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食菜譜分享應用宣布獲得2500萬美元C輪融資,領投方為高瓴資本和清流資本,估值約3億美元,同時,豆果也發布了5.3新版本。
這次改版在豆果美食創始人、黑馬營學員王宇翔看來意義重大。他拿著手機,向i黑馬記者展示著豆果新上線的版本,並告知記者豆果美食目前已有7500萬用戶,而這個用戶數將在年底突破1億。
王宇翔用手比劃著說,這次改版讓以菜譜切入市場的豆果由一個圓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圓指的是菜譜,圓裡面是按照菜譜產生的內容,而這次改版後的豆果更像是一個三角形,菜譜只是一條邊,另外兩個邊一條是電商、另一條是社群。
「表面上我們好多結構、欄目都產生了一些變化,但其實我們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換了一個新的形式展現它。」王宇翔解釋說,這次的新版本把菜譜變為了底層數據,使得菜譜由之前的單獨羅列變為打開應用在任何地方都感覺是菜譜。
對於美食菜譜應用來說,競爭者並不少。美食傑、好豆網、下廚房等美食應用都分別在市場上佔據一定市場,但王宇翔認為目前菜譜同質化現象嚴重,而豆果希望藉助此次改版,對行業進行一次「顛覆」。
但問題是,為什麼是豆果?移動端上線於2011年的豆果美食,在市場中無疑算是領跑者,在用戶數據迅速增長背後,豆果由哪些獨特的成長路徑?對於工具類App來說,從工具到社區+電商這條路如何走通?
王宇翔給出的答案是,豆果對社區氛圍的培養形成了豆果美食最重要的競爭力,也為其成功走通電商埋下了伏筆。
後來者居上
回到2008年。那會兒王宇翔還在12580做產品總監。在2006年口碑網賣給阿里、大眾點評和飯桶南北對峙、菜譜網站紛紛出現時,王宇翔和幾個兄弟經過幾番思考,看到了其中的機會:菜譜網站抄襲現象嚴重,中國網際網路沒有出現一個社區形式的網站可以叫人做飯、分享廚藝,而在衣食住行領域裡,吃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
在經過前期市場分析和調研後,「我菜網」在PC端上線。前期,王宇翔獲取用戶的辦法時從美食博客挖人。由於我菜網時針對菜譜類內容專門設計的,內容發布和閱讀體驗都遠遠好於通用化博客,一些博主在邀請下開始嘗試在我菜網發布內容,但並沒有把豆果當作他們的主戰場。
隨著2009年微博的興起,專業類社區開始收到美食達人們的歡迎。相比通用博客,專業的菜譜網站無疑可以使得他們獲得更廣的傳播,而伴隨著美食達人過來的還有他們的粉絲用戶。這些都成為豆果的早起用戶。
2011年,豆果獲得盛大1000萬元投資,王宇翔也正式辭去工作。5月份,豆果移動端上線。
對於當時的豆果來說,起步並不算早。但王宇翔稱,豆果用產品的創新制定了行業的規則。一是豆果網的頁面樣式作為第一個在中國市場設計推出;二是豆果打破了用戶上傳未見的模式,使得用戶可以直接在移動端進行上傳照片,將流程進行了便捷化。這些產品讓豆果在市場同質化產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滿足真正的消費用戶
相比於其他同類應用,王宇翔稱「豆果在二三線城市的用戶比例太高了。」但他同時告訴i黑馬,這並不是他們有意識的去進行二三線用戶的推廣,而是豆果更多的被真正喜歡做飯和喜歡美食的所接受,這些幾乎天天做飯的人群,因為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成為豆果往電商走的關鍵所在。
關鍵是:如何運營一個用戶真正願意使用、又有消費能力的社區?
王宇翔認為,普通用戶對價值滿足和小資人群對價值滿足非常不同。相比文藝青年用戶來說,普通用戶更容易形成榮譽感,而豆果在運營時始終在為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而去努力,這種運營辦法在王宇翔看來「樸素」但卻直接有效。
比如實用性,豆果在推薦內容時,儘量選擇實用性較強、更貼近生活的菜譜進行推薦,並且易於用戶實現;再比如說用戶交互,王宇翔說,從第一天起,豆果就沒有用金錢或者其他物質獎勵來吸引美食達人或者用戶,他們試圖打造的是一種真正的用戶互動,通過榮譽感、溫暖感及各種價值輸出去幫助用戶獲得成就感。
「做產品就是做用戶的心理,就是了解用戶人性的角度。」王宇翔說,「普通生活中的用戶就是果然日子的人,他把一個東西發上來並不是百分之百在作秀,而更像是一種生活記錄,當他被別人關注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很開心和有趣,就會有極大的成就感。」
對於社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人的問題,由此決定了社區的最終氛圍和其產生的商業價值。在王宇翔看來,如果人不對,後面的東西即便開展也會非常困難,而這也是豆果在運營社區以來最注重的一點——社區的氛圍,這也讓豆果和其他同類產品有一種明顯的區分。
「客觀來說,文藝青年有它的好處,但在商業運作上有極大的瓶頸。比如說豆瓣,行業人都認為它是一個成功的產品,但並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美食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吧?」王宇翔反問。但他同時也說,豆果並不排斥文藝青年,他們也希望新版本的清新風格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戶。
在王宇翔的規劃中,豆果並不僅僅想做某個領域美食愛好者的應用,而是想要成為一個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備工具。
廚房經濟的想像空間
在新版本中,菜譜逐漸由前段往後退,成為了豆果的底層核心數據,基於這個數據,前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現出來。
比如電商,用戶可以通過用戶購買的食材進行菜譜推送;比如社區,通過話題的不同設置,用戶可以上傳圖片並成為這道菜譜的綜合數據;反過來,用戶在看菜譜的時候,豆果也可以附上相關食材的購買連結;也就是說,在菜譜被作為核心數據沉澱的同時,通過結構化的數據,豆果的商業化得以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多緯度的實現。
在標準化數據以外,豆果同時開展了大量的智能家電、智能廚電的合作,包括烤箱、冰箱、智能手錶等,如果一個烤箱內裝有WIFI模塊並和豆果實現內容打通,通過菜譜就可以直接控制烤箱的工作流程。王宇翔告訴i黑馬,這些工作實際上他們已經開始著手去做了,新版本也已經進行了這樣的接口設置。
同時,豆果還在一線城市陸續開設了線下體驗館,並從8月份開始,陸續在一些城市陸續由用戶自發組織「Family Day」,目前已經做了10多場,未來王宇翔計劃要在全國開辦五百場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來打造豆果的社群。
對王宇翔來說,豆果的想像空間不止於此。豆果正在用各種方式搶佔廚房經濟的各種場景入口,在未來,豆果也許會更像一個綜合廚房智能解決方案。隨著場景時代的到來,這將不僅僅留在想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