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12 張標誌性照片和它們背後的相機

2020-12-21 騰訊網

很多時候,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在一些關鍵的歷史節點,總有一些照片因為深刻的社會意義或深遠的社會影響,伴隨著那些時刻被一起書寫在歷史中,並在全世界廣泛傳播。雖然有些照片知名度非常高,但若要讓大家說出照片背後拍攝者姓甚名誰,恐怕算得上有些難度,而對拍攝這些標誌性歷史照片的照相機,人們更是知之甚少。下面這些照片,你或許已經在無數場合看到過 n 次了,但你知道它們都是用什麼相機拍下的嗎?1.《地出》(Earthrise),William Anders,1968年 / 改良的 Hasselblad 500 El

《地出》這張照片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1968 年 12 月 24 日,世界時 16:00,NASA 的阿波羅 8 號飛船正在軌道上繞月飛行。當指揮艙繞倒第 4 圈,到達月球背面時,太空人威廉·安德斯(William Anders)突然看到地球正從月球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安德斯趕忙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的拍攝使用了哈蘇 500EL 相機。相機經過了改裝,裝有一個70毫米膠片盒,使用柯達定製 Ektachrome 膠捲。2.《911 雙子塔大火》,Lyle Owerko,2001 / Fuji 645Zi

2001年《時代》雜誌封面照——911雙子塔大火。拍攝者是 1968 年出生的攝影師萊爾·奧威爾科(Lyle Owerko)。悲劇發生的那一刻,他正好位於雙子塔下並用相機拍攝到了這一幕,這張照片最後成為了《時代》雜誌的封面照片。當時,他使用的相機是富士 645zi,相機使用 120/220 膠捲,配置了 55-90mm(等效 135 畫幅為 34-56 mm)變焦鏡頭,內置彈出式閃光燈。3.《自焚僧人》(Burning Monk),Malcolm Browne, 1963 / Petri

1963 年 6 月 11 日,越南大乘佛教僧侶在繁忙的西貢路口自焚身亡,以抗議南越政府迫害佛教徒。時任《紐約時報》記者馬爾科姆 · 布朗(Malcolm Browne)因拍攝了這張震驚世界的照片獲得當年「世界新聞攝影獎」(荷賽),而這次越戰的報導,更為他贏得了普立茲獎。這張照片也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標誌性照片之一。布朗使用日本生產的百麗(Petri)相機拍攝。4.《阿富汗少女》,Steve McCurry,1984 / Nikon FM2

1984 年 12 月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在巴基斯坦難民營中,拍下了著名的照片《阿富汗少女》。這張照片於 1985 年登上美國《國家地理》封面。照片中的阿富汗女孩莎爾巴特古拉(Sharbat Gula),直到 2002 年被《國家地理》雜誌重新找到之前,渾然不知自己的肖像引起世人廣大的迴響。5.《移民母親》(Migrant Mother),Dorothea Lange,1936 / Graflex Super D.

照片拍攝於 1936 年 3 月 6 日,拍攝者是聯邦農業安全局的一名攝影師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移民母親》畫面中這位農場女工人身邊依偎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腿上躺著一個熟睡中的嬰兒。她的目光朝向遠方,一隻手輕輕託腮,顯然正在沉思之中。愁雲密布的神情,破爛不堪的衣衫,以及身旁邋遢的孩子,無不昭示著這個家庭和 1930 年代千千萬萬個其他普通家庭一樣,正在經濟蕭條的苦海裡掙扎。6.《D-Day》 , Robert Capa, 1944 / Contax II

《D-Day》是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最經典的照片之一。1944 年 6 月 6 日,卡帕作為唯一一位隨第一批登陸部隊參加諾曼第登陸作戰的攝影記者,攜帶康泰時相機(Contax II)、50mm鏡頭和數卷膠片隨軍在奧馬哈海灘搶灘。當時共拍攝了 106 張底片,但除了 11 張以外,其餘的都在倫敦《生活》雜誌暗房事故中被毀。7.《勝利日之吻》,Alfred Eisenstaedt,1945 / Leica IIIa

