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景區介紹:衡陽南嶽旅遊區之旅遊景觀

2021-01-08 搜狐網

  旅遊景觀—概況

  衡陽是湘南重鎮,古稱衡州,俗稱「雁城」。這座具有2000餘年歷史的古城,風景名勝甚多。僅城區內,就有天子墳、回雁峰、來雁塔、禹王古碑、唐窯遺址、石鼓書院等名勝古蹟20餘處。向北45公裡處,為具有「五嶽獨秀」之稱的南嶽。這裡群巒疊翠;萬木崢嶸,雲霧燎繞,泉流不涸,遍布許多名勝古蹟,流傳很多神話傳說,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它是一個具有攬勝、探奇、度假、避暑、敬香拜佛等多功能的旅遊區。此外,衡陽市所轄區內,還有仁瑞寺、王船山故居、羅榮桓元帥故居、江口鳥洲等名勝古蹟。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區共建有旅遊涉外賓館飯店6家,旅行社4家,年遊客接待量達2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1億元。

  旅遊景觀—回雁峰

  位于衡陽市南區,為南嶽72峰之首,海拔98米。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故名回雁峰。南北朝時,這裡就是勝景,山峰上修建了庵堂寺院。梁代建乘雲寺,至清代建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摩雲舍、望雁樓、指月寮等。南來北往的高僧禪師,都曾在這裡登臺說法,駐錫講經。每年到此朝山進香者,駱驛不絕。山峰腳下有煙雨池,經年不涸,若池中煙霧冉冉上升,即為衡陽八景之----「雁峰煙雨」。日本侵華時,衡陽遭受兵燹,回雁峰上茂林古樹、寺院佛像,全部被毀。後重修。1985年闢為公園,佔地1.9公頃,恢復了「上達」、「莫作等閒觀」的鐫刻和二龍戲珠、雙鳳朝陽浮雕以及望嶽臺、雁峰寺、觀天池、此君軒等古蹟。

  旅遊景觀—石鼓山

  位于衡陽市城北區,雄踞蒸水與湘水匯合處。海拔69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山上有大石鼓,鼓面直徑1.6米。晉時庚仲初的《歡石鼓詩》稱:「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有三鼓高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聳拔,風景宜人,禹王碑、武侯墓、大觀樓、會講堂、七賢祠、古建築遐邇聞名,俗有:「湖南第一勝地」之稱。唐時李寬築廬讀書於此,宋時建立書院,並受朝廷賜「石鼓書院」匾額,與河南睢陽書院,長沙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合稱當時中國四大書院。柳宗元、韓愈、範成大、朱熹、張栻、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遊覽或講學。石鼓山的古建築和文物, 日本侵華時被焚毀。1949年後重修並新建了合江亭、緣淨閣及橋、廊等建築。

  旅遊景觀—來雁塔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衡陽市合江套下磯頭。此處水流湍急,阻礙舟行。為利於舟楫航行,明萬曆十九年(1591),禮部尚書曾朝節倡議在此修建寶塔。清同治十年(1871),兵部右侍郎彭玉麟重修,並題「來雁塔」3字。塔高28米,七層八稜,拱門卷窗,鬥拱樓頂,石雕飛簷,基層門內坐石佛一尊,塔內分兩路石級盤旋而上頂層。此為明代大型磚石結構建築。

  旅遊景觀—天子墳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衡陽市江東酃湖蔣家山,距市中心約7公裡。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國號改為新。地皇四年(23),劉邦後裔鍾武侯劉望舉兵討伐王莽,自稱皇帝,兵敗身亡,埋葬於此。為橢圓形封土巨型漢墓,13米長、11米寬、6米高,俗稱天子墳。

  旅遊景觀—唐窯遺址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衡陽市郊區東陽渡和金甲嶺一帶。已發掘30多處。出土文物有雙嘴壺、喇叭壺、四系缸、扁壺、碟等。釉彩多呈米黃、豆青,胎壁偏重紫灰、鐵灰。品種很多,造型優美。

  旅遊景觀—南嶽風景名勝區

  南嶽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它南以衡陽回雁峰為首,北以長沙嶽麓山為足,橫亙湖南中部地區,跨越衡陽、衡山、湘潭、湘鄉、長沙等8個縣市,逶迤800裡,大小72峰。衡山中的南嶽,是經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地處衡陽市轄區北部,長衡公路穿南嶽鎮而過,北距長沙137公裡,南距衡陽45公裡,東距京廣鐵路的衡山東站15公裡。總面積184平方公裡,分南嶽古鎮、水濂洞、忠烈祠、磨鏡臺、祝融峰、藏經殿、方廣寺、龍鳳潭8個遊覽區和西嶺避暑勝地。遊人至此,可春遊花市,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攬雪景,一年四季,各有所得。被稱為南嶽四絕的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更是引人入 勝。南嶽遍布名勝古蹟,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它是我國著名的宗教場所,現有寺廟、庵觀26處,其中的南嶽大廟、祝聖寺、福嚴寺、南臺寺、祝融殿、黃庭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還是歷代處士棲身、學者盤桓、謫宦流寓、書院羅列之地。存摩崖石刻375處,楹聯集錦,題詠聚珍,各種書體琳琅滿目,杜甫、韓愈、朱熹、張南軒等文人留下的詩篇達3700多首。

