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4S店提車,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但也不是說什麼也不需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驗好車和檢查好車輛手續。
提車時驗車必不可少
驗車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看車輛的外觀和檢查車輛的質量問題。
1.檢查車輛外漆。由於大多數的經銷商車輛都是放置在室外,長期暴露在日曬風吹雨淋之中,在這種環境之下,給車輛的外漆帶來了挑戰和考驗。
檢查車漆主要就是三個方面:首先是車漆是否有脫落。
其次是車漆是否存在色差,如若有這輛車就有可能是做個油漆,因為原廠漆只有一次,補漆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一樣的。
最後是看車漆是否有裂紋,因為車漆長期處於暴曬後,在車輛的邊角縫隙處比較容易裂紋。
2.檢查發動機艙。發動機艙是裝置發動機的地方,裡面基本都是車輛的重要部件的聚集地,這也是我們提車時必須要檢查的部位之一。
檢查發動機艙主要有二個方面:首先是檢查螺絲螺帽是否有擰動的痕跡,如若有發現有螺絲上的稜角有磨損就表示車輛有調整或維修過;
另外,車輛放置在外,特別是冬季,天寒地凍,很多的貓和鼠會躲在發動機艙裡取暖,機艙裡就會留下老鼠的糞便和活動的痕跡,最重要的是老鼠有可能咬斷電路電線等。
3.檢查車輛庫存時間。提車最擔心的就是怕遇見庫存車。雖說庫存車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心裡的這道坎很難邁過去。
庫存車在行業內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和概念。只是在行業內有個不成文的說法。
國產和合資品牌的車輛從出廠時計算在超過90天未售出的叫做庫存車,在超過180天未售出的叫做大齡庫存車。
而核實是否是庫存車的方法也很簡單。一是查看車銘牌,基本就在副駕駛位的B柱下面,上面會清晰的標註車輛的生產日期。
二是查看玻璃的生產月份。在車輛的每快玻璃上都會有標註,六塊玻璃的生產日期大致會相同,因為生產批次的不同,車輛生產日期與玻璃生產日期有1-3個月的相差都是正常的。
三是查看輪胎日期。輪胎生產日期通常是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前兩位數是表示一年52個星期的第幾周,後兩位數是表示年份。輪胎一般是在車輛生產日期之前就儲備好的,基本上也是可以推斷車輛生產日期的。
4.檢查車輛行駛裡程。新車從製造廠生產線下線,都會在廠區內的試車場進行簡單的試駕,以此來檢驗車輛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既然是試車,肯定會需要開車上路行駛,就會產生一定的公裡數,儀錶盤上就會有相應的裡程顯示。
通常情況下,新車裡程顯示在20公裡內,基本是比較正常的。如若超過50公裡,這個車有可能就是有人用過動過試駕過(除了需要地跑上牌外)。
5.動態試車。檢查車輛既要靜態的驗車,也要開動來檢驗。
在動態的試車過程中,可以檢驗車輛各種功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比如燈光、雨刮、空調、玻璃升降等等。
另外動態試車還可以檢驗車輛是否有異響,車輛各種性能是否有不良的表現。
車輛票證的檢查不可或缺
提車時核對車輛票證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是驗證車輛合法正規的重要步驟,避免因失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特別是要去戶籍地上牌的朋友,因為落戶資格的問題,不得不回老家上牌,車輛的所有票證資料都需要隨車攜帶,缺一不可,否則會影響落地上戶的進度,浪費時間和精力。
外地上牌除了要和車輛核對信息之外,需要攜帶發票四聯原件、合格證原件、車輛一致性證書和環保清單、車輛保險,還有一份購置稅納稅申請表,一定不要忘記,這個在4S店提車時不要遺漏了。
另外,車輛保險這塊,一定要和4S店銷售人員核對,檢查是否和當初自己要求所購買的險種和保費有所差異。
新車險只需要購買車損險、三者責任險、司乘險就可以滿足日常用車需求了。
提車時需要注意事項
在提車時,很多銷售人員會趁熱打鐵的推銷各種精品或是售後延保服務。
首先4S店的精品一般報價會比市場上要高,因為4S店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導致同類產品要高於市場價。另外精品的來源有可能是正廠或副廠產品,也可能是和外面的經銷商合作的,性價比確實不高。
目前,大多數的品牌都有延保服務的產品,還有的品牌推出雙保服務,無論怎樣,本質上都是需要付費的產品。至於有沒有必要,值不值得購買,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用車情況來決定。
寫在最後
去4S店提車,其實不用想的太多,也不必過於緊張。
需要注意的就三點:首先檢查好車輛,特別是檢查是否是庫存車;其次是核對車輛信息是否一致;最後就是謹慎選擇店裡推銷的各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