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在中國是快綜藝,在韓國是慢綜藝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毛麗娜 娛樂硬糖 收錄於話題#綜藝3#韓國綜藝1#離婚綜藝1#《我們離婚了》1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則各有各的不幸。託翁這句名人名言,早早預言了離婚綜藝應該比戀愛綜藝好看。

9月末,有消息稱韓國將製作一檔離婚夫妻再聚首的觀察類節目。兩個月後,《我們離婚了》便在韓國朝鮮TV播出。且開播即火,最高收視14.7%,登上收視冠軍的寶座。

節目同樣影響了年末處於綜藝斷檔期的天朝群眾。開播當日,微博熱搜便出現#我們離婚了#相關話題,上周節目第二期播出,該話題更是空降熱搜第一。目前該話題閱讀數已達9.2億,且有8.8萬討論度。

雖說韓國公司愛買熱搜,但離婚話題也確實有群眾基礎。不光韓國的《我們離婚了》以微創新火爆,我們這邊的《愛情保衛戰》《金牌調解》也是超長壽節目。

但古語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離婚、分手這事兒吧,終歸不如戀愛、結婚正能量。到底要通過離婚節目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觀,在韓國還只是個觀眾喜好問題,在我們這裡還有宣傳導向意義。

離婚夫妻三天兩夜的旅行

我拳頭硬了

韓國人是中了慢綜藝的毒了。萬物皆可田園牧歌,離婚亦如此。

請來離婚夫妻上節目,還要兩人前往度假勝地來個3天2夜的獨處和解之旅。韓國人,真有你們的。

節目仍採取韓綜最愛的觀察間+第一現場模式,邀請的兩隊離婚夫婦在韓國也很有話題性。

李英河與鮮于銀淑都是韓國上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的明星,兩人因戲生情步入婚姻殿堂。2007年,李英河與鮮于銀淑離婚,因育有子女,兩人離婚13年後仍有不少見面機會,甚至僱同一位家政阿姨打掃各自的房間。

這對離婚夫婦的目標受眾顯然是中老年觀眾,至於年輕群體,《我們離婚了》則推出了離婚僅7個月的網紅前夫妻,崔烤肉與柳紫蘇(又譯柳荷葉)。

這對前夫妻均以拍短視頻為業,兩人從戀愛結婚到生子再到決定離婚的全過程,也通過視頻記錄並與網友分享。至今,這對網紅婚姻的破裂都是不少韓國網友心中的意難平。

節目設計倒不複雜,離婚夫婦來到節目組安排的住所,一起度過兩天三夜,借著獨處機會理清曾經的誤會。節目也一再暗示,兩對離異夫妻都不排除會有再續前緣的可能。

所以,這不是離婚綜藝,而是復婚綜藝?

當年離婚時,鮮于銀淑便公開表示不排除未來有複合可能。聽到將與前夫見面並共度三天,嘴上說著沒什麼的阿姨,出行前約了美容師做妝發,路上也心頭小鹿亂撞,反覆自問「他會怎麼看我。」

比起前妻的期待,李英河的感覺就是「上通告、完成工作、錄完節目、拿錢回家」。倒不是說他做節目敷衍,而是兩人對上節目的心理定位不同,導致溝通經常不在同一頻道。

鮮于銀淑琢磨著,我得好好問問你當年為什麼要離婚,不知道結婚後我很辛苦很委屈嗎,聽到我和富商的緋聞為什麼不選擇相信我。李英河的想法卻是,別談這個,家醜不外揚,過去就過去,大家錄完節目各回各家。

網紅前夫妻倒是沒有這種矛盾,但崔烤肉有個過於強勢,對兒媳婦怎麼都看不上,甚至動手打過兒媳婦與親家的爹。因是老來子,烤肉又有點「爸寶」的意思,明白自己老爹不講理,但又不知如何處理,只能看著婚姻走向破裂。

第二期節目中,柳紫蘇聽見前公公送女兒來看媽媽,第一反應不是出門去擁抱久別的女兒,而是躲在門後面觀察前公公走了沒。

這種級別的家庭矛盾要是都能迎刃而解,建議製作團隊直接全世界巡迴調解家庭糾紛,這才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看戀愛節目是磕糖,看離婚節目讓人想吃藥,尤其是男嘉賓的行為數度令人氣到胸悶。但真正讓人拳頭髮硬的,還是節目團隊。

