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競爭力2017-2018年度排名:紐約居首 中國21城入圍百強(附...

2020-12-12 前瞻網

同樣是中國的一線城市,由於深圳和廣州的住宅物業價格差距甚大,三十歲的公關經理Hebe Guo和她任職國營銀行的財務經理的丈夫最近選擇從深圳遷到了廣州。雖然廣州已經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住房市場之一,深圳的樓盤物業與之相比還是高得嚇人。

在廣州,新樓盤每平方米的價格不到2萬元人民幣(約合3007美元),大約是北京/深圳房價的五分之二。對大多數年輕人、中產階級來說,在中國的四大城市(北上廣深)中,廣州是理想的經濟適用住房和競爭力的組合。

「深圳郊區典型的三居室新房目前至少需要500萬元人民幣。但廣州街區類似水平的房型可以在用不到300萬元的價格買到。」Hebe Guo表示:「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我們的父母一起生活,開始我們的二胎計劃。」

「在深圳和北京,這些永遠只會是一個夢想。」郭女士的觀點得到了《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這份報告的印證,這份報告近期由中國社會科學與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發布,它將廣州列為中國大陸最好的居住地之一,因為這一城市顯示了房屋負擔能力和競爭力之間的良性循環,吸引了更多的人群移民到該地區,推動了總人口的增長,並帶動了住宅消費的良好增長。

據報導,2017年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第15位的廣州,其去年的GDP為2900億美元,與以色列相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0000美元。

報告認為,由於其住房負擔能力水平,其競爭力將由於更多人口的湧入而得到增強。據報導,2016年,其永久性居民人口達到1404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542400人,增長率之高居全國第一。

10月30日,在全球城市競爭力論壇暨發布會上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報告,使用經濟密度指標與經濟增量指標,測度了全球1007個城市的競爭力指數;並從人力資本潛力、經濟活力、科技創新、社會包容、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基礎設施、全球聯繫,測度了全球1035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

報告重點關注了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並以「房價,改變城市世界」為主題,闡述了全球房地產市場概況、房價與城市競爭力的關係。以下是這份報告的一些亮點(附上排名前200的全球競爭力城市):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中國迅速崛起 21個城市進入前100強

2016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倫敦、舊金山、深圳、東京、聖何塞、慕尼黑、達拉斯。

從各大洲範圍來看,北美洲佔5席,佔據半壁江山,亞洲佔據3席,歐洲佔2席。歐美國家城市群經濟發展平衡,發展中國家集中在中心城市。

當地需求、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指數是對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提升影響作用較高的驅動性因素。

從國家水平來看,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美國優勢明顯,中國迅速崛起。美國城市整體優勢明顯,且發展水平較為均衡,前十強佔5席、前二十強佔9席,前100強佔36席。

中國頂級城市表現良好,整體競爭力水平提升迅速,一些強二線城市表現較為亮眼:深圳進入全球十強,香港、上海、廣州、北京進入前20強,21個城市進入前100強,這反映了中國城市發展已經從「中心聚集」進入「擴散外溢」的較高階段。雖然中國城市競爭力表現優異,但整體城市之間差距較大。

除生活環境指標外,美國在各項競爭力指標上仍然領先中國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中國9大城市進入前100強

2016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十強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波士頓、新加坡、蘇黎世、首爾、休斯敦、巴黎、芝加哥。十強中,歐美亞城市三足鼎立;在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百強城市中,歐洲與北美城市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

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G7國家領先優勢明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正迎頭趕上,特別是中國城市普遍基礎設施已經追上發達國家。中國有9個城市進入可持續競爭力百強,依次為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廣州、臺北、南京、天津、廈門。

新型全球城市崛起:科技與金融主導經濟 城市軟聯繫日漸重要

科技、金融、生態、文化和房價影響和改變著當今的城市世界,信息科技日益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首要動力。信息科技正在改變全球城市網絡體系的重心性,總體上正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由歐美地區向亞洲地區轉移。

全球科技創新指數最高的城市:前10名

三條經線劃分了全球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差異化集聚。三條經線分布即全球經濟密度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京20度、西經100度和東經110度兩側呈斷崖式分布。

城市間軟聯繫逐步主導世界城市體系。信息科技和特大城市主導全球城市軟聯繫,歐洲作為軟聯繫中心主導全球城市的對內和對外聯繫,非洲最低且與全球差距較大。

新型全球城市正在形成。目前的全球城市體系,是一種鏈網體系,是等級體系和網絡體系的結合物。

城市發展動力、集聚、聯繫的變化催生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首先,科技與金融正在主導全球經濟,佔據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部分。其次,從全球企業影響力來看,信息科技企業的影響力正變得越來越大。最後,科技中心城市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科技創新指數越高的城市,其人均GDP也就越高,相應地,可持續競爭力和經濟競爭力也越強。

房價「馬太效應」: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城市競爭力

就全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狀況而言:全球城市高房價區域表現為環大洋的「三點四代」,即高房價城市呈現清晰的換大洋輪廓,集中在北美、西歐與東亞三點,在西經120度、西經80度、東經20度和東經110度處延伸。

城市房價存在「馬太效應」:當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之後,其分化程度通常將持續擴大。作為馬太效應的長期結果,全球城市房地產呈現較強的兩極分化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效應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城市發展程度存在差異。整體來看,發展中經濟體的高房價城市存在較高的房地產泡沫,而發達經濟體的高房價城市的房地產泡沫相對較小。

