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題公園搶「尖叫經濟」 創新成老大難
主題公園積極籌備的萬聖節成為暑期和黃金周旺季之後招徠遊客的新思路。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迪士尼、歡樂谷、長隆及方特等主題公園都推出了萬聖節期間的特別活動和優惠政策。近年來,萬聖節活動受到主題公園和遊客的追捧,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受到遊客越來越多的詬病,出現了沒有新意以及科技投入不足導致的視覺效果差等問題。讓消費者為節日經濟「買單」的背後,主題公園如何將活動做得創新好玩,又能控制成本獲得效益成為各大主題公園的挑戰。
玩轉「鬼節」經濟
今天是萬聖節,與往年一樣,各大主題公園提前開放萬聖節主題活動吸引年輕遊客。
據了解,上海迪士尼、長隆、歡樂谷、方特等主題公園推出眾多萬聖節主題活動和優惠政策。上海迪士尼萬聖趴首次推出夜場遊園票,單人票售275元。除了經典的「鬼」主題外,上海迪士尼首次限時打開服裝限制,消費者可著主題裝扮入園;一向主打親子遊的長隆「歡樂萬聖節」則主打「一票兩園」活動,長隆萬聖節歡樂世界+水上樂園夜場聯動,設置八大主題區,利用驚嚇機關以及逼真鬼屋帶來刺激體驗;以年輕人為消費主體的歡樂谷,此次推出萬聖節夜場票29.9元和58元秒殺。
全球的主題公園已經多年參與到了萬聖節的狂歡之中。早在2015年,東京迪士尼在10月得益於萬聖節活動客流量曾達到了歷史新高;美國六旗2015年受到萬聖節和冬季假期活動帶動,遊覽人數增加了22%,使得公司收入上升了18%。
同時,據2016年「要出發」周邊遊發布的《2016萬聖節周邊遊趨勢報告》顯示,萬聖節期間最受歡迎的景區主要為各地的樂園類景區,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較大。在2014年,北京歡樂谷萬聖節單日入園人數近4萬,創下新高;2015年萬聖節恰逢周六,廣州長隆歡樂世界單日入園達到10萬人次,一度暫停售票。
缺乏新意遭吐槽
實際上,受到主題公園熱捧的西方節日不僅僅是萬聖節,包括聖誕節、情人節在內的西方節慶都成為主題公園吸引遊客的手段。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對此表示,主題公園最關鍵的是追求遊客數量和收入的常態化,提振淡季的經營水平,萬聖節也就成為主題公園吸引遊客的手段之一,節日賣點成為主題公園的一種商業模式,這在全球是通用的。
景鑑文旅分析師周鳴岐指出,主題公園本身比較西化,做萬聖節經濟算是比較搭配。萬聖節等節日活動也提高了遊客的重遊率和黏性,吸引遊客重複遊玩,尤其是萬聖節提振了主題公園的夜場經濟,衍生品銷售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但不同於國慶長假以親子遊、家庭遊為主的趨勢,萬聖節出遊的人群主要為年輕群體。據《2016萬聖節周邊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萬聖節出遊人群中18-29歲的年輕人構成了出遊的主體,佔到總人數的74.83%,這反映出都市年輕人更願意體驗新奇的玩法。
與追求新奇玩法相伴隨的是年輕人對萬聖節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題公園追捧萬聖節等節日商機的同時也有不少問題。據北京商報記者在萬聖節期間的調查問卷中發現,一些主題公園萬聖節活動以扮鬼嚇人、變裝體驗為主,每年的活動大同小異,場景布置雷同度比較高,重遊的體驗度變差,在科學技術的運用上還不成熟和精細化。
創意和細節成關鍵
萬聖節作為短期節慶,一些主題公園在內容投入、場景道具製作精良程度以及科技融入上仍有上升空間。目前,如何創新好玩又能在並不長的節慶期中控制成本,是擺在國內主題公園運營者面前的長久問題。
周鳴岐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主題公園節慶怎麼搞好,是需要好好動腦筋的。如果只是擺幾個南瓜道具,工作人員穿點巫師衣服,做幾個廉價的節慶噴繪板,遊客不會買帳,也難以保持持續的吸引力。
不過與萬聖節同樣來自西方的迪士尼進入中國,給中國的主題公園節日模式帶來了一些借鑑意義。迪士尼在萬聖節期間除了更新裝扮和創意,更注重細節的打造。但周鳴岐也指出,中國主題公園不能全部模仿,因為迪士尼的大客流和遊客高消費能力在那擺著。他們對節慶活動相關成本控制並不太敏感。而國內其他主題樂園與之不同,所以要有選擇的學,更應該學習一些創意,然後用相對低成本的辦法做出自己的主題節慶。林煥傑稱,萬聖節活動的關鍵是場景布置、燈光配合、演員的表演,場景的變動和成本是可控的,但主要在於如何做出更多的創意和心得亮點。有專家指出,新創意、新技術、新體驗,增強互動體驗、提高可玩性,也將會是不錯的途徑。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