《勝利日之吻》描繪的是 1945 年 8 月 14 日在紐約時代廣場,時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紐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被《生活》 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這張照片的拍攝器材是徠卡 IIIa,1931 年生產。這檯曆經滄桑的相機於 2013 年在維也納被拍賣。最終出價高達 114000 歐元,相當於 90 萬人民幣。8.《國旗插在硫磺島上》,Joe Rosenthal,1945 / Speed Graphic

這是美聯社隨軍記者喬·羅森塔爾(Joe Rosenthal)於 1945 年 2 月 23 日拍攝的一張標誌性照片,描繪了六位美軍戰士在硫磺島折缽山豎立美國國旗的情形。照片中出現的六人,其中三人不久即陣亡。這幀照片十分受歡迎,旋即成為許多雕塑和繪畫作品的原型,在很多美國電影中都有模仿。它也成為唯一一張當年拍攝當年就奪得普利茲攝影獎的照片。9.披頭四經典專輯《Abbey Road》封面,Iain Macmillan,1969 / Hasselblad

1966 年 11 月 9 日,約翰·列儂(John Lennon)在 Indica 畫廊遇到了小野洋子,後來她將他介紹給了伊恩·麥克米倫(Iain Macmillan)。1969 年,約翰邀請他拍攝艾比路的封面。披頭四樂隊在倫敦聖約翰伍德艾比路的 EMI 工作室錄製了他們的大部分音樂。他們決定在路上命名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麥克米倫拍攝這張傳奇的艾比路照片,使用哈蘇相機和 50mm 鏡頭,光圈 F22,快門速度 1/500 秒。10.《戰火中的女孩》,黃功吾,1972 / Leica M3

1972 年 6 月 8 日,越南戰爭已接近尾聲。南越一架飛機向南越平民誤投了燃燒彈。從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彈迫使孩子們驚慌的逃命,一個女孩被彈片擊中,不得不扒掉燃燒的衣服,這張極富衝擊力的照片真實反映了越南戰爭的殘酷。美籍越南攝影記者黃功吾的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的頭版上,轟動全世界。隨後這張照片獲得 1973 年的普立茲獎。11.《英勇的遊擊隊員》,Alberto Korda,1969 / Leica M2

《英勇的遊擊隊員》由阿爾韋託·科爾達(Alberto Korda)拍攝,這張照片也是切·格瓦拉的標誌性照片。科爾達表示,他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被格瓦拉的面部表情所吸引,表現出「絕對不可容忍」以及憤怒和痛苦。照片拍攝時,格瓦拉 31 歲。12.《救生雲梯斷裂》(Fire Escape Collapse),Stanley Forman, 1975 / Nikon F

《救生雲梯斷裂》由史丹利·弗曼(Stanley Forman)在 1975 年拍攝。當時,19 歲的黛安娜·布萊恩特和 2 歲的蒂亞爾·瓊斯從消防逃生梯墜落。這張照片獲得 1976 年普立茲獎。

·end·

以上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China Photo Network Online