  旅遊景觀—南嶽大廟

  位於南嶽鎮北街,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第一進為欞星門。這是一道用花崗石條石砌壘的牌坊,一對石獅分兩側而立,左右各有方池一口,繞以石欄,中間建石臺。第二進為奎星閣。奎星門是個古戲臺,戲臺的石雕木刻、玻璃製品與彩繪裝飾,均極精美。閣之左右有鐘鼓亭,亭內原有9000斤重的銅鐘與大鼓,鐘鼓齊鳴,聲震雲霄。現鐘鼓已毀,兩亭還在。第三進為正川門。原有重樓6間,登樓遠眺,南嶽煙雲變幻,群峰飛瀑,皆可人目。此樓在40年代初被日本飛機炸毀。第四進御碑亭,系八角重簷攢尖頂建築,亭內有個大石龜,龜背馱著康熙四十六年(1708)聖祖玄燁御筆親題《重修南嶽廟記》大石碑,即「御碑」。第五進嘉應門,過去地方官就在這裡迎接京官。第六進御書樓,雕梁畫棟,樓上原有清代幾個皇帝題寫的匾額和碑文,現存有歷代不少名家的題刻。第七進正殿,又稱大殿或聖帝殿,殿高24米(72尺),內外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峰。四周圍以石欄,嵌有144塊雙面漢白玉浮雕,上刻飛禽走獸和奇花異草,曲折多姿,造型優美,妙趣橫生。殿內供奉嶽神塑像。第八進寢宮,第九進北後門。南嶽大廟,始建於唐初。《南嶽志》載:「唐武德年間(618~626),高祖李淵派人建南嶽衡山詞,稱司天霍玉廟。開元十三年(725)建南嶽真君祠。後經唐、宋、元、明、清、民國6次大火,又經16次修繕擴建。千百年來,南嶽大廟是僧俗信徒朝拜的聖地,也是建築藝術的寶庫。

  旅遊景觀—祝聖寺

  位於南嶽鎮東街,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時曾來到這裡並建清冷宮祭祀舜帝。唐代始建為寺,初稱彌陀臺,後改稱般舟道場、報國寺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撫趙申喬聽說康熙皇帝要巡視南方,便大興土木,將原寺改建成一座規模宏大豪華的行宮。後因康熙未至,便改稱祝聖寺。寺的主要結構有前殿、正殿、藏經殿、方丈室、羅漢堂以及禪室、堂、察房等。其中羅漢堂左右牆上嵌有石刻的500個羅漢像,或雙膝盤坐,或但胸露腹,或持禪杖,或揮禪帚,或低頭沉思,或慷慨說法,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為中國石刻藝術珍品。寺後為念佛堂,並有一片古松翠柏形成的森林,分外清幽。祝聖寺歷來為佛教徒集合活動場所。現南嶽佛教協會設此。

  旅遊景觀—黃庭觀

  位于衡山集賢峰下,距南嶽大廟1.5公裡。現為南嶽僅存的一座羽道觀。相傳晉司徒魏舒之女在南嶽靜修16年,得《太上黃庭內景經》,後代道士建硯於天柱峰下,楚王馬希聲加以重修,名「魏閣」,宋景祐年間(1034~1038)更名「紫虛元君之閣」,政和五年(1115)改稱「黃庭觀」。清乾隆年間(1736~1795)移建於此。現道觀為清代磚木結構,有正殿、過殿、左廂房等。四面沒有階砌,也無空地,像凌空挺拔。下面有深澗,澗水泅泊,環流而出,境界比較幽險。門外有「飛仙石」題刻,相傳是魏夫人飛升的地方,並在石上面留有天然腳印,旁邊還有魏夫人的祝豐壇。現內殿閣牆壁間,嵌有魏夫人親書的黃庭經石刻,但據後來人鑑定,《黃庭經》書法筆跡綿弱,不是魏夫人手書真跡。