真實與好哭背後

是被二次傷害的嘉賓

誠如觀察間的心理學家所說,「有時候離婚不是不幸,是為了減少不幸」。以此類推,離婚夫婦上節目肯定不是為了增加痛苦,而是為了解決問題。

嘉賓同意參演節目,在於節目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利益點」。

老年組早已地位超然,加之出道幾十年圈內好友眾多,即使無法如年輕時擔綱主角,也可以靠客串度日。鮮于銀淑阿姨家就連沙發靠墊和毯子都是愛馬仕,為了人氣出演節目可能性不大。而李英河都70歲了,估計名利心也都歇了。

從兩人在節目中的後採及性格不難發現,李英河朋友多講義氣,是圈內著名大哥,出演節目倒像是為了幫朋友的仗義之舉;鮮于銀淑則對這段失敗婚姻一直有心結,希望通過節目化解。

老年組的問題在於,李英河已經徹底從婚姻中走出來了,對他而言鮮于銀淑是前妻,是兒子的媽媽,孫女的奶奶,但不可能是鴛夢重溫的戀人;鮮于銀淑則不然,當年因流言以及與丈夫聚少離多,懷著一腔委屈的她選擇離婚有賭氣成分。從她還把李英河稱為「親愛的」,就能看出她對對方即使沒有濃烈的愛情,也有幾分「你是怎麼看待我」的執念。

網紅組的問題則在於,紫蘇與烤肉之間沒有矛盾,矛盾源自於惡公公,但二人又對此束手無策。這就造成了節目中兩人獨處時曖昧指數快要溢出屏幕,烤肉甚至還主動幫前妻按摩。可雙方又都對破鏡重圓毫無信心,於是彈幕中烤肉被吐槽「渣男」「沒擔當」。

確實,比起我們熟悉的「男女快打」式國產婚戀調解節目如《愛情保衛戰》《金牌調解》,《我們離婚了》沒有雙方當面互撕的難堪,也沒有超乎想像的狗血劇情,全程以克制及冷靜的視角記錄離婚夫婦的相處。這種視角給節目注入真實感,於是觀眾才會覺得好哭,但卻缺乏對參演嘉賓的保護。

海外同樣有類似製作邏輯的節目,但參演節目前,節目組會與雙方進行溝通,確認男女雙方都有複合意向,才會邀請出演。顯然,《我們離婚了》缺乏對於複合意願的事先溝通,導致鮮于銀淑在13年後與前夫獨處,再次因為前夫的老毛病而被傷害。

網紅組也如此。崔烤肉雖然在節目中表現出複合想法,但實際上離婚後他也嘗試開始新生活,並與一名離異的單身媽媽結為搭檔一起運營頻道。柳紫蘇也是斬釘截鐵地拒絕復婚。那兩人參加節目的動機是什麼?體驗節目組提供的四天三夜度假遊?

國綜如何複製?其實大可不必

東亞三國接踵步入老齡化社會,少子化、結婚意願低、離婚率高,是三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離婚了》雖然復婚心切,但反覆渲染嘉賓之間「獨處」「新婚氣氛」這類曖昧其實沒多大幫助,探討離婚後的關係處理也許更有現實意義。

其實硬糖君看節目時就很好奇,既然李英河因為老婆被包養的緋聞與鮮于銀淑離婚,兩人又是怎麼做到用同一個保潔阿姨做衛生,甚至李英河的房子裝修鮮于銀淑還給了不少意見;他們的子女作為星二代,又是如何面對外界對這種破裂關係的探究。

這才是離婚綜藝應該深入挖掘的落點:離婚並不可怕,離婚也能做朋友。相反,目前節目的敘事手法,不僅讓人想遠離前夫這一物種,更讓人對婚姻都產生懷疑:李英河和崔烤肉在男性中都算很不錯的了,婚後表現還這麼糟,普通男人是不是更沒救了。

