

「在涉罪未成年人幫教方面,我們會盡心盡力地去挽救。」於劉東而言,未檢工作更像是一項良心工程,「如果僅是為了辦案,直接送法院或丟給社會,這麼做也許很方便,也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但我會於心不安」。

劉東記得,六年前她曾辦理過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被免訴的孩子在考上大學後,第一時間給她打電話說:東姐,我考上大學了。「你爸媽知道嗎?」「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第一個告訴你。」劉東說,自己沒想到會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幫扶讓他們變得更好,這種欣慰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從彼時開始,劉東便意識到挽救的重要性。在辦案時,她開始不斷探索如何挽救的問題:不僅要了解、走進他們,還要有針對性的去幫助,獲取未成年人的完全信任。

劉東坦言,有些個案可能會存在再犯的問題,挽救之路會因此變得更長,「我們之所以一次次地幫扶疏導,就是要讓涉事未成年人知道還有人在關心,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按照劉東的經驗,針對未成年人的幫扶不能單純地挽救,有時候也需要克制。在一起尋釁滋事案中,涉事未成年人行為並不嚴重,但因存在吸毒情節,檢察官最後作出了逮捕決定,「當時他爺爺情緒特別激動,幾次三番來找我,還說要找媒體報導。」劉東坦言,如果把他放了,可能還會繼續吸毒,限制他的自由可能對他的幫教會更好。

此後,法院對其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在多次規勸後,涉罪未成年人表示一定會遠離毒品。

與此同時,涉性侵未成年人案則更為敏感、棘手,對於當事人來說也很難走出陰影。近年來,巴中市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對於這類案件,我們剛開始會嘗試性去接觸受害人,如果不反感,我們才會慢慢介入,以姐姐的身份。」劉東回憶,2017年,一名未成年人被其繼父性侵,在此後三年多的幫扶中,「心語姐姐」都只是通過涉案女孩的母親與其溝通、定時反饋情況,「我們幫助女孩轉了學,為她母親調動了工作,還找了社會愛心人士為其提供生活資助」。

「我們希望找到更合適的幫扶方式。」劉東說,在長期幫扶中,女孩只知道有一個檢察院的姐姐在幫她,「我們之間已不是單純的案子關係,早已變成了一家人之間的事」。

如今,「心語姐姐」已經成為當地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招牌」。過去三年裡,巴中市檢察機關嚴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24件401人,司法救助未成年被害人31人,發放救助金43.6萬元。

「高新探索」:首創知產刑案「雙報制」,消除企業後顧之憂

智慧財產權是企業的命門。澎湃新聞注意到,檢察機關從1999年起訴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不足200人到2019年1.1萬餘人,增長了56倍之多。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成都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新方式,在高新區首創了智慧財產權案件「雙報制」。

據介紹,成都高新區作為成都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是民營經濟要素高度聚集區。截至2020年6月,高新區內市場主體存量超過2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7萬億元,這其中,民營企業佔了絕大多數。

「面對這樣的區域特點,我們特別注重收集民營企業的法治服務需求,打造檢察司法辦案鏈,幫企業維權、促市場發展。」成都高新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張恆介紹,2017年,該院首創智慧財產權案件「雙報制」,經過三年的探索發展,基本實現了「保護對象更準、保護效率更高、保護效果更優」。

具體而言,當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在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同時,可以將相關報案材料寄送至成都高新區檢察院,該院將依法提前介入、引導取證,加大對公安機關進行立案監督和偵查監督力度。

數據顯示,「雙報制」啟動後,高新區檢察院收到的案件線索是2016 年前的4倍多,辦案數量從啟動前的5件增加到現在2年內19件,涉案金額從120萬餘元增至1.04億元,「『雙報制』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獲得了安全感」。

其中,「四川邱某侵犯著作權案」即是通過「雙報制」模式啟動的,該案還曾入選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智慧財產權保護典型案例。

案情顯示,2017年4月1日,深圳聖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人人」棋牌遊戲軟體的著作權,並將該遊戲軟體的發行權和運營權授權給深圳盛大美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大美遊公司」)。2017年2月初,被告人邱某入職盛大美遊公司任總經理,其通過職務上的便利獲知了盛大美遊公司SVN伺服器帳號、密碼,並私自取得「人人」棋牌遊戲原始碼。2017年5月至6月期間,邱某通過他人分別設立九顆星科技公司與天天樂科技公司(邱某為該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將「人人」棋牌遊戲進行換皮(即在全面改變原遊戲外部表達基礎上,保留原遊戲核心資源,直接實現遊戲的一種操作模式)、加工等形式修改,更名為「大贏家」棋牌遊戲。

