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景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境內,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整個工程由攔江大壩、水力發電廠和通航船閘組成,攔江大壩建在中堡島上。三峽水利樞紐是綜合治理與開發長江的關鍵性工程,三鬥坪一帶河床開闊,兩岸花崗巖基堅硬、完整,所以長江三峽工程選址在這裡。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其中年均發電量可達849億度。
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雙線五級永久船閘是三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築物,也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號稱「長江第四峽」,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船閘全長6.4公裡,其主體閘室部分1.6公裡,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通過船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
景區看點;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中國唯一一座穿--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築,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寨後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由於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後將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但是由於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軟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造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
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裡。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 全長8公裡,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景色最為雄偉險峻。主要景點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古棧道,風箱峽,粉壁牆,孟良梯,犀牛望月。
瞿塘峽的名勝古蹟,多而集中,遊覽者稱便。峽口的上遊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峽內北岸山頂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驚險萬狀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箱峽;南岸有題刻滿壁的粉壁牆,富於傳說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鳳凰飲泉等。在風箱峽下遊不遠處的南岸,有一座奇形異狀的山峰,突起江邊,人稱「犀牛望月」,惟妙惟肖。出瞿塘峽,峽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遺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興趣的地方。距白帝城僅幾公裡的杜甫草堂遺址,更是詩人流連忘返之處。
巫峽;重慶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裡餘,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裡,山高入雲,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東屬段22公裡。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
巫峽名勝古蹟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遊古洞、大禹授書臺、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巖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
西陵峽;西起巴東縣的官渡口,東到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26公裡。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沿江有巴東、秭歸、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峽可謂大峽套小峽,峽中還有峽,如破水峽、兵書寶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米倉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等等。西陵峽兩岸有許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陸羽、白居易、元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寇準、陸遊、馮玉祥等眾多的歷史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詩賦。 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著名的新灘,崆嶺灘等,這些險灘,有的是兩岸山巖崩落而成,有的是上遊砂石衝積所致,有的是岸邊伸出的巖脈,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灘險處,水流如沸,泡漩翻滾,洶湧激蕩,驚險萬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