如果說《愛情保衛戰》等婚戀調解,讓人對世間狗血多了新認識,但好歹還覺得這麼奇葩的人我應該遇不到,《我們離婚了》乾脆是一堂婚姻勸退課。

韓綜直接用製作戀愛綜藝的方式製作離婚綜藝,雖然題材創新,但確實有諸多不適配之處。真要說起來,硬糖君覺得還不如我們這邊的「男女快打、鄰居勸架」模式耐看又合理呢。

從2021年各平臺及衛視的綜藝片單看,分手類綜藝如騰訊視頻的《未完成的愛情》已排上日程。關於《我們離婚了》如何在國內進行本土化改造,也成為近期吃瓜熱點。

但硬糖君大膽說一句,大可不必。對韓綜的過度推崇,也是時候該叫停了。韓綜這幾年靠著慢綜藝斬獲口碑無數,在慢綜藝製作方面也越加爐火純青,甚至可以用節目板塊編排、內容剪輯、後期製作等手段來掩飾節目本身的硬傷。

可惜了「離婚綜藝」這個好題材,更可惜了鮮于銀淑阿姨那顆滿懷期待又被二次傷害的心。離婚綜藝究竟該怎麼搞?調解節目的「勸和不勸分」不符合如今年輕群體的價值取向,而且多年矛盾被幾位嘉賓老師三言兩語化解,也委實有些草率。

韓國人把離婚綜藝當戀愛綜藝搞,玻璃渣裡我又實在沒勇氣嗑糖。在狂撒狗血與心在滴血之間,還有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誰要是能把離婚、分手綜藝做得不僅不反婚反育,而且成為婚戀安利,那真應該被民政部門發錦旗,簡直能得個諾貝爾和平獎➕經濟獎。諸位賢達,可有辦法嗎?