2017年8月,邱某從盛大美遊公司正式離職後,利用九顆星科技公司負責「大贏家」棋牌遊戲的技術支持,利用天天樂科技公司上線運營「大贏家」棋牌遊戲。

經司法鑑定,「大贏家」棋牌遊戲原始碼與「人人」棋牌原始碼相似度達99%,存在實質性相似。公安機關現場勘查顯示,在「大贏家」棋牌遊戲上線運營期間,玩家充值金額為8200餘萬元。

辦案過程中,檢察機關主動作為,促成邱某與盛大美遊公司籤訂賠償協議,邱某向盛大美遊公司支付220萬元賠償款,並保證3年內不再從事與權利人直接或間接競爭的網路遊戲的研發和經營,取得了盛大美遊公司的諒解。

最高檢在評析意見中指出,本案辦理既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又幫助被害企業挽回了經濟損失,體現了檢察機關對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的重拳打擊態勢,強化了檢察機關對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力度,對該企業乃至全國遊戲產業健康發展都起到了示範作用。

澎湃新聞注意到,長期以來,遭遇智慧財產權侵權後維權成本高、維權取證難、維權程序難、刑事立案難等障礙,是知識型企業發展的痛點和阻點。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檢察院在全國首創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引導權利人在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最佳時機、節點向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同步報案,啟動智慧財產權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有力推進了智慧財產權保護,消除了知識型企業的後顧之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引導維權、支持起訴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9件,成功幫助權利人挽回損失。多起案件中,還促成犯罪嫌疑人主動退賠,有效避免犯罪嫌疑人轉移財產,幫助權利人及時挽回損失231萬元,生效判決罰金總額從46萬餘元上升至1000餘萬元。

「崇州大數據」:破解公益訴訟「找案」難,不用「守桌待案」

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過去五年間,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形成了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

基層檢察機關如何踐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諾言?在四川崇州,檢方通過研發大數據平臺,破解了公益保護實務難題。

「發現公益訴訟線索不再是難題,不用『守桌待案』了。」來自崇州市檢察院的幹警感慨,公益訴訟有「三難」,線索、取證和落實。為了破冰「三難」的第一道門檻「找案」,2019年,崇州檢察機關院搭建起了檢務創新平臺「雲尚檢」。

據介紹,「雲尚檢」公益訴訟大數據平臺以人工智慧為依託,聚合黨委政府和檢察機關已有數據,搭建起多維度的公益訴訟線索資料庫,利用智能化精準推送,配合少量和必要的人工甄別,有效促進案件辦理。

數據顯示,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9個月,崇州市院就匯集公益損害線索23673條。對其中的屬於可以由其他部門第一時間、第一順位及時處理辦結的線索(如噪音汙染、揚塵汙染、傾倒建築垃圾等)均以電話、工作函等方式通報職能部門處理。

經智能研判,成案指數達到五星標準線索(五個等級,等級越高成案價值越高)2918條,對職能部門已經處置完畢、公益損害情形已消失等1900餘條線索予以清理。在餘下的800餘條線索中經人工甄別出高價值線索104條,對其中86條進行實地調查核實,轉其他部門辦理42條,督促整改非法佔地、汙染環境、過期食品等社會治理問題32個,飲用水衛生類案問題6個;對其中18條線索進行立案辦理,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7件,全部整改落實到位。

「現在平臺有上萬條的公益損害線索,我們每周都要跑好幾次『外勤』。」這一平臺上線運行後,「跑線索」成為崇州市檢察院檢察幹警的常態,七個月內調查核實公益損害線索108條,監督整改非法佔地、汙染環境、過期食品等社會治理問題56個,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7件。

如今,這一平臺既能為幹警「找案」提供線索庫,又可以智能推送和標記具有不同成案價值的高質量線索,讓幹警「挑案」。

2020年3月,崇州市檢察院依託「雲尚檢」平臺推送的有關信息數據,發現四川某食品公司存在未取得生豬定點屠宰即從事生豬屠宰經營的情形,或存危及食品安全的潛在風險,遂於2020年4月2日以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辦理。

