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2020-12-18 允兒的趣味科學

眾所周知,動植物的發展是依靠繁殖的方式來進行的,尤其是動物,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全是憑藉自身的本能。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

回交是什麼?

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回交就是子一代和兩個親本的任意一個進行雜交的方法。正常來說,生物是不需要回交的,只是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來說,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能夠讓生物延續下去,從而在提高生物的多樣性上,回交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植物為什麼要回交?

在19世紀之前,孟德爾通過豌豆的實驗就展開了植物遺傳規律的探索,其中就有回交,雜交,自交,測交的說明。在植物回交上也有2個不同的分支:有些植物屬於一年生植物,所以它們回交只是兩個相同的品種之間進行回交。有些植物屬於多年生植物,回交方式就是子和親本之間的回交。植物通過回交來獲取優質品種的方式很是受人們的喜歡,同時人們為了證明植物回交沒有問題,生物學家就對水稻也進行了實驗。比如甲乙水稻結合產生的後代有可能遺傳兩者好的或者不好的基因。為了能夠得到好的基因,生物學家採用回交的方式把甲乙結合產生的後代與甲或者乙再結合,以此得出更加良好的基因水稻。

植物回交育種的方式有時候不是一次回交就能夠完成的,多次回交才能成功。

動物為什麼要回交?

眾所周知,動物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正常來說,動物的繁殖都是雄性和雌性之間的交配完成的,比如獅子和鬣狗,一到發情期,兩者之間很是積極地進行交配。然而另外一些動物的繁殖是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加拿大的無毛貓。大多貓都是有著濃密的毛髮,有些人會對貓毛產生過敏,所以人們為了能夠與貓接觸,就把正常的貓和毛髮稀少的貓一塊回交,結果出現了無毛貓這一稀奇品種。

還有人們為了獲取更加豐富的奶源,所以就把產奶多的奶牛後代再與親本進行回交,最終奶牛的產奶量飛速地上升。

不止無毛貓,奶牛,有時候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或保留自己想要的動物特徵,人們殘忍著對待它們,其中就有大家喜愛的寵物也被用於回交,結果導致很多寵物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折耳貓四肢,波斯貓具有多囊腎基因缺陷等。

以上動物回交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大家認為動物回交的方式違背了倫理道德。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嚴格說來,人類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人類作為高級智慧生物,在自我意識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動物。在人們看來,動物的回交違背了倫理道德,但其實絕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動物之間,不存在倫理道德的觀念,回交只是遵循生理本能來行事,所以又何談違背倫理道德之說呢?

動物回交的利與弊

人們考慮到動物之間近親交配的話,因為基因相似度高,所以會加強某個致命基因,經常出現一些遺傳疾病的病發,致使生存質量差。同時回交的方式也不利於生物基因的多樣化,所以綜合來看,回交的方式不利於整體動物的健康發展。

但在瀕危動物中,比如數量稀少的華南虎,近親繁殖是不可避免的,否則華南虎更加將會面臨滅絕的境況。所以回交如果使用得當的話,會挽救瀕危動物,使用不得當的話,就會造成動物的傷害。

總結

無論植物的回交還是動物的回交,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植物的回交可以減少種植風險,我們可以選擇品質較好的後代。比如水稻的回交可以提升整體的產量。動物的回交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合倫理道德,但是在瀕危動物的保護上,能夠保護物種免受滅絕。

還有回交從倫理道德上來說,對於動植物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名詞是人類發明的,只適用於人類,動植物之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觀念,我們不要把人類的觀念加以判定動植物。

