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中國的一線城市,由於深圳和廣州的住宅物業價格差距甚大,三十歲的公關經理Hebe Guo和她任職國營銀行的財務經理的丈夫最近選擇從深圳遷到了廣州。雖然廣州已經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住房市場之一,深圳的樓盤物業與之相比還是高得嚇人。
在廣州,新樓盤每平方米的價格不到2萬元人民幣(約合3007美元),大約是北京/深圳房價的五分之二。對大多數年輕人、中產階級來說,在中國的四大城市(北上廣深)中,廣州是理想的經濟適用住房和競爭力的組合。
「深圳郊區典型的三居室新房目前至少需要500萬元人民幣。但廣州街區類似水平的房型可以在用不到300萬元的價格買到。」Hebe Guo表示:「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我們的父母一起生活,開始我們的二胎計劃。」
「在深圳和北京,這些永遠只會是一個夢想。」郭女士的觀點得到了《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這份報告的印證,這份報告近期由中國社會科學與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發布,它將廣州列為中國大陸最好的居住地之一,因為這一城市顯示了房屋負擔能力和競爭力之間的良性循環,吸引了更多的人群移民到該地區,推動了總人口的增長,並帶動了住宅消費的良好增長。
據報導,2017年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第15位的廣州,其去年的GDP為2900億美元,與以色列相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0000美元。
報告認為,由於其住房負擔能力水平,其競爭力將由於更多人口的湧入而得到增強。據報導,2016年,其永久性居民人口達到1404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542400人,增長率之高居全國第一。
10月30日,在全球城市競爭力論壇暨發布會上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報告,使用經濟密度指標與經濟增量指標,測度了全球1007個城市的競爭力指數;並從人力資本潛力、經濟活力、科技創新、社會包容、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基礎設施、全球聯繫,測度了全球1035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
報告重點關注了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並以「房價,改變城市世界」為主題,闡述了全球房地產市場概況、房價與城市競爭力的關係。以下是這份報告的一些亮點(附上排名前200的全球競爭力城市):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中國迅速崛起 21個城市進入前100強
2016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倫敦、舊金山、深圳、東京、聖何塞、慕尼黑、達拉斯。
從各大洲範圍來看,北美洲佔5席,佔據半壁江山,亞洲佔據3席,歐洲佔2席。歐美國家城市群經濟發展平衡,發展中國家集中在中心城市。
當地需求、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指數是對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提升影響作用較高的驅動性因素。
從國家水平來看,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美國優勢明顯,中國迅速崛起。美國城市整體優勢明顯,且發展水平較為均衡,前十強佔5席、前二十強佔9席,前100強佔36席。
中國頂級城市表現良好,整體競爭力水平提升迅速,一些強二線城市表現較為亮眼:深圳進入全球十強,香港、上海、廣州、北京進入前20強,21個城市進入前100強,這反映了中國城市發展已經從「中心聚集」進入「擴散外溢」的較高階段。雖然中國城市競爭力表現優異,但整體城市之間差距較大。
除生活環境指標外,美國在各項競爭力指標上仍然領先中國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中國9大城市進入前100強
2016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十強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波士頓、新加坡、蘇黎世、首爾、休斯敦、巴黎、芝加哥。十強中,歐美亞城市三足鼎立;在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百強城市中,歐洲與北美城市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
全球城市可持續競爭力G7國家領先優勢明顯,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正迎頭趕上,特別是中國城市普遍基礎設施已經追上發達國家。中國有9個城市進入可持續競爭力百強,依次為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廣州、臺北、南京、天津、廈門。
新型全球城市崛起:科技與金融主導經濟 城市軟聯繫日漸重要
科技、金融、生態、文化和房價影響和改變著當今的城市世界,信息科技日益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首要動力。信息科技正在改變全球城市網絡體系的重心性,總體上正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由歐美地區向亞洲地區轉移。
全球科技創新指數最高的城市:前10名
三條經線劃分了全球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差異化集聚。三條經線分布即全球經濟密度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京20度、西經100度和東經110度兩側呈斷崖式分布。
城市間軟聯繫逐步主導世界城市體系。信息科技和特大城市主導全球城市軟聯繫,歐洲作為軟聯繫中心主導全球城市的對內和對外聯繫,非洲最低且與全球差距較大。
新型全球城市正在形成。目前的全球城市體系,是一種鏈網體系,是等級體系和網絡體系的結合物。
城市發展動力、集聚、聯繫的變化催生新型全球城市的形成:首先,科技與金融正在主導全球經濟,佔據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部分。其次,從全球企業影響力來看,信息科技企業的影響力正變得越來越大。最後,科技中心城市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科技創新指數越高的城市,其人均GDP也就越高,相應地,可持續競爭力和經濟競爭力也越強。
房價「馬太效應」: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城市競爭力
就全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狀況而言:全球城市高房價區域表現為環大洋的「三點四代」,即高房價城市呈現清晰的換大洋輪廓,集中在北美、西歐與東亞三點,在西經120度、西經80度、東經20度和東經110度處延伸。
城市房價存在「馬太效應」:當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之後,其分化程度通常將持續擴大。作為馬太效應的長期結果,全球城市房地產呈現較強的兩極分化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效應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城市發展程度存在差異。整體來看,發展中經濟體的高房價城市存在較高的房地產泡沫,而發達經濟體的高房價城市的房地產泡沫相對較小。
從房價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來看,《報告》指出,城市的相對房價與其競爭力呈倒「U」型的變化趨勢,過高或者過低的房價都不利於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房價與收入相關性(綠色:負相關/ 紅色:正相關/ 藍色:倒「U」型)
以下是這份報告的完整版榜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