相關焦點

  • 16張網絡上流傳廣泛的完美照片背後的真相
    在如今的現代世界中,一張圖片可以表達的意思可以超過千言萬語。這不僅要感謝攝影師的高超技術,也要感謝不少PS大神的編輯技術。如今隨著社交網絡興起,我們已經習慣了通過它們來欣賞和分享一些有趣的照片。只不過有不少看起來很完美的照片,幾乎都是在應用程式的幫助下來完成的。而今天,咚咚就將帶你介紹一些「完美」照片背後的真相,讓你明白它們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 這張照片讓美國人反對越南戰爭,但是背後的真相卻讓人嘆息
    這張圖片由美國著名戰地攝影記者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攝於1968年2月的西貢街頭,憑藉這張照片艾迪亞當斯贏得1969年普立茲獎。這張照片隨後也成了越南戰爭明信片,也是引發美國大反戰的導火索,圖片中執行槍決者未通過法律審判直接將戰俘槍斃引發了越南戰爭的廣泛爭議,另一面也透露了越南戰爭的殘忍。這張照片很快被符號化,意味著「南越對平民的無情」,作為反戰標誌廣泛見諸全球各種反戰爭及報章雜誌之中,被認為是反戰助推器,提前結束了越南戰爭。照片的確極大影響了美國公眾對戰爭的情緒。
  • 傳奇紀實攝影師麥柯裡,一張張偉大作品的背後故事
    ——史蒂夫·麥柯裡(Steve McCurry)我們熟知麥柯裡這個名字,大多是從那張大名鼎鼎的《阿富汗女孩》開始的,那是他最著名的一幅照片,也是這幅照片把他推向了世界頂尖紀實攝影師行列,麥柯裡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了解這些偉大作品的背後故事,無論對於專業攝影師還是愛好者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案例參考,有助於我們今後的攝影之路
  • Instagram12張最特別的照片
    2015 年開始的時候,衛報在 Instagram 上發起了一個項目,邀請全世界的旅行者、攝影愛好者,在 Instagram 上與衛報的官網帳號 @guardiantravelsnaps 分享他們的旅程和故事。整整一年,他們收到了超過 120,000 張照片,12 個月,365 天,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奇妙的事情發生。
  • 上了時報廣場廣告牌的25張動物照片,背後有什麼故事?|紐約廣告周
    它們都瞪著眼睛,直視 30 萬每天經過時報廣場的行人。這是《國家地理》雜誌旗下的非營利組織和美國戶外廣告協會合作的一次活動,旨在喚起人們對動物保護的意識。「我們應該把這些照片放在全美的所有地方,而且都應該是免費的。」
  • 一張照片的故事:Bruce Gilden與地鐵站聖誕老人
    一張照片的故事:Bruce Gilden與地鐵站聖誕老人 2019-12-26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地球16張絕美照片背後,藏著最恐怖的故事
    所有遙遠的哭聲,最後都會和我們息息相關。每一次不以為意的忽略,都會成為環境惡化背後的推手。01 這些照片,你覺得美嗎?然而你想不到的是,這每一張看似美麗的照片背後,都隱藏著恐怖故事。它們記錄的不是地球之美,而是地球之殤。這些照片出自攝影師J. Henry Fair之手。
  • 相機遮光罩:它們的真正用途是什麼,你需要它們嗎?
    的確,將遮光罩作為必不可少的攝影伴侶的主要原因是,它使您的照片看起來更好。其目的是防止您的照片出現在某些照明條件下容易褪色的外觀。它們還提供其他主要與保護相機設備有關的好處。缺少遮光罩使這張照片顯得褪色。
  • Flickr 上的照片都是用什麼相機拍攝的
    備受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圖片分享網站 Flickr 上有近百億計張照片,而這些照片的主人和拍攝它們所用的相機各不相同,儘管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出幾個主流品牌,但它們的具體排名以及相互之間的差距卻不得而知。現在,就讓我們用 Flickr 提供的「相機探測」功能幫我們找出答案。
  • 佛山故事 | 林老師和她的93261張照片
    91個相冊,93261張照片,塞滿一個2T的移動硬碟……6年間,禪城區惠景小學老師林幸誼堅持每天用相機完整記錄班裡每個學生的小學時代。而如果算上整個23年從教生涯,她為學生拍攝的照片則多達十幾萬張。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教學方式推陳出新,近日,林幸誼被評為2018年第三季「最美佛山人」。這是佛山故事的58篇文章。
  • 了不起的你——三張照片背後的淚目故事
    一張張令人淚目的照片在網上刷屏,暖化了無數人的心。記者選取其中三張照片,找尋照片的主人公,講述照片背後的感人故事。照片一:風雪裡的蹬車少年19歲的大二學生李宗餘就是這組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我就是那個蹬車少年。」在電話另一頭,李宗餘笑著跟記者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幫家裡幹活的時候學會了騎電動車。」「蹬車少年」上任始於2020年12月22日。為防控疫情,大連海洋大學封閉校園,17名平均年齡19歲的學生組成了青年抗疫突擊隊,承擔起每日運送物資的任務。「那天雪太大了,蹬車可費勁了。」