  旅遊景觀—忠烈祠

  位于衡山香爐峰下,距南嶽鎮7公裡。始建於1939年,1943年竣工,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忠烈詞仿南京中山陵開闊式建築群模式,座南朝北,依山勢布局,前低後高,左右對稱,東西寬60米,南北縱深240米,數百級花崗階梯,將牌坊、上下大殿、炮塔和紀念碑連成一氣。牌坊古色古香,五顆像炸彈式的「七·七」紀念碑巍然矗立,象徵漢、滿、蒙、回、藏各民族聯合起來抗日。中廳為過廳,廳後269級石瞪直通大殿。大殿採用民族宮殿形式,頂蓋藍色琉璃瓦,四面砌有石欄杆,顯得非常大方、莊嚴。祠的兩廂,有兩座萬人塔、13座墳家,安葬著抗日時期第九戰區的陣亡將士。祠的附近,有南嶽樹木園,遍栽花木,芳香撲鼻。洞外蒼松翠柏,綠蔭遍地,遊人登山時,可在此停留歇息。

  旅遊景觀—磨鏡臺

  位於南嶽半山腰。它的得名來源於南嶽高僧懷讓說服北宗僧人馬道一皈依南宗的故事。據有關史料載,懷讓為禪宗的南宗創始人慧能大師的大徒弟,號稱七祖,他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來南嶽,在磨鏡臺附近大力闡揚南宗教義。相傳他曾在此用磨鏡作比喻,說服北宗僧人馬道一放棄北宗主張,歸服南宗。後人將這裡叫磨鏡臺。磨鏡臺公路側有七祖塔,為懷讓和尚墓,塔前有石碑,篆刻「敬勝輪塔」四個大字,據傳為唐宰相裴休所寫。塔前有馬祖庵,即馬道一來南嶽時住的地方,因懷讓在此向馬道一傳法,所以也叫「傳法院」。塔右約50步的石頭上刻有「祖源」兩個大字,為道一打坐、懷讓磨磚的地方。磨鏡臺海拔600米,地勢高曠,松柏挺秀。夏天,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如洗。附近還有麻姑仙境、觀音橋、龍舒橋等景點。現建有南嶽山莊,是避暑理想之處。

  旅遊景觀—福嚴寺

  位於擲缽峰下,為南朝陳代光大元年(567)慧思和尚所建,初名般若禪林,又名般若寺。唐先天二年(713),憚宗南宗七祖懷讓和尚來南嶽,將這裡闢為南宗道場。宋太平興國年間,寺中福嚴和尚主持栽種杉樹十萬株,作為修寺材料,寺的規模日益擴大,寺名隨之改為福嚴寺。福嚴寺座落山坡中,巨石環峙。左右石壁刻有「一生巖」等石刻。寺東後門,有方形石井一眼,叫「虎跑泉」,相傳意思和尚在此建寺後,有虎攫巖,噴出一股清泉,故名。宋代名儒宋祁有《虎跑泉記》,記其事甚詳。寺後石壁有唐代李泌題「極高明」三字,其旁有大「佛」字,並附以對聯一幅:「高天見頂相,明不借他光。」附近有銀杏一株,樹圍約5米,系1400年前古樹,相傳六朝時此樹曾受戒于慧思和尚,有戒諜懸諸樹上。現規模為清同治九年(1870)所建,依山就勢,磚木結構。寺前山門,門額題有「天下法院」四字,兩邊有「六朝古剎;七祖道場」門聯。寺內原有玉佛一尊,嶽神銅像一尊,重6.5噸,銅佛像三尊,各重5噸,都是六朝時所鑄。寺中還有慧思和尚的三生塔,唐未楚雲和尚曾刺血寫《妙法蓮華經》一部藏於塔內。傳說宋祐年間,有一達官到寺,欲取血字經文,剛剛用鉗開塔,忽雷雨大作,雲霧入室,對面不見人,乃大驚而止。政和四年,洪覺範師先作禮懺,然後開塔,取出血字經文,而血跡猶新。

  旅遊景觀—南臺寺

  距福嚴寺約1.5公裡,為南朝梁代天監年間(502~519)海印禪師所建,寺側尚有海印所書「南臺寺」三字石刻。是南嶽最古老的佛教傳流之所,因而有「天下法源」之稱。唐天寶二年(742),佛教禪宗八祖無際禪師石頭希遷來南嶽,以石狀如臺,結庵其上,南臺寺遂成為佛教青原系道場。後青原系派生出曹洞宗,故南臺寺便為曹洞宗的法門叢林。日本僧人道元曾來中國求法,受戒於曹洞宗第十三代法孫如靜。這支宗派後在日本繁衍,成為日本佛教一大宗派,以此日本曹洞宗視南臺寺為祖庭,尊石頭希遷為祖師。至今,日本曹洞宗還很重視希遷的《草庵歌參同契》。南臺寺初建後,因年久失修全部倒塌。清光緒年間(1875~1908)淡雲、妙見師徒募捐重修,陸續興建佛殿、關帝殿、撣堂、齋堂等。面貌煥然一新。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日本佛教徒、石頭希遷第四十二代孫梅晴和尚率日本僧人護送鐵眼板《藏經》一部,綢面精裝,共500卷,放於南臺寺藏經殿。清代著名經學大師王壬來曾寫成《日本送藏經緣起碑》,詳細記載了贈經經過,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珍貴史料。據舊志載,南臺寺內原有貝葉佛像32張,現已不存。此外,寺內還有一石像,重數百斤,人呼「飛來羅漢」,相傳為宋代芭蕉和尚庵的谷泉和尚獨個肩負來的。