原標題:《離婚在中國是快綜藝,在韓國是慢綜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韓國又出新綜藝!改拍離婚綜藝,節目比電視劇還狗血
    《running man》,觀眾的反響都很好,正因為韓國綜藝爆發了,國內的綜藝也越來越有看點。但是時間一長,觀眾也看煩了,特別是感情類的節目,不是相親就是明星戀愛節目,看多了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果然韓國也覺得綜藝太單一了,看戀愛類的節目看膩了就開始拍離婚類的綜藝節目,他們給這個節目起了非常應景的名字,叫《我們離婚了》。這個節目剛發出預告就引起了中韓兩國網民的關注,很多人在想這個節目到底會是什麼內容。戀愛結婚畢竟那麼甜蜜,但是離婚是不同的,吵架和淚水不可避免地湧上心頭,這個節目主要是讓觀眾看已經離婚的夫妻吵架嗎?
  • 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中國綜藝相比韓國綜藝究竟輸在哪裡?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家各戶好像都不同層次的出現了用力過猛的情況,一直備受期待的高分慢綜藝《嚮往的生活》因為14個廣告被切割的像電視購物。《奔跑吧》收視率延續上一季的「不怎麼樣」,這邊曾被大家稱之為國民綜藝的《極限挑戰》除了全員新人(除了王迅)之外,前段時間更是陷入了連續兩期抄襲韓國綜藝三個遊戲環節的爭議。
  • 韓國綜藝異類出現,中國觀眾為何大喊快抄?2因素卻決定並不現實
    愛抄的歌手雖然少了,卻也都是偷偷在抄,反而是國內綜藝的各位導演,盯著韓國某位有實力有點子有團隊的綜藝PD狂抄,被知情的觀眾罵到飛起,同時備受不知情觀眾們的喜愛。 抄襲,難治,所以才會成為國內綜藝PD們臉皮變厚的正當理由,那些罵聲再響,對他們來說也依舊是不痛不癢。
  • 韓國推離婚夫妻重聚綜藝,網友:隔著屏幕都尷尬
    綜藝競爭激烈,節目組們必須得率先主打才能獨佔鰲頭,韓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總能出乎預料地推出一些大家想都不敢想的節目,最近,他們推出的一檔名為《我們離婚了》的綜藝還沒上線就火了...... 不過不是因為這檔節目多麼新鮮,而是太尷尬了。
  • 前有《我們結婚了》,後有《我們離婚了》,韓國綜藝什麼都敢拍!
    說道綜藝節目,就不得不提韓國的綜藝,國內的《跑男》、《爸爸去哪》等就是引進的韓國的綜藝!而韓國的綜藝也確實十分受歡迎,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嘉賓都是很拼,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地方!而韓國的綜藝腦洞也是十分大,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拍的!
  • 韓綜《三時三餐》高分收官,慢綜藝漸入佳境?
    眾多的壓力,壓在身上,導致生活節奏逐漸加快,這也就使得處於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身心俱疲。這也導致了人們,從對快綜藝的追捧漸漸轉變成對慢綜藝的熱愛。2、觀眾對於快綜藝的審美疲勞,漸漸轉向慢綜藝快節奏社會,導致了一部分的人漸漸的疲於交際,選擇綜藝來放鬆。
  • 熱播綜藝竟大多來自韓國,網友:誰能拯救中國綜藝
    熱播綜藝竟大多來自韓國,網友:誰能拯救中國綜藝《我家那小子》因為朱雨辰媽媽「女的就應該是賢妻良母」等各種犀利的話語而上熱搜,而因為節目的火爆也讓韓國網友開始關注這個節目,只不過他們並不是關注朱雨辰和他的媽媽,而是《我家那小子》似乎又完全模仿了韓國的某檔綜藝
  • 韓國辦離婚綜藝,前夫呆若木雞,收視一飛沖天,藝人離婚戲也多
    一個綜藝節目當然不會承擔社會學調查的任務,韓國人新開的這檔邀請離婚夫妻上綜藝的節目自然不是為了探討離婚的社會性問題。一切還是收視率。這檔叫做《我們離婚了》的節目得逞了,收視率開門紅。《我們離婚了》設計的環節是讓離婚夫妻去一個小別墅裡單獨的同住兩三天。聽上去有沒有十分的尷尬和做作?是不是想到,這樣的綜藝素人是絕無法承擔的。老演員們把這一切做作化做平常,看上去很真。
  • 中國綜藝又抄襲韓國?
    11日,韓國《國民日報》一篇題為「難道除了抄襲,中國就做不出綜藝了嗎」的報導,再次聚焦「中國節目的抄襲問題」。該報導稱,11日有眼尖的韓國網民發現,10日播出的新一季《極限挑戰》中,兩款遊戲「帶著高腳帽把球踢進球門」和「看圖猜人猜物」幾乎照搬韓國綜藝《新西遊記》的內容,並揶揄稱「節目組連一點改動都沒有,真沒有誠意」。一年前,韓聯社曾報導「中國抄襲韓國綜藝越來越無底線」。
  • 韓國人的奇葩綜藝,繼《我們結婚了》之後,又出《我們離婚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韓國人的綜藝節目做得比較好,這一點我們還是要承認的,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綜藝不僅僅吸引本國的觀眾,海外的觀眾也喜歡看韓國綜藝的原因。韓國的綜藝節目創新能力很強,美食、旅行、音樂、素人戀愛、假想情侶、萌娃等等,不同的題材能拍出來不同的花樣。我國的很多綜藝也愛「借鑑」韓國的綜藝,這裡說「借鑑」已經很委婉了,很多綜藝都是直接抄襲別人的創新。就說羅英錫(羅PD)一個人就養活了多少國內綜藝人?羅PD曾經製作過許多韓國大熱綜藝,《新西遊記》是其中最知名綜藝的之一。