從房價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來看,《報告》指出,城市的相對房價與其競爭力呈倒「U」型的變化趨勢,過高或者過低的房價都不利於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房價與收入相關性(綠色:負相關/ 紅色:正相關/ 藍色:倒「U」型)

以下是這份報告的完整版榜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全球城市競爭力百強榜單:中國21城入圍 青島第85位
    齊魯網11月1日訊 10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
  • 熱點|最新世界城市排名:中國10城入圍全球百強
    熱點|最新世界城市排名:中國10城入圍全球百強 2020-08-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度亞洲城市50強排名中,上榜前十的中國五座城市!
    2018年11月,英國皇家學會發布了《2018亞洲城市50強的綜合排名》。2018年度亞洲城市50強排名中,排名前十的中國榜首城市:香港 香港: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在這份榜單中,中國城市名列第二位的是上海。
  • 全球城市潛力排名:倫敦新加坡舊金山前三 中國26城進百強
    摘要 【全球城市潛力排名:倫敦新加坡舊金山前三 中國26城進百強】5月30日,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下稱「科爾尼公司」)發布《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 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 安徽共有4個城市入圍
    原標題: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安徽共有4個城市入圍記者從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中獲悉,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安徽共有4個城市入圍,分別是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其中合肥位列21。
  • 全球宜居城市百強2018最新上榜城市 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名單
    全球宜居城市百強2018最新上榜城市 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名單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此份報告根據穩定性、健康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對全球140個城市進行排名。
  • 2019全球最佳城市揭曉,紐約居首!
    近日,2019年全球最佳城市揭曉,這是由知名雜誌《Time Out》發布的調查,共調查了34000個城市居民,這項調查的是根據城市的生活指數,食品、文化、經濟承受能力、幸福感等因素排名,其中,一共有48個城市被評為了「最佳城市」最終紐約摘得桂冠。
  • 鄭州進入全球百強!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來了
    鄭州進入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100強。全球經濟競爭力百強中國20城上榜,鄭州排名94什麼是全球城市競爭力?根據報告,它是指一個城市在全球的合作、競爭過程中,與其他城市相比較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要素和市場,更多、更快、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地創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從中國城市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來看,排名升少降多,分數均值有所下降。從指數來看,總體水平下降,城市間差距縮小。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城市升多降少,其他城市降多升少。
  •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紐約倫敦巴黎前三,北京第九華盛頓第十
    Kearney,下稱「科爾尼公司」)發布《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今年是紐約連續第三年保持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第一;在中國,北京佔據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第9名,杭州、蘇州首次進入百強,分別排名第91和95。倫敦在全球城市潛力排名中居榜首。科爾尼公司於1926年在芝加哥成立,目前在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 2019全球最佳城市排名:48城上榜紐約居首 滬港京各有特色
    2019全球最佳城市排名:48城上榜紐約居首 滬港京各有特色  Evelyn Zhang • 2019-03-15 14:
  • 第十八屆2019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香港發布
    本屆發布會發布2019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成長競爭力、全球國家競爭力、全球城市競爭力、全球十佳安全城市、中國最優營商環境城市、中國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中國綠色競爭力十強市、中國綠色競爭力十強縣、中國文化競爭力十強縣、中國十佳營商環境縣、中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域成長競爭力排行榜等十五個榜單。
  •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公布:北京排名第九,蘇州首次進入百強
    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首次發布於2008年,由科爾尼諮詢公司、國際頂級學者及智庫機構聯合發起,基於對超過130個城市的事實和公開數據分析而得出該報告。北京雄踞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第9名,蘇州首次進入百強今年中國城市在《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中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 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墨西哥大部分城市排名中遊
    直播:第九屆城市競爭力國際論壇開幕式中國網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博士與美國學者彼得•卡爾•克拉索教授牽頭,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組歷時兩年時間完成的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房價影響中國城市生活環境排名
    相對於2015~2016年度的表現,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再看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排名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從5年變化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居於全球前100強以內。
  • 中國六企業入圍2017全球零售商百強排行榜 京東領銜
    今年1月,美國零售行業雜誌《STORES》(STORES Magazine)聯合德勤(Deloitte)公布了2017全球250強零售商排行榜(2017 TOP 250 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榜單採用企業公布的2015年度公開數據(截至2016年6月的公司財政年度)。
  •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紐約倫敦巴黎蟬聯前三 北京第九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原標題: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公布:北京排名第九,蘇州首次進入百強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30日在京發布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該報告包括《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潛力排名》,這兩份榜單分別評估了當前世界頂級城市的表現和未來城市的發展潛力。
  •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浙江8城入選 寧波居15
    中國寧波網記者 時曉竹9月8日,由華頓經濟研究院(原「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六年穩居前四。浙江有6城入選,分別是杭州(5)、寧波(15)、紹興(31)、溫州(36)、嘉興(37)、台州(41)、金華(47)、湖州(55)。
  • 全球城市持續競爭力榜單發布:深圳全球第九,青島排名上升!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相對於2015~2016年度的表現,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排名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從5年變化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居於全球前100強以內。
  • 亞洲保險競爭力排名中國大陸前十榜單
    根據2018年中國保監會公布的2017年度中國大陸保險業經營數據顯示,2017年度中國大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億元(5,622.7億美元),相較於2016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0,959億元(4,4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16%, 低於2016年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