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國際遭「強平」 市值半年蒸發76%

2020-12-23 和訊股票

  1月28日,飛馬國際(002210)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飛馬投資持有的用於辦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所質押的上市公司股份已跌破平倉線,在2019年1月18日至25日期間,因融資融券業務發生違約,飛馬投資所持公司股份被質權人中信建投證券強制平倉,導致控股股東被動減持公司股份534萬股。而這已是上市公司自2018年10月份以來第三次發布「強平」公告。新京報記者 林子

  534萬股被強平,還有5.19億股存強平風險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月28日,控股股東飛馬投資合計持有飛馬國際的股份7.8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7.21%;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合計7.52億股,佔其所持飛馬國際股份的96.42%,佔飛馬國際總股本的45.52%。其中,用於辦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等所質押股份5.24億股,用於可交換債券業務所質押股份2.28億股。

  2019年1月18日至25日,因融資融券業務(該部分股票所有權未發生轉移)發生違約,中信建投證券合計處置公司股票533.98萬股,導致飛馬投資被動減持飛馬國際股份的情形。公告稱,本次被動減持,並未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化。

  上市公司稱,公司控股股東飛馬投資當前流動性出現較大困難,未能通過補充擔保物、追加保證金或贖回股份等方式避免觸發平倉風險。因此,飛馬投資所持的用於辦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所質押股份後續可能存在繼續被動減持的情況,將可能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穩定。這意味著,還有近百倍的股票(5.19億股)仍未解除被「強平」的警報。

  實際上,這並不是飛馬投資第一次遭遇「強平」。2018年10月8日和10月13日,飛馬國際曾先後公告過類似的「強平」事件。

  飛馬國際在2018年10月8日的公告中稱,2018年9月27日至28日,因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違約,萬聯證券處置公司股票122.71萬股,國海證券(000750)處置公司股票418.01萬股,第一創業證券處置公司股票530.75萬股,均導致飛馬投資被動減持飛馬國際股份的情形。

  2018年10月13日的公告稱,2018年10月8日至12日期間,因控股股東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違約,國海證券處置公司股票214.15萬股,第一創業證券處置公司股票239.66萬股,五礦證券處置公司股票50.87萬股,導致飛馬投資被動減持飛馬國際股份的情形。

  股價暴跌76%,實控人持股全被凍結

  截至最新公告發布當日,飛馬投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7.80億股,佔總股本的47.53%;累計質押股份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5.76%,佔公司總股本的45.52%;累計被司法凍結的股份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6.46%,佔公司總股本的12.58%。

  不僅如此,2018年三季報顯示,飛馬國際的實控人黃壯勉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1億股,持股比例為18.80%,已全部質押並被凍結。

  公司2018年三季報還顯示,受市場環境影響,公司業務規模收縮,當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5.41%,淨利潤同比下降32.20%。

  在經營業績下滑的同時,公司股價也「跌跌不休」。自2018年8月13日復牌交易以來,飛馬國際股價連收7個跌停,隨後震蕩反覆。截至2019年1月28日收盤,該股股價報收2.97元新低,與復牌前12.33元收盤價相比,累計跌幅達75.91%,市值蒸發153.23億元。

  伴隨股價下跌,公司的董事卻在不斷減持。僅在最近半年內,公司先後於2018年8月21日、10月8日、10月12日三度發布關於董事減持的公告。公司於2018年8月21日公告稱,公司副董事長趙自軍擬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482846股。2018年9月29日,公司收到副董事長趙自軍發來的《關於擬減持公司股份實施完畢的告知函》,獲悉本次減持已實施完畢。2018年10月12日,持股313.4萬股的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曹傑表示,擬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飛馬國際股份不超過137.1萬股;減持原因為「個人資金需求」。

  重組失敗,成為股價下跌的導火索

  飛馬國際在公告中稱,控股股東飛馬投資所持部分質押股份因跌破平倉線被「強平」,主要是由於公司股價波動以及飛馬投資未能及時贖回質押股份所致。

  而飛馬國際股價的連續下跌,與重組的失敗不無關係。2017年8月29日,飛馬國際擬以不超過5億元收購TCL集團持有的惠州TCL環保資源有限公司100%股權。公司稱,這次收購有利於拓展公司環保新能源業務服務領域,進一步增強業務競爭力。但在11個月後的2018年7月31日,飛馬國際卻突發公告稱,經慎重研究,本次收購條件尚不成熟,經協商一致,雙方決定終止本次收購。

  一次重組失敗了,那就再來一次。在重組失敗後的半個月內,飛馬國際於8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由於工作量較大,同時在停牌籌劃期間由於聘請的中介機構受相關規定要求的影響,相關準備工作未能及時完成,本次籌劃交易方案及相關事項仍需作進一步協商、論證和完善。公司股票於2018年8月13日開市起復牌。

