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西的旅遊勝地,我相信我對五臺山、喬家大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等旅遊勝地很熟悉,畢竟是5A或5A的旅遊勝地,有名的地方,知道的人也不少。
我去過一次山西,也去過幾個山西有名的景點,如果你說哪個景點對我印象最深的話,我想去, 我想晉祠還是會讓我記憶深刻的所以我們今天聊的就是:它不是5A景區,但是山西值得去的景點,歷史悠久且價格親民。
有人說去山西太原玩的話,一定有地方要來看,這個地方就是晉祠,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距市中心25公裡,是蟑螂聲中外的風景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國宗廟、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從國內宋元明清到民國主體建築類型序列完全孤例,晉祠的建築。
晉祠屬於古代晉國, 《周禮》中記載著「要祈福、求寺」, 晉祠是古晉國祈禱洪福、得到保佑的地方,是我國最古老的祠堂建築群, 它具有古老的山水構造特徵,輸送著北方古典庭園的景色,但江南庭園的風韻也非常,歷代被稱為「三晉第一名勝」。
晉廟的歷史非常悠久,但關於其名稱,原來不叫晉王祠,被稱為晉王祠,是為了紀念晉國的開國諸侯唐叔虞(後來被封為晉王)和母后邑姜而建造的, 因此,以前的「晉祠」原來是「晉王祠」, 直到49年後,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玩了一圈後,現在老百姓以家為主,說哪裡有王侯,所以去掉了晉王祠的王字,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晉祠。
1500年前,晉祠有相當大的規模, 然後一千多年來,經過多次翻修和擴建,形成了今天儒教、解放、道為一體的規模較大的建築群,祠內宋、元、明、清古代建築星羅棋布、殿、堂、樓、閣、亭、橋、西各種建築達到百餘座, 其中,宋代建築聖母院巧妙地奪取了天工, 魚沼飛梁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形狀像十字架,是立交橋最古老的例子, 聖母院、魚沼飛梁橋、金代建築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
聖母院裡的色泥更是面目全非,栩栩如生,尤其是那33個侍女像,其顴骨笑著,舉手踏入就會給人無限的思念, 特別是宋代鐵鑄武士形象的陽剛之氣與宋塑侍女的陰柔之美形成鮮明對比,其哲學辯證法、美學平衡感,被古代雕刻家們如此精煉,表現得如此出色,真令人感嘆。
晉祠的歷史很長,裡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所以喜歡歷史的朋友說永遠不能錯過這個地方, 1961年晉廟被列入國家第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現在是國家的AAAA級旅遊勝地。
晉廟最有名的是三絕,其三絕分為兩類, 一個叫晉祠三絕,指晉祠內的周柏、宋代彩色塑、難老泉, 另一個叫晉廟古建築三絕,如聖母院,晉祠古建三絕之一,晉祠古建二覺叫木雕盤龍,木雕盤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祐二年( 1087年), 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子,怒目利爪,周身風源於雲,生氣,將近一千年了,但鱗長鬍子,生機勃勃,所有來晉廟的人都沒有衝擊它的美麗, 晉廟古建築第三被稱為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狀,大鵬展翅,聖母院與獻殿之間,形狀雅致,造型獨特。
越坊是晉廟內非常好的建築,越坊相對於晉廟景區軸線上的金人臺西,建於萬曆四年( 1576年),造型優美,結構壯麗, 這塊牌匾是明代書法家高應元題的,兩個字是榜書金字,筆力出眾,簡直像遊龍, 這也可以說是晉廟的象徵建築之一。
剩下的幾座建築物我也不記得那些名字了, 我是2013年春天去的晉祠, 這些照片都是當時拍的,今天整理的時候找到的, 晉祠在晉祠公園內,整個公園都是免費的,但裡面的晉祠是收費的, 老實說,這樣的建築費用是正常的, 這都是千年精品建築啊。
晉廟的票,與喬家大院等景點相比,還是親民的,賽季80、賽季40,比以前的138有115張喬家大院,你覺得晉廟票還能接受嗎? 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喬家大院相比晉廟的建築水平更高,歷史更長,值得一看, 山西大院太多了,晉祠只有這所房子。
晉廟有很有名的難老泉,你不知道是喝了這裡的水還是想變老? 其實,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建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約1500年左右, 「難老」一詞來源於《詩經魯頌》中的「永錫難老」一詞, 難老泉和旁邊的善利泉、魚沼泉是晉水的源泉,是三泉的主流,被稱為「晉陽第一泉」, 但是,據介紹,現在的難老泉已經老了,由人工抽水維持著。
晉廟還有一大看點, 這些古樹, 這些樹的歷史有幾千年了, 非常有歷史的滄桑感, 總之,我個人認為晉廟去太原一定是打卡的地方,不能去晉祠,白白去太原是有道理的, 至少在我個人眼裡,這個地方絕對比喬家大院強,重要的是價格也是親民。
去晉廟玩,我個人建議講解員解釋一下, 晉廟的景點有二維碼, 你可以掃描代碼聽配置文件, 電子導遊、導遊的話和二維碼中也一樣,但真人的話更有感覺, 當然自己也可以在網上做作業, 遺憾的是,去的是春天,北方的樹木還沒有發芽,所以整個山西的旅遊勝地都被灰色復蓋, 幸運的是,這些地方很強大, 遊客也很少很漂亮,大家對此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