4月28日,崇州市檢察院向市農業農村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發出後,檢察機關還積極協調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加快推進對該企業的環保設施升級以及用地手續完善指導工作,並先後三次跟蹤回訪,推動解決了噪音臭氣汙染防治和用地手續欠缺問題,並協調有關單位幫助企業於2020年6月30日獲得生豬定點屠宰證、定點屠宰代碼及標誌牌。目前該公司已正常生產經營。

不止於此,崇州檢察機關還依託「雲尚檢」聚焦群眾反覆投訴、行政機關虛假整改等「老大難」問題,對網絡理政社會訴求反映平臺中的數據進行排查,立案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54件,提出檢察建議39件,涉及油煙汙染、揚塵汙染、垃圾處理、違法佔用破壞農用地等。

目前,「雲尚檢」平臺已在成都22個基層檢察院全面鋪開。「『雲尚檢』以智能增效能、以機器換人力,也算是趕上了大數據時代的紅利。」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楊輝剛表示,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引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5G、VR等先進技術和智能化設備,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對公益訴訟的支撐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川檢探索:以姐姐身份幫扶未成年人,首創知產刑案「雙報制」
    「巴中未檢」:以「姐姐」身份幫扶,變成一家人的事「挽救比打擊更困難。」四川巴中市巴州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劉東是一名「心語姐姐」,這是她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切身體會。與此同時,涉性侵未成年人案則更為敏感、棘手,對於當事人來說也很難走出陰影。近年來,巴中市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對於這類案件,我們剛開始會嘗試性去接觸受害人,如果不反感,我們才會慢慢介入,以姐姐的身份。」
  • 【元檢 未檢】元謀縣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亮點紛呈
    、細化具體措施,未檢工作亮點紛呈。共審查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3件4人,審查起訴4件4人,提起公訴後法院均作了有罪判決,在有力懲治犯罪的同時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利益。 二、貫徹寬嚴相濟,精準施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 最高檢探索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等制度 專家解讀
    最高檢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等多項制度專家解讀  多措並舉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  ● 一體化辦案工作機制要求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同時加強與綜治、教育、團委、婦聯、關工委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合作,形成合力,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幫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
  • 【「刺桐花」未檢】「向日葵」故事系列 | 幫教涉案未成年人一個都...
    南安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未成年人檢察部)履行國家監護職責,如陽光一樣,從孩子們的童年蔓延至成年,守護孩子們向暖綻放。這是一個開拓創新、凝聚力強、作風過硬的團隊;這是一個辦案有力度、幫教有溫度、治理有寬度的團隊。關於向日葵的故事,這個團隊一直在繼續……南檢君將陸續為大家推出南安未檢「向日葵」團隊(泉州「刺桐花」南安分隊)故事系列。
  • 西城未檢:普法路上,始終與未成年人同行
    「西檢杯」 2000年,為了貫徹對未成年人犯罪實施綜合治理的方針,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增強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拓展和延伸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空間,西城區檢察院聯合西城區教委創辦了「西檢杯」中學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識競賽。
  • 智慧未檢的實踐探索與發展路徑
    為匯聚各地探索經驗,總結未檢智能化發展的需求,助益智慧未檢理論建構和未來發展,11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司法數據治理與量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會聯合主辦,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支持,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檢察院、諸暨市人民檢察院承辦的
  • 福建龍巖新羅:未檢大愛 溫暖少年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禮義廉恥,四維畢張……」7月13日,在一場附條件不起訴宣告會上,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對涉嫌盜竊的未成年人陳某開展「法訓合一」司法訓誡,陳氏客家祖訓字字嵌入陳某的心裡。  2012年,新羅區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作為閩西首個、福建省首批基層未檢機構正式設立。
  • 全市首創:墊江縣啟動罪錯未成年人分級矯治工作
    未成年人警務工作辦公室近年來,墊江公安深入貫徹落實「服務學校29條」措施,密切關注轄區未成年人教育、成長情況,積極探索警務機制改革,著力推動廣大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安全防範意識提升。《罪錯未成年人分級矯治實施辦法(試行)》將罪錯未成年人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重不良行為或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第二類是實施《刑法》所規定犯罪行為,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第三類是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未成年人;第四類是被判處、裁定或決定的非監禁刑的未成年人。對上述四類人員,公檢法司各司其職、分類矯治,針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有以下幾個措施:一是訓誡。
