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s reserved 昨日財經夜讀&潘旭東財經說
從我國最西邊的國境線再往西,大概2400公裡左右,一場慘烈的戰爭剛剛在那裡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這是一場無關我們生活的吃瓜事件,它的微不足道甚至不如「秋天的一杯奶茶」。
是的,關於戰爭的原因,該地的歸屬,在那些微弱的聲音中,也分成兩派,各說各的理。
然而今天,我忍不住描述一些納卡戰爭(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場景,不是說要選邊站,而是面對這些場景,我們是如此的似曾相識,那些全民參戰的悲壯、荒野遺屍的悽涼、割地賠款的無助、百姓的顛沛流離等等,這些戰爭的創傷和痛,我們也曾經經歷過。
所以,當我身處於和平年代,讀到有關納卡戰爭的種種慘狀,不自覺想起我們的祖國,止不住淚流滿面。
幸哉!山河無恙;幸哉!生在這盛世年華。
撤離!不給亞塞拜然留下一磚一瓦
根據雙方達成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將放棄其在1994年納卡戰爭中奪取的亞塞拜然領土,雖然可以繼續保留一條寬5公裡的走廊,保持亞美尼亞本土與納卡地區的聯繫,但亞美尼亞軍隊必須向亞塞拜然軍隊移交克爾巴佳區、阿格達姆區和拉欽區。
亞美尼亞當地居民不得不從割讓的地區遷移,大批當地居民被迫收拾行李依依惜別。根據亞阿兩國達成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村民要在11月15日前,從納卡撤出,將這些土地歸還給亞塞拜然。
臨行前,許多平民自發燒毀自家的房屋。不給亞塞拜然留下一磚一瓦,是他們共同的心聲。站在自家被燒成廢墟的房屋前,很多人都在默默流淚,此時的他們是否心中充滿了仇恨?
一位民眾向《法新社》表示,"今天每個人都得燒毀他們的房子"、"這是我的房子,我不能把它留給突厥(亞美尼亞人常以此稱阿塞拜然族)。"
查勒克塔爾(Charektar)以及其周邊地區至少有數10幢房屋被燒毀,濃煙因此瀰漫在整個山谷。
目前納卡地區有數以萬計的平民百姓失去了家園,淪為難民。在入境亞美尼亞的邊境公路上,等待入境的車隊已經排出了十幾公裡。
悲壯!已戰至「彈盡糧絕」
持續數十天的納卡戰爭暫時落下了帷幕,此次戰鬥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4000餘人死亡、8000餘人受傷,另有數萬人淪為難民。
傷亡1.2萬餘人多嗎?作為高加索地區的一個小國,亞美尼亞國土面積僅2.98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省域排名28位的臺灣地區還小0.62萬平方公裡,不到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半,也不及浙江省的三分之一,更不要說內蒙、新疆、西藏了。其總人口僅306.25萬人(2019年8月),僅相當於我國的一座小城人口。
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亞塞拜然出動土耳其援助的TB2無人機,基於其飛行高度優勢,進入納卡地區如入無人之境,肆意轟炸亞美尼亞軍隊的軍事車輛、設施和人員。亞美尼亞沒有可以對付該型無人機的防空武器,雖然在地面戰鬥中英勇頑強,卻只能被動挨打,傷亡慘重。
(當年,臺灣高空偵察機頻繁偵查大陸腹地,要不是有從蘇聯引進的薩姆飛彈,我們同樣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戰爭持續時間不長,卻逼的亞美尼亞總理不得不送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上戰場,納卡地區,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都扛槍上了戰場,這是何等悲壯。更有眾多納卡士兵寧死不降,甚至有些納卡士兵將自己鎖在陣位上,戰鬥至死。(如此地步,也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我敬佩他們的這種英勇,這也是逼不得已的決絕之舉,但現代戰爭,除了勇氣之外,國力和軍力是何等重要。我們也曾經因為器不如人,只能拿命去頂,現在面對周邊的潛在風險,我們能從容應對,還不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我們攢起了一些家底,提升了財力、科技和軍力,才有了今天可以拿錢來頂。
不當亡國奴!亞美尼亞民眾不滿割地賠款,紛紛上街請戰
喪權辱國啊,曾經的大清,我們也見過並承受著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不當亡國奴的呼聲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這是曾經的中國,卻是現在的亞美尼亞。
根據雙方協議,亞美尼亞除了承認亞塞拜然在納卡佔領大量的領土之外,還將向亞塞拜然賠款500多億美元。
500多億美元,相當於亞美尼亞2019年國民生產總值136.73億美元的近三點七倍,這也就意味著亞美尼亞將要在今後的很長時間裡,償還納卡的戰爭賠款。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員損失、國力損失、丟失了大片領土之後,還要「主動地」賠償對方的損失,這對亞美尼亞而言是何等屈辱!
11月13日,大量的亞美尼亞民眾衝向街頭,抗議總理帕欣揚與亞塞拜然籤署停戰協議,割讓亞美尼亞領土,他們高喊「血戰到底不當亡國奴」、「撕毀不平等條約」、「誓死不投降」等口號,紛紛向政府請戰,要求走向戰場與亞塞拜然血戰到底,絕對不當亡國奴。
此前,憤怒的抗議者衝進了議會大廈,亞美尼亞議會議長阿拉拉特·米爾佐揚被抗議者打成重傷,不少政府部門也被抗議者衝擊破壞,亞美尼亞總理帕欣揚則不知所蹤。
割地賠款,我們並不陌生。《廣州和約》(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贖城費600萬銀元,英國商館損失費62372銀元;《南京條約》賠款英國白銀2100萬兩;《北京條約》對英法各賠軍費白銀800萬兩;中俄《伊犁條約》,賠款900萬盧布,折合白銀3000萬兩;中日《馬關條約》,賠款白銀2億兩外加3000萬兩白銀給日本以"贖還"遼東半島;與英法俄日意德美奧西荷比11國籤訂《辛丑條約》,賠款45000萬兩白銀…………直至賠款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6億5237萬餘兩(還有那些在戰爭中被掠奪走的財物,數不勝數)。賠了這麼多錢,我們卻丟了旅順、丟了青島、丟了香港、丟了臺灣……丟了圓明園!
不當亡國奴?國力所限談何容易。
隨著俄羅斯軍隊進入納卡地區,該地似乎能夠恢復和平,但深埋於兩國人民心中的仇恨將更加深刻,亦如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戰爭,我們的悲壯,和平從來都是暫時的,戰爭是人性的弱點,仇恨是血液裡的種子。
我祝福納卡地區的民眾能重新過上自己的平靜生活,更希望我的祖國能持續和平、繁榮,在2020這個艱難的年份裡,願我們大家能夠團結一心,共度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