相關焦點

  • 動物回交不是單純的「近親結婚」,擔心倫理道德問題,純屬想太多
    動物的回交不是只有壞處,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一種方法,不能用單純的「近親結婚」看待,倫理道德問題純屬多慮了。生物界存在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前者以動物為主,後者動植物都有。今天閒雲要說的,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殖育種方式:回交。
  • 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在周朝時期,隨著《周禮》的完善,人們開始接受倫理道德的規範,遵循天地君親師的思想。而發展到現代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人們對於道德倫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歷史上,任何違背道德倫理的觀念和行為都會受萬人譴責。然而在動物界,一些看似不符合道德要求的現象卻屢屢發生。那麼動物回交具體是怎麼一回事?站在人類的立場思考,這其中難道不會產生倫理道德的問題嗎?
  • 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近親」不會產生倫理問題嗎?
    回交指的就是兩個品種通過雜交之後,產生的子一代與其任意兩個親本中的一個再次進行雜交的一種育種方式。通俗來說,回交其實是近親繁殖,讓親本與子代不斷進行交配,通過輪迴親本來多次回交,從而獲得理想的後代的育種方法。
  • 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發布
    張亨偉 攝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發布 中國居亞洲前列中新網上海6月27日電 (張亨偉)全球科技公司LivePerson26日晚在上海發布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在運用人工智慧(AI)指導方針及管理標準方面位居亞洲前列。
  • 《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發布,顯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社會道德及傳媒職業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從年初的《甘柴劣火》引發「洗稿」討論到歲末對《南方周末》「不寒而慄的愛情」報導的爭議,2019年傳媒倫理熱點事件頻出、引發熱烈討論。
  • 不同動物之間互相交配是否有違倫理道德?
    這些物種統稱為雜交動物,那麼這就意味著不同種類的動物是可能交配的,它們之間的交配在一定前提下並不違反倫理道德。例如,我們常見的騾子,雄驢和雌馬交配所產的雜種叫馬騾,雌驢和雄馬交配所產的雜種叫驢騾,不過遺憾的是騾子一般沒有生殖能力,但是它們的壽命、抗病力、耐力以及適應環境的性能都很強、其實在交配方面,很多不同的物種都會嘗試。
  • 傳媒湃|《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發布,顯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社會道德及傳媒職業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從年初的《甘柴劣火》引發「洗稿」討論到歲末對《南方周末》「不寒而慄的愛情」報導的爭議,2019年傳媒倫理熱點事件頻出、引發熱烈討論。
  • 人類為什麼要讓動物回交呢,這難倒就沒有違背倫理道德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回交是一種育種手段,指的是兩個品種通過雜交以後,所產生的子一代與它的任意兩個親本中的一個再次進行雜交的育種方式,以此來加強後代某一特定的基因。很顯然,乍一看「回交」這個詞,想必對於很多不知道實際情況的人來說指不定會浮想聯翩,覺得這是一種有悖倫理綱常的事,但實際上這種育種方式不僅不存在這一方面的問題,相反還能較大程度上改變某一物種的特定性狀,以此來造福人類。
  • 中國家庭倫理道德呈三大變化 鄰裡基本和睦
    調查與分析 近年來,關於我國家庭道德走向,出現了「滑坡」和「爬坡」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那麼,這些判斷符合實際嗎?那麼,當前我國公眾的家庭道德狀況究竟如何呢?本文以「2005-2006全國公民道德狀況調查」為基礎,對此進行分析。  把孝與個人的社會責任內在聯繫起來,這是現代家庭倫理道德的新的生長點  在儒家倫理文化中,孝體現為三個層次:最低的要求是「能養」,即能夠贍養父母,關心父母的日常生活,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需要。
  • 在道德倫理之外,他用生命冒一切險,最終抵達了什麼