  • 12年拍攝3000張照片 北京大媽用相機記錄公交車變遷
    北京大媽用相機記錄公交車變遷大1路、397路、青年先鋒號……從1996年開始,家住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的李祝江阿姨先後拍攝了3000餘張照片,涵蓋了不同時代北京城的公交線路。為了拍攝這些照片,李阿姨經常頂著星星出門,迎著月亮回家。家庭條件不寬裕,她和丈夫就把工資裡的一部分省出來,作為買膠捲、洗照片的「專項資金」。
  • 這張壺口瀑布照片最美 「拍攝黃河壺口第一人」講述拍攝背後的故事
    《中華根脈聖境陝西風流還看今朝》主題展中,黃河壺口瀑布那張照片受到的關注度最高。 長12米的照片中,滾滾黃河波浪翻滾,驚濤怒吼。站在照片前,耳邊仿佛響起了那段熟悉的唱詞: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這張照片是如何拍攝完成的?昨天三秦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作者——惠懷傑,聽他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
  • 5年拍攝5萬多張照片他用鏡頭講述鄭州公交人的故事
    「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一個故事」,這是張志強對照片的理解。因拍下同事喝水照片,他成了「攝影師」2015年夏季的一天,室外氣溫直逼40攝氏度,21路車長黃俊傑跑完一趟車回到場站,直接衝到調度室旁的水池邊,洗了把臉,一口氣喝下整瓶礦泉水。
  • ...火災照片製造恐慌是真是假?路透攝影師親述2018年度圖片背後故事
    凱旋門前熊熊燃燒的大火的照片是由一家名為「漢斯⋅盧卡斯圖片社」的一位名叫Katerine Pierre的攝影師於12月1日在巴黎福煦大街拍攝,而燃燒滑板車的照片則是由法國雜誌LePoint的攝影師於12月8日在巴黎弗裡德蘭大道拍攝。
  • 12張看似很假的照片,它們沒有PS,而是真實存在的
    3、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我們能夠看到這張照片中,很多登山者正在山上排著隊,感覺十分的不可思議,但是這張照片確實真實拍攝的。這張照片拍攝於珠穆朗瑪峰,隨著近幾年登山者越來越多,想要登頂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因此我們能在這張照片中看到很多人在排隊,他們冒著凍傷和氧氣缺失的風險,只為登上頂端。
  • 兩千萬張照片 見證天通苑發展
    天通苑攝影愛好者協會成立三周年 500名成員 拍攝了大量反映社區建設與變遷的影像資料兩千萬張照片 見證天通苑發展居民天眼攝郎、聖誕紅和歡喜佛分別拍攝了10萬、8萬、5萬張照片 今起至5月還有一系列活動舉辦本周開始,為紀念天通苑「色協」(攝影愛好者協會)成立三周年,500多名家住天通苑的攝影愛好者將組織一次攝影大賽和一系列與社區攝影有關的慶祝活動
  • 12月1日,好奇號又傳來20張照片,你要的火星日出照片也來啦!
    好奇號12月1日拍攝的照片首先,好奇號在火星上的真正工作並不單單是拍照片,而且就算是要拍照片,也不會像我們在旅遊景點拍攝風景一樣,選擇那些值得留念的建築物和自然景觀進行拍攝。好奇號本身搭載有非常多的科學儀器,這些高度複雜和精密的儀器,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由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最近時也有5500萬公裡,最遠時則超過4億公裡,因此,好奇號火星車的極其珍貴的科學數據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傳會地球,而照片對傳輸的帶寬資源要求最高,因此,好奇號在火星上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事先經過科學家慎重考慮和選擇的,它不能拿起相機胡亂一拍。
  • 照片背後的故事——《晉察冀三英雄》背後的傳奇故事
    這張名為《晉察冀三英雄》的照片,出自晉察冀軍區專職攝影記者葉曼之之手,發表在《晉察冀畫報》1944年第5期封面上。照片上的三英雄分別是擁軍模範戎冠秀(中)和戰鬥英雄鄧仕均、爆破英雄李勇。這張珍貴的照片背後,有一段非常感人的傳奇故事。  戎冠秀是我的奶奶,她出生於1896,是平山縣下盤松村人。
  • 攝影語錄|任一年中有12張有意義的照片就是一個好收穫了
    《點擊查閱》每一張照片,都是時光的標本。相機拍下的,不是照片,而是回憶。相機鎖住了那一瞬的時間,照片打開了那一刻的記憶,時間的流逝讓我們懂得了…任一年中有12張有意義的照片就是一個好收穫了。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寫滿了當時的容貌和表情,以及所發生的一切元素,每一個部分都在訴說當時的感觸,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