  • 落實「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 廈門檢警協作再升級
    為更好地落實「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規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辦理,關注被性侵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特殊需求,近日,廈門市檢察院與市公安局聯合制定《關於加強檢警協作進一步規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辦理工作的意見(試行)》。
  • 「魯冰花」開滿城香遂昌縣檢察院5年幫扶不尋常
    2016年,遂昌縣檢察院成立「魯冰花」工作室,全縣14至18周歲的孤兒,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監護人無力履行監護職責的未成年人,重殘、重病及流浪的未成年人,其他需要幫助的未成年人……「魯冰花」工作室以這些困境未成年人為幫扶對象,定向解決他們監護缺失、法律意識淡薄、自護能力缺乏等突出問題。
  • ...理想主義的「女俠」——記浦東新區檢察院未檢處命名檢察官顧琤琮
    這位80後未檢檢察官辦理的案件曾獲評上海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十佳案例」並被最高檢表揚,搭建項目被全市推廣,她的辦公室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為「全國未檢工作創新實踐基地」,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探索兩個項目的基地。  一顆追逐公平公正的心  「小時候特別愛看武俠小說,幻想成為一名女俠,面對不公時拔刀相助。」
  • 最高檢通報10件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事)例
    典型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未檢部門的工作往往功夫在「案外」。通過辦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挖出一個三百餘人的未成年人不良社團,並通過充分發揮教育、挽救和預防犯罪職能,拉回誤入歧途的失足少年,剷除潛在的犯罪苗頭,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尤其是校園環境的淨化。
  • 延平未檢丨以力度和溫度守護「少年的你」
    作為南平市唯一設立第六檢察部專門負責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基層檢察院,延平區檢察院以福建省青少年維權崗為載體,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積極開展未成年人幫教幫扶工作,注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以實際行動助推「一號檢察建議」落地生效。
  • 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科長_正義網
    從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13年,始終發揮女性檢察官的特有優勢,堅持柔性司法,把挽救失足未成年人、關心關愛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為無尚的崇高追求,久久為功,逐漸成為未成年人真心歡迎、喜歡,乃至可以貼心傾訴、依靠的「知心姐姐」。
  • 加強「團檢合作」 關愛青少年成長
    為推動西寧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增強「團檢合作」工作力度,近日,西寧市人民檢察院與共青團西寧市委在西寧市城西區古城臺社區共同舉行西寧市青少年關護接力站掛牌儀式。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劉萬裡,團市委書記王曉雲出席儀式並講話。
  • 打造「合力監護,與愛同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品牌
    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將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來抓,由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多方力量,組織開展多樣化的關愛未成年人活動,積極打造「合力監護,與愛同行」品牌,紮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 蘇慧:那朵靜靜開放的「檢花」
    蘇慧自2012年起擔任欽南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短短一年多內,就做出了幾件讓人拍手叫好的漂亮事:  在她的努力下,廣西首個具有獨立編制的未成年人檢察科成立,繼而推動欽南區打造出全國首創的少年司法一體化模式
  • <1537期>全文|最高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
    四是探索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涉罪未成年人的幹預矯治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包括臨界預防、保護處分、家庭教育在內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其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均設立了獨立未成年人檢察機構,有246個市級檢察院和390個基層檢察院設立了獨立未成年人檢察機構,分別佔市級院和基層院總數的61.81%和12.26%。此外,還有898個院設置了專門的未檢檢察官辦案組,1152個院設置了專門的未檢檢察官。43個基層院被確定為未成年人檢察案件集中管轄院。
  • 蕪湖探索創新「三更」模式撐起未成年人「保護傘」
    兒童承載著人類的未來和希望,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責任。但未成年人保護,如果沒有一整套成熟完善的救助體系,很容易流於形式,甚至出現無效幫扶等現象。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破解未成年人救助難題呢?蕪湖市民政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探索創新「三更」模式,撐起未成年人「保護傘」。
  •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社會支持體系,濟南怎麼建?共青團、政法、公、檢...
    召集此次專題座談會,是為了通過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社會支持體系建設,促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為平安建設、社會治理作出新貢獻。王璽指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是一項專業化、社會化的重要工作,團中央和最高檢在2019年已經率先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在全國打造了相關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