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公交的規劃,未來4年,平均每年將有大約20條三環內的公交線路改為電車,同時乘客乘坐無軌電車也會感覺更舒服。負責新一代無軌電車研發的福田汽車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100多輛具備自動捕捉電線技術的無軌電車明年將在城區上路,以往無軌電車過路口後司機趁進站時下車折騰「大辮子」搭線的場面,不會在這種新一代雙源無軌電車上演。更絕的是,這種新車的電池還可以回收剎車時的能量,可以節約10%至15%的運營電能。
司機路口擺弄
無軌電車「大辮子」
昨日下午3時,一輛無軌電車在西單路口南進站後,司機立刻「嗤」的一下拉緊手剎,開門下車,一路小跑到了車尾。司機仰著脖兒,兩隻手裡各拽著一根連接「大辮子」的粗麻繩,費勁地找著高處的電網。乘坐無軌電車的次數多了,很多乘客都發現,因為城區很多路口的電車輸電線早已被撤掉,致使電車通過很多路口時都得把這「大辮子」摘下來,可通過路口後還要嚴絲合縫地掛回去重新給電車「通電」。
另外,雖然現在兩輛無軌電車在一條車道上前後行駛時,後車都具備了撤線超車功能,但每次超車成功後,司機還得找地方停車再把「大辮子」掛回去——目前路上的電車只能「離軌」行駛8公裡,所以這些電車的「大辮子」在脫離供電線網後,必須儘快恢復原狀。常坐電車上班的市民陶先生將這種情況形容為:「超車省下的那點時間,很可能因為隨後還得停車折騰『大辮子』,又搭回去了。」
不光是他,很多乘客都發現,這「大辮子」摘下來容易,可要嚴絲合縫地掛回去,好重新給電車「通電」,可是難倒了不少司機:少則半分鐘,多則三五分鐘,只要兩根「大辮子」不能重新搭回到電線上,電車就甭想順利往前開。
福田電車「大辮子」
自動接電線
昨日,在福田歐輝客車生產車間,這輛在本市公交裡絕對算得上大腕兒級別的電車正在進行車架組裝,車尾代表「新能源」的電池圖案十分顯眼。
「近期上路的公交無軌電車是我們今年交付的老一代雙源無軌電車,明年我們將會批量生產新一代產品。」福田歐輝客車技術中心新能源所所長王雷透露,乘客在車上可以實際感受到的最大不同在於,正處於研發中的第二代無軌電車,「大辮子」在脫離電線後具有自動捕捉線網的功能。
也就是說,這種無軌電車過無架空電網路口時摘下「大辮子」,過了路口還能自己找到電網,避免了司機下車人工調整的麻煩。而這種「自動捕捉」技術,類似於很多高級轎車倒車時屏幕裡呈現的影像識別技術,即「大辮子」利用視頻攝像頭,自己可以「看」到架空電線的所在,然後自動向電網靠近,幾秒鐘的工夫,就可以「抓」到電線恢復通電。「『自動捕捉』在國外都屬於先進技術,我們將其引進消化再創新,明年就可以應用在福田汽車生產的新一代無軌電車上。」技術人員說。
回收剎車廢能量
能耗減一成
跟近期上路的127路等老一代無軌電車一樣,未來生產的新一代無軌電車也具備「搭線充電」的技術能力,並初步定於明年春節後開始上路。而且,新款車型的電池箱能力更為強大——「大辮子」脫離線網時的續駛裡程達到30公裡,比前者提高了兩倍多。
「冬天室外氣溫低於零攝氏度時,電池的充電就成了問題,因為在低溫條件下,電池充電時間大大延長不說,還很難充滿。」王雷說,而採用運營時「搭線充電」技術的電車則可以克服這些弊端。而且,最讓福田歐輝客車技術人員感到驕傲的是,這款新一代無軌電車還將開發出「制動能量回收」功能,並因此成為本市首款具備這一高端節能技術的運營公交車。
具體來說,無軌電車在北京城區行駛時速保持在60公裡左右時,依靠改進電池箱回收每次剎車時產生的動能,隨後將其吸收回電池重新轉化為行駛所需電能,可以節省10%至15%的能耗。「可以說,這種電車每行駛100公裡,其中超過10公裡的能耗,都是來自電池對剎車能量的再回收,這種容易被忽視的『廢能量』得以循環利用,進一步增強了新能源公交車的節能性能。」王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