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市的金東門老街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以來,商業發達,日進鬥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街區保護面積5.33公頃,發展脈絡分明,街巷肌理清晰,以東城門外大街為主軸,東西走向,長1200米,擁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和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傳統風格特色。金東門老街歷史傳承悠久,歷史遺存豐富,堪稱裡下河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歷史街區。
鄭板橋故居、上池齋、趙海仙洋樓等景點,如星宿般鑲嵌其中,漫步於古色古香的街市弄堂,思緒穿越百年,仿佛回到了詩韻悠遠的年代。
楊天民 攝
古巷深深,迴蕩著舊時的聲響。晨曦徐徐拉開帷幕,記憶中的叫賣聲,喚醒了古城的清晨,開啟了新的一天。
楊桂宏 攝
上苑風和芝草秀,池塘日暖杏花香。古街的一頭,百年老店上池齋藥店,藥香依舊。
江蘇省興化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老街深處有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築,為清代名醫趙履鰲(字海仙)生活起居及診脈之處——趙海仙洋樓,趙海仙醫術高超、醫德高尚,被當時江淮一帶百姓尊為「半仙」。
江蘇省興化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故居內,青竹蔥蔥,沙沙作響的枝葉聲,是板橋先生「以民為本」的聲聲叮嚀。
張在峰 攝
夜色沉沉,老街上的狀元坊依然聳立,見證著興化的文風昌盛。牌坊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奉敕為狀元李春芳所建。
江蘇省興化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時光飛逝,歲月荏苒。如今的金東門在興化市「修舊如舊」的原則下,進行了整體修繕和布置,老街的昔日風貌得以還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在古今之間,猶如品嘗一壺溢滿歲月積澱的老酒,餘味綿長。
來源:中共興化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