    人類的某些特殊個體,保持著超越世俗生活,甚至超越道德與倫理的自由和勇氣——他們用生命冒一切險。米歇爾·福柯 充滿了實驗性的人生,是不可以用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去衡量的。倫理道德在人類的社會現實生存層面,而福柯追尋極致體驗的人生,其意義在於活出了人類個體生命的超越性,抵達了人類體驗的存在極致。一個人的體驗就是一個人的存在。人類的個體生命體驗連接著存在當下的真實——心外無物,心物一元——此在等於存在。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結合《道德經》的原文上下文來考察,如何看也不是單純的道德勸誡,更無神秘主義色彩的元素在其中。道德勸誡是儒家學派擅長之事,孔子妄圖以「仁」重建已經搖搖欲墜的共同體,所謀求建構的秩序,無非就是「血與土地」。但對老子來說,孔子所謀求的秩序,充滿了支配與被支配關係,那是違背自然的,自然之下的人類,是那種自由平等無背反的狀態。
  • 女性學者五人談 | 宋瑞、池更清等:學術倫理和學術研究中的道德選擇
    宋瑞:我們現在討論學術倫理和學術研究中的道德選擇問題,有哪位老師可以先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池更清:我們可以先從research topic(研究選題)角度來討論。最近遇到一個比較獨特的case,像Suicide tourism(自殺旅遊或死亡旅遊)這個選題是否適合我們旅遊學者去研究?
  • 邱仁宗:用「騎單車」方式研究倫理問題
    邱仁宗:用「騎單車」方式研究倫理問題作者:宗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14-09-22「放風箏」意味著只要建構一部完善的倫理學理論體系,就可以解決一切倫理問題;而「騎單車」模型則要求從實際的倫理問題出發。邱仁宗在研究中一直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為此做了大量調查實踐。「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更好地解決處於不同社會文化情境中的倫理問題。」邱仁宗表示。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隨後引發大量質疑,尤其是倫理問題成為關注焦點。《科技日報》由此提出了四個疑問:1、CCR5 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 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愛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
  • 渡邊淳一:《失樂園》裡道德和愛你選擇哪一個?
    內心不斷產生恐懼感甚至絕望感,索性辭職寫文。渡邊淳一說他筆下的人物:"不願意接受壓抑,並且燃燒自己。」「時間會衝淡愛情嗎?」,「道德和愛情你會選哪個?」「性與愛衝突嗎?」。世間的愛情總是面臨那麼多的問題。與其說是一種選擇和矛盾,不如說是一種人性。在書中人物的糾結和惶恐中,我們體會到主人公在婚姻、愛情、道德、性之間的矛盾。
  • 人類為何不能近親通婚,動植物卻可以回交?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倫理讓人類不能近親通婚,動植物卻可以雜交,難道沒有畸形產生嗎?在我國法律中,近親結婚是無效的。所謂的近親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內有著共同血緣關係的親切。如果近親之間通婚,就會把一些隱性的遺傳疾病風險增加,導致後代不健全。
  • 近四十年來中國倫理道德史研究概略
    這部著作從中國倫理道德的萌芽寫起,可以稱作中國倫理道德變遷真正意義上的通史,展示了中國倫理道德變遷史的全貌。更為厚重的是唐凱麟主編的《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共八卷,東方出版社2014至 2015年版)。
  • 莫讓「強制讓座」成為道德綁架的藉口
    現實中,由於一些人特別是老人對「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了解不深、對「道德」和「法律」邊界認知不夠等,導致在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上,越來越多把道德當成工具的道德綁架行為出現,一幕幕將禮讓視作義務的「強迫讓座」現象頻繁上演。  主動讓座該提倡,但讓不讓座應出於自願,而不是強迫。
  • 科研倫理諮詢能否排疑解惑
    這裡只有一個問題:孩子的父親已經24歲,根據當地法律,他會因和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而犯下兒童性侵害罪。   很明顯,這對夫妻在年齡問題上對彼此撒了謊,但卻如實告訴了當時在華盛頓國家兒童醫療體系工作的Hodgkinson和Lewin。於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出現了。兩位科學家已向參與者承諾為他們的信息保守秘密。然而,這是否可以凌駕於他們負有的向警方報案的法律義務之上?
  • 物種混亂可能波及人類嗎?
    最具有爭議的人體實驗之一,就是前蘇聯曾進行過的人猿雜交實驗,這項違背倫理道德的實驗由生物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主導,而進行該雜交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驗證人類和黑猩猩之間是否真的存在生殖隔離現象。那麼,人類和猩猩有可能繁育出育性後代嗎?為什麼不選其他動物作為實驗對象?要解開這個疑惑,我們只需要明白什麼是生殖隔離,當然人猿雜交本身就違背了倫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