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葳
【劃重點】
商湯科技在WAIC2020的亮點,可以記住三點:
1.馬雲、蘇世民等重磅嘉賓以全息影像的方式現身會場,用的是商湯科技的AI+MR技術;
2.針對AI創新策源力,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提出新銳觀點:包容、長尾應用和開放是AI長久創新的關鍵;
3. 商湯開源框架OpenMMLab升級為「人工智慧算法開放體系」,已覆蓋超過100+算法和超過600個預訓練模型,迄今在GitHub收穫16895個星標,居國內開源框架之首。
剛剛過去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雖然以雲端峰會的形式舉行,嘉賓陣容卻沒有絲毫減弱。其匯聚了7位圖靈獎獲得者、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2位中外院士以及蘇世民、馬斯克、馬雲、馬化騰等550餘位嘉賓參會。官方統計,全球超過1億人次觀看AI科學家和行業領袖演講。
其中,馬雲、蘇世民等重磅嘉賓通過全息影像的方式現身會場,成為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記憶,這背後用的是商湯科技的AI+MR技術。在炫酷的AI技術應用之外,作為大會戰略合作夥伴,商湯科技在學術前沿、行業應用、思想碰撞方面都展示出頭部AI企業的行業影響力。
在全球疫情持續擴散的大背景下,業界關於AI的思考更加追本溯源。7月10日,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在商湯科技「大愛無疆·致遠」人工智慧企業論壇上發表了名為《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力》的演講。
推動AI長久創新的策源力究竟是什麼?當AI落地的進程不斷加速,AI深入行業的關鍵突破點在哪裡?來看看AI頭部企業的思考。
從質疑到包容,技術試錯創造增量價值
任何一項新技術都是在質疑中不斷生長壯大。AI也不例外。
過去十餘年的AI浪潮也被稱為人工智慧的第三波浪潮。國內外關於「AI是否過熱」的質疑不絕於耳,然而深度學習等技術卻伴著種種質疑聲加速進化。
「沒有一個技術是100%準確的,我們就對新技術的態度不能是求全責備。當我們能夠有一個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新技術時候,它才能有真正的發展。」徐立表示。
以頭部AI應用中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例,從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到3D人臉面具等活體檢測難題,人臉識別面臨的質疑從未間斷。然而,正是在更加高難度、更加複雜的場景中不斷試錯,人臉識別技術如今才能成為最成熟、商業化落地最快的AI應用之一。
徐立介紹,目前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賦能了4.5億臺手機的人臉解鎖功能,日均人臉解鎖次數達到300億次。在消費者眼中,人臉識別解鎖手機已經成為和輸入密碼一樣習以為常的操作。同時,商湯還入駐了20多萬臺智能設備,每年多達3億人次在酒店入住時通過商湯的人臉識別技術完成身份認證。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向更多城市級別的使用場景滲透。在鄭州、西安、哈爾濱等全國各地的150多個地鐵站,基於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即使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人流也能流暢地實現刷臉過閘機。
從頭部應用到長尾應用,AI深入行業的關鍵
相比於人臉識別這類應用頻率很高的頭部應用,徐立認為,AI深入行業的關鍵在於更豐富、更分散的長尾應用。
「AI不能只停留在頭部的應用中。真正要做到效率提升,需要把大量的細節問題解決。把長尾應用突破之後,才能形成真正的AI價值閉環。」徐立表示。
徐立舉例說,這些長尾應用藏在各式各樣、零零星星的場景中,深入到城市治理的每一個毛細血管當中。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共享單車的停放和管理問題。以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為例, 2019年底,北京共享單車數量已達90萬輛左右。如此龐大的單車保有量,給人工管理帶來極大的成本和難度。通過城市攝像頭和商湯科技的AI算法,城市管理人員可以迅速發現共享單車違停、傾倒等問題,極大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商湯科技已將此類長尾的AI算法應用到違規停車、車輛逆行、亂扔垃圾、糞車偷排、井蓋異常、路面積水、煙火爆竹、佔道經營、社區管理等場景的檢測中,幾乎覆蓋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長尾應用背後的AI算法正在變得更加智能。算法可以將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等要素的關係進行關聯分析,讓AI的價值深入更加多元化的場景中。
從獨木到森林,開放是土壤
「我們要的不是一棵獨木,而是一片森林。」
如果把商湯的開放共創生態比作一片森林,那麼OpenMMLab人工智慧算法開放體系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本次WAIC,商湯科技的一個重磅動作是宣布開源框架OpenMMLab戰略升級,成為由商湯科技發起的「人工智慧算法開放體系」。
開源框架OpenMMLab是香港中文大學-商湯聯合實驗室(MMLab)自2018年中啟動的開源計劃。過去兩年中,MMLab已經陸續開放了多個開源算法工具箱。迄今MMLab已在GitHub收穫16895個星標,是國內所有開源框架中星數最多的,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單個垂直領域的訓練和算法框架。
OpenMMLab的初衷是為計算機視覺的一些重要方向建立統一而開放的代碼庫,並不斷把新的算法沉澱其中,提高學術界算法的可復現能力以及推動行業學術交流。
據悉,全新的OpenMMLab人工智慧算法開放體系將涉及超過10種研究方向,覆蓋超過100+算法和超過600個預訓練模型。後續商湯還將陸續開源更多算法,打造開放共創生態。
總結一下,商湯科技認為:包容、長尾應用和開放是AI長久創新的關鍵。徐立最後強調,所有AI創新的核心,都會提升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認知。
在本屆WAIC主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雖然不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卻也為未來人工智慧在醫學當中的發展方向獻計獻策。
未來,當來自各個行業的人們都能了解如何用人工智慧改變行業,AI就一定能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去。
END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