  • 韓國節目《camping club》,開啟慢綜藝新篇章
    韓國節目一直都具有很強的創新性,面對現在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生活壓力,韓國的綜藝也開啟了新的形式,逐漸轉向了以慢為主,放慢腳步,來享受生活。同時貢獻出了很多優秀的節目,比如《三時三餐》《尹食堂》等,但是這些節目都是以美食為視角,突出用美食來撫慰心靈。
  • 韓國綜藝「碾壓」國內綜藝???
    」、綜藝節目中的「大長今」最初由神話組合的全體成員固定出演 組合和電視臺雙贏的局面《無限挑戰》無限挑戰是韓國MBC電視臺於2005年4月23日開辦的一檔真人秀綜藝節目節目原本是綜藝時段《星期六》內的其中一個環節,經過多次節目改革,最終在2006年5月6日以韓國電視史上第一個「真實綜藝節目」獨立呈現,以每周不同主題和形式獨立製作,《無限挑戰》名稱由當時沿用至今。《無限挑戰》因其創新的形式、靈活的內容設置,以及強大的主持人陣容,取得了韓國綜藝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
  • 韓國綜藝「重新認識中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 如果說,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將韓國人「炸雞配啤酒」文化引入中國,韓國近來的綜藝節目則讓韓國人喜歡上中國火鍋、麻辣燙以及羊肉串配啤酒,並挖掘了廈門、香港、青島等多處中國城市,令這些城市成為韓國人心中與雅典等城市比肩的熱門度假地。
  • 「愛情還在,但是我們離婚了」 韓國綜藝引熱議
    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開播。劇情的走向讓本著八卦之心而來的觀眾大呼意外,剛更新兩集就已經成為韓國同時段的收視冠軍。在微博上,#我們離婚了#的話題閱讀量高達9.1億,討論8.6萬。網友感嘆,原來不是每段感情都是因為不愛而離婚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姜冰撰文表示,其實綜藝中呈現的現象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 韓國綜藝 變形記
    從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到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再到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隱藏的歌手》……這些綜藝節目的韓國原版,在韓國本土已經佔到了熱播綜藝的72%,依樣畫葫蘆來到中國以後,更是佔到中國綜藝節目數量的43%。難怪有媒體直呼:中國人簡直要買光韓國綜藝模式了!
  • 2017年新綜藝大盤點!《青春旅社》等慢綜藝成新主流
    從《嚮往的生活》《朗讀者》《中餐廳》到《青春旅社》《國家寶藏》,2017絕對是慢綜藝盡情綻放的一年。習慣了之前熱熱鬧鬧又滿是競技感的快綜藝,慢綜藝給這喧囂浮躁的時代帶來一股清流,讓大家真正體會到了溫情與安靜的力量。
  • 《咖啡之友》這部慢綜藝的配樂太神了
    最近有部新的韓國綜藝又又又又被推上話題榜,那就是羅英錫擔任總製作的《咖啡之友》。愛看綜藝的觀眾應該聽說過羅英錫這位PD,作為綜藝節目的製作人,羅PD屬於幕後人員,但他在中國的人氣,其實並不遜色於許多韓國的Idol、演員。
  • 中國的綜藝節目能超越韓國嗎?
    頓時各電臺颳起了綜藝風,這個播了《爸爸去哪兒》,那就來了《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這弄一個《花兒與少年》,那就整一個《花樣姐姐》《花樣爺爺》;這個搞了《我是歌手》,那就安排《跨界歌王》《我就是演員》;他拍了《我家那小子》,他就整個《我家那閨女
  • 《嚮往的生活》最下飯的綜藝卻涉嫌抄襲?韓國PD養活了中國綜藝
    《嚮往的生活》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好節目」不僅是獨樹一幟而且還非常的暖心下飯,但也有網友表示《嚮往的生活》涉嫌抄襲韓國綜藝節目《三時三餐》,有網友指出《嚮往的生活》無論是從節目形式,還是節目的布景再到人物都與韓國綜藝《三時三餐》十分的契合,這引起了極大的爭論。
  • 韓國「造夢」綜藝為觀眾圓夢
    據了解,這檔節目的誕生是基於韓國房價上漲、無房族日益增多這一現實,綜藝中嘉賓們與「帶輪子的家」一起生活,戳中韓國觀眾的敏感神經,以此在社交平臺取得共鳴。近年來,這類帶有造夢、圓夢特徵的綜藝在韓國不斷走紅:從尋求慢生活的《三時三餐》到實現白領開餐館願望的《尹食堂》,再到滿足年輕人背包旅行願望的《旅行者》,一個個都市人的夢想在這些「造夢」綜藝裡實現,催生多個爆款……《帶輪子的家》基於「買房難」在《帶輪子的家》之前,房車綜藝已是韓國綜藝中的常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