  復牌後,飛馬國際的股價就出現斷崖式下跌,連收7個跌停。

  股權質押爆雷,飛馬國際不是獨一份

  無獨有偶,近期在股權質押方面爆雷的上市公司不止飛馬國際一家。

  2018年10月21日,赫美集團公告稱,受公司股價波動影響,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天鴻偉業質押給江海證券的部分公司股份遭遇強制平倉,導致出現被動減持,佔公司總股本的0.54%。

  2018年12月21日,神州長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陳略所持公司股份中的150萬股於12月20日起被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控股股東持有神州長城股票5.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4.36%,股權質押比例為99.99%。目前,控股股東所持全部股份已被凍結和輪候凍結。

  2019年1月15日,樂視網(300104)也發布公告稱,由於賈躍亭所有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已觸及協議約定的平倉線,且賈躍亭所有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均已違約,國泰君安擬於2018年12月27日起的90個自然日內,通過司法可售凍結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處置樂視網大股東賈躍亭質押的標的股份。

  2019年1月7日,《新京報》獨家報導稱,法院查封康得新(002450)、康得集團、鍾玉等超7000萬元財產。1月28日,康得新發布公告稱,近期受到公司債務違約的影響,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合計收到23份民事裁定書,公司及子公司名下部分財產已被有權機構查封。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相關焦點

