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銀漢鎮銀河鵲橋。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流傳千年的愛情絕唱,人間可真有「銀河」「鵲橋」?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可有現實依據?《鵲橋仙》題詞對象為銀漢鵲橋仙樓閣,銀漢鎮上有一條小河,名叫「銀河」,河上橫臥著一座石拱橋,名叫「鵲橋」。8月28日晚7時,中國情人節——七夕,「牛郎」「織女」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再現中國流傳2000年的愛情絕唱。
蓬安有個小鎮叫「銀漢」
這裡是蓬安縣最南端的銀漢鎮,與廣安區鄭山鄉、嶽池縣天平鎮接壤,峰巒疊翠,白雲山麓,典型丘陵地帶。
嚮導李國章,本地人,銀漢鎮傳統文化保護研究協會會長,是銀漢歷史文化研究的權威專家。李國章介紹,銀漢建制可上溯至漢代。「目前國內以『銀漢』命名的城市或鄉鎮,只有蓬安。」
「『銀漢迢迢暗度』就是寫的咱們銀漢鎮。」李國章帶著記者,穿過場銀漢鎮的古戲樓,走過幾塊菜地,一條小河曲折婉延,小河上橫臥著一座石拱橋。「這條小河就叫『銀河』,河上這座石拱橋就叫『鵲橋』。」
《銀漢府志》編修於明朝,其中就有關於鵲橋的記載。鵲橋修建的時間與銀漢府吻合。當年,銀漢府建於當地「鏡子壩」,而「鏡子壩」就位於如今鵲橋對面一帶。李國章堅稱,秦觀第一次來銀漢,是熙寧十年(1076年),寫下了《銀漢無聲》;第二次來銀漢為紹聖二年(1096年),建起了「蘇軾苑」,寫下了《鵲樓頭》等詞。「這些內容都可從《蘇軾全集》和國家相關志書中能查到。」
鎮上老人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鵲橋並非眼下光禿禿的樣子。橋的兩頭上石梯處建有亭子。橋中央建有高達三層的樓閣,樓頂上方有道牌匾,上刻有「鵲橋仙」三個大字,落款「秦觀」。
鎮上有條小河叫「銀河」
銀河發源於蓬安縣南燕鄉,流過銀漢等鄉鎮後,最後流入渠江,全長47公裡。銀河流經的銀漢一帶,系砂質土壤,對水的滲透性很強。銀河流經銀漢一帶系平壩,按理,河床的走向應該呈一條相對較直的直線。然而,從空中觀之,流經銀漢場鎮附近的銀河,卻呈弧度很大的彎曲狀。當地人稱,將這段河從中間截斷,上半截呈一個「漢」字,下半截呈一個「帝」字。
李國章以石頭為筆在橋上給記者畫了一個小河在銀漢場鎮的走向,「傳說漢高帝八年劉邦巡遊銀漢時,當地人闢出一條『漢帝』人工運河,在上面建了『鵲橋仙』石拱橋。」李國章說,劉邦建漢,將原來的銀興改為「銀漢」,這條流經銀漢的小河就取名銀河。
昔日凌亂的河岸,兩邊已修築起河堤。橫跨銀河的鵲橋四周沒有樹,周圍全是莊稼和民房,它橫跨銀河之上,長17.8米,寬5米,橋頂距水面六七米高。橋兩邊各有13梯,每梯由4根半石條組成,石梯的邊沿原有的直角已被踩成弧形,光滑圓潤。梯與梯之間的縫隙裡,長滿青草,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
2013年農曆七月七這天,成都一支考古隊應當地之邀,考察銀河與鵲橋。他們認為,鵲橋的拱頂邊刻字系漢代風格,橋的修建工藝屬於漢代,橋頂部保留至今的部分雕刻,屬於漢代的東西。橋頂兩側的「銀河」「鵲橋」是用漢隸書寫成。
「牛郎織女」銀漢鵲橋相會
這是一個流傳2000年的愛情絕唱,發生在西漢元年(公元21年),當地董家木壁文保存下來。用了4年時間,銀漢鎮民間傳統文化研究保護會協會走訪了蓬安、廣安和嶽池三地共有137名80歲以上老人,其中24人見過木壁文,木壁文記載了發生在銀漢鎮的「牛郎織女」民間故事。歷史上眾多文人造訪銀漢。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寫於銀漢鵲橋上。黃庭堅「地景銀河瀑聲流,河啟接江口」寫的就是銀漢場鎮外的飛龍潭。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銀漢都會舉辦一次民間活動「鵲橋會」。上個世紀80年代,民間就把農曆七月初七改為「七夕節」。銀漢場鎮上的古戲樓多次上演《七仙女》,戲中講述的就是當地牛郎織女的故事。
8月28日晚,七夕節當天,銀漢鎮傳統文化保護研究協會再現「牛郎織女」將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仿真的「牛郎織女」從空中緩緩降落,或從橋兩端走過,在橋中相會,再現中國流傳2000年的愛情絕唱。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蘇定偉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