  • 飛馬國際經歷14天黑暗旅程重組失敗債務違約市值蒸發65%
    自從公司宣布終止重組之後,飛馬國際就倒了黴運。重組流產股價瀑布跌回顧飛馬國際成立於1998年,主營業務為供應鏈管理服務,此後,2016年,公司轉型環保。2017年8月,飛馬國際擬以不超過5億元收購惠州TCL環保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環保」)100%股權。不幸的是,本以為能夠加碼環保業務的飛馬國際卻最終宣布重組失敗。2018年7月31日,飛馬國際公告稱,由於收購條件尚不成熟,經協商一致,公司決定終止收購TCL環保100%股權事宜。
  • 125億下落不明,飛馬國際爆雷緣起大股東債務危機
    前一陣浪潮還未平息,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馬國際)又緊接著爆出大雷。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之後,又遭深交所和證監會雙重關注,不但信披違規還被質疑125億款項真實性存疑。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8年末飛馬國際共涉及41項未決訴訟,涉及訴訟/仲裁本金合計37.96億,飛馬國際並未對此計提任何預計負債。回顧過去,飛馬國際自從2008年上市以來預付帳款、應收帳款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尤其是預付帳款,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98.37%。
  • 全球首富稱遭「勒索」亞馬遜市值日蒸發120億美元
    原標題:全球首富貝索斯稱遭遇「勒索」亞馬遜市值一天蒸發120億美元   美國當地時間周四(2月7日),全球首富亞馬遜執行長貝索斯(Jeff Bezos)在博客平臺Medium網站上發布長文稱,自己遭到了美國傳媒公司(AMI)的「敲詐勒索」,威脅他如果不停止調查其私人簡訊與照片的洩露事件,就要公開令其難堪的私人照片。
  • 新秀麗遭做空 市值一日蒸發近50億
    遭遇做空,市值一日縮水近50億港元據新秀麗公告介紹,公司為全球最大的旅遊行李箱公司,擁有逾100年悠久歷史,主要有新秀麗、American Tourister等自有及獲授權的品牌。同時,新秀麗與Ramesh Tainwala的家族企業Samsonite South Asia Private Limited合作經營南亞業務,但並未採取較高程度審計標淮,並遭KPMG印度公司拒絕擔任審計師職務,令其審計工作僅由一間不知名的5人小公司接任。Blue Orca認為,Ramesh Tainwala家族企業與新秀麗的多項已披露或未披露的關聯交易都值得懷疑。
  • 列入失信黑名單,資產凍結,物流供應鏈巨頭飛馬國際到底怎麼了?
    這家企業就是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是業內的一家大企業!為什麼說它大,以下兩點可見一斑,也一定讓大家心服口服:一、在連騰訊都只能排第七位的最新一期的深圳企業500強上,飛馬國際緊隨比亞迪順豐等巨頭排名第20位!
  • 波音737-MAX 8連續發生兩起空難 波音公司市值蒸發近900億
    ­  不到半年,波音737-MAX 8連續發生兩起空難。目前,最近一起衣索比亞航空空難原因尚未公布,而去年十月印尼獅子航空同機型的空難報告指出,飛機自動駕駛有問題。受墜機事件影響,周一晚間,波音美股收盤下跌5.39%,股價報399.78美元,創2018年10月29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128億美元,折算人民幣約860億元。
  • 飛馬國際收行政處罰決定書 相關責任人遭罰款並予以警告
    決定書原文顯示:「當事人: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馬國際或公司), 住所:深圳市南山區大新路 198 號馬家龍創新大廈 A 棟 601。黃壯勉,男,1970 年 2 月出生,飛馬國際實際控制人,時任飛馬國際法定 代表人、董事長,住址:深圳市福田區。
  • 華帝股份悲歌:市值半年蒸發100億 填鴨式壓貨咽苦果
    華帝股份今年1月16日創下上市以來最高價35.50元(其後6月29日公告10派3元送2股轉3股),以今日最低價12.06元計算,市值在半年間蒸發99.61億元。
  • 經常聽到某公司市值「蒸發」,「蒸發」是什麼意思?錢去哪了?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之下,人們對於外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我們時常能夠聽到某某某公司,一夜之間市值「蒸發」數千億,很多人都覺得肯定是虧本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蒸發」在股市中到底是什麼意思?那麼這些被「蒸發」的錢都去哪裡了?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臺灣地溝油案波及多家上市公司 味全市值2日蒸發6億
    資本市場上,味全公司股價遭遇重挫,兩日蒸發市值6億元人民幣。  臺灣曝「地溝油」醜聞 味全等上市公司登黑榜  據臺灣媒體報導,9月4日,臺灣警方在屏東、高雄發現經營劣質油品的地下工廠,以回收的餿水油、皮革廠廢棄皮脂油等摻混後,製成劣質食用油,強冠公司則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進並製成「全統香豬油」,銷售給多家下遊企業用以生產食品。
  • 確認遭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大跌7%!7月來市值蒸發1600億港元,股價...
    受此影響,港股中芯國際10月5日開盤後大跌。截至10點36分,中芯國際跌幅超7%,報16.84港元/股,當天揮發73.7億港元。如果從7月15日盤中最高的44.8港元算起,中芯國際累計跌幅已超過60%。以港股對應的市值計算,市值已經累計蒸發約1600億港元。
  • 調味股龍頭擠泡沫 海天味業市值半月蒸發千億
    (原標題:調味股龍頭擠泡沫 海天味業市值半月蒸發千億)
  • 世界三大郵輪集團總市值蒸發超500億美元,全球郵輪行業這樣自救……
    迄今為止,世界上三大郵輪集團總市值蒸發已超過500億美元。儘管如此,全球郵輪業正從多方自救中看到一些曙光。今天舉行的2020國際郵輪研究聯盟&教育聯盟高峰論壇上,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綠皮書》),對疫情影響下郵輪業採取的各項自救措施及前景進行了展望。
  • 因遭質疑騰訊控股昨日市值蒸發逾千億 A股網遊概念集體下跌·杭州...
    本報訊(記者 劉禮文)一款遊戲人物皮膚一天賣出1.5億元、遊戲主播年薪超1000萬元、遊戲輔助手柄熱賣……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最火熱的手遊《王者榮耀》頻頻「上頭條」,也一度成為A股上市公司「蹭熱點」的對象。但這兩天,深陷輿論漩渦的《王者榮耀》卻「榮耀」不起來了。因近日接連遭到部分媒體點名批評,昨日騰訊控股股價大跌,一度跌近5%。
  • 韓國人抵制日貨:樂天市值蒸發1萬億韓元
    兩周的時間裡,韓國樂天集團市值蒸發了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韓國KBS新聞報導1948年,韓僑辛格浩在日本創立樂天集團,直到1965年才將業務拓展至韓國。公開資料顯示,樂天集團是韓國五大集團之一,世界五百強企業。目前在全球近二十個國家發展零售、食品、旅遊、石化地產及金融等領域。
  • 屢現食品安全事件 海天味業市值半月蒸發千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李靜發自上海僅僅半個月,海天味業(603288.SH)市值便蒸發超千億元,迎來「多事之秋」。近日,有湖南、浙江杭州的消費者向媒體爆料,其購買的海天醬油,用了幾次之後,瓶內卻出現了蛆蟲。據Wind統計,截至9月21日收盤,海天味業市值已經從9月3日的高點蒸發超千億元,股價較高點203元/股下跌22.66%。前後夾擊,這瓶被戲稱為市值「碾壓了所有地產公司」的醬油,真的打翻了嗎?
  • 蘋果市值蒸發4000億美元,以舊換新能拯救新iPhone嗎
    蘋果近日下調第四季度營收預期,從原來的890億美元降到840億美元,此消息一出,蘋果遭多家投行下調目標價。果然這一壞消息在蘋果股價上體現出來,周四美股收盤蘋果股價大跌9.96%,報收142.19美元,市值為6747億美元。也就在3個月前,蘋果股價創出了232.74美元的紀錄,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第一個市值破萬億的科技公司。
  • 飛馬國際董事長黃壯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飛馬國際董秘張健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研究,並且很快會出一個公告。
  • 香港茶餐廳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 市值蒸發77億港元
    (原標題:21深度丨 「香港茶餐廳傳奇」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市值蒸發77億港元)
  • 飛馬國際國內首例可交換債違約涉8億本息 踩雷券商苦不堪言 | 機構
    至此,飛馬可交換公司債券成為國內首隻構成實質性違約的可交換債。由於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違約,飛馬國際同時發布的另一份公告顯示,飛馬投資已被動減持該公司股份1071.47萬股。受公告影響,10月17日飛馬國際股價最低達到4.36元,距離52周最高點的13.74元,已跌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