  旅遊景觀—望日臺

  位於南嶽上封寺後面山頂,建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臺前有小坪,東邊為石屋,臺下「望日臺」三字石刻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馮敏昌所寫。觀日臺旁,還有一塊刻有「觀日出處」四個大字的石碑。望日臺為遊人登南嶽觀日出的處所,每年夏秋之際,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人於黎明前雲集於此觀看日出奇景。

  旅遊景觀—祝融峰

  南嶽72峰最高峰,海拔1290米。由於群峰的疊襯和煙雲的烘託,給人一種高不可測的感覺。登上峰顛極目遠眺,但見北面洞庭湖上煙波浩渺,點點漁帆若隱若現;南面群峰羅列,如屏如障;東南湘江透迤,宛加玉帶;西面雪峰山頂,雲霧燎繞。故有詩云:「衡山千韌起,祝融一峰高。」祝融峰以紀念祝融君而得名。據傳,祝融君為燧人氏的後代。燧人氏發現了火,但不會保存火種。祝融君帶領一個部族,在南嶽山上過著狩獵的生活,創造了保存火種的方法。黃帝南巡到南嶽,封祝融君做「火正」官。又因他熟悉南方情況,黃帝同時舉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務,並依靠他創造武器,打敗了九黎氏族。祝融君生時住在南嶽,死後葬在南嶽。人們為了紀念他這位取火、用火的英雄,遂將南嶽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祝融峰頂現存有祝融殿,又名老聖殿,原是一石砌小屋。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明萬曆年間建為祠,清乾隆十六年(1751)才建為殿,光緒七年(1881)重修。殿後有大石欄杆圍著,殿右側有一巖石突出,上刻「唯我獨高」四字,周圍有石欄杆,名「望月臺」。祝融峰下有羅漢洞、捨身巖、老女視和會仙橋。這裡怪石嶙峋,懸巖萬丈,深不見底,令人毛骨悚然。深夜,在祝融殿後,倚著石欄杆,可以聽到會仙橋傳出的悠揚音樂,傳說是仙人在那裡吹蕭,其實乃石林石洞迴風激蕩並發出的嘯聲。現祝融殿下有新修石板遊道直達會仙橋,捨身巖邊也立了護欄,以利遊人獵奇探險。

  旅遊景觀—上封寺

  位於祝融峰下的雲密峰腰,距祝融殿約1公裡。隋朝以前是道教的玄壇,系道家第二十二光天壇福地,故稱光大觀。隋大業年間隋揚帝南巡,敕建此寺,改道觀為佛寺,遂改為現名。舊時規模極為宏大,石牆鐵瓦,壯麗堂皇,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之一。後幾經興廢,規模漸小。1950年禪堂和前殿遭火災。1963年重修。現保存正殿、齋堂、藏經殿。寺東有望日臺,寺前左側為1982年落成的南嶽電視轉播臺。

  旅遊景觀—藏經殿

  位於南嶽祥光峰下。始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568),原名小般若禪林,為六朝慧思和尚道場。後因明太祖朱元璋賜大藏經一部存放寺中,故改名「藏經殿」。現建築為1933年重建。為宮殿式結構,石柱矗立,碧瓦丹亮,富麗堂皇。殿的周圍,佳木蔥茂,濃蔭蔽日。據植物學家考察,藏經殿一平方公裡範圍內,有植物品種500餘種。殿後一株500年的白玉蘭,徑粗尺餘,高達兩丈。殿右坡下無礙林中,有3株有趣的寶樹:一株金錢柳,盛夏開黃花,果若串串銅錢,故稱「搖錢樹」;一株「連理枝」,學名短柄青鋼,枝幹外長,又屈曲回來,與母枝相連,人們取「在地願為連理枝」之意來象徵堅貞的愛情;還有一株為「同根生」,因一蔸根上長出青剛樹與山毛撐兩種不同的樹而得名。此外,附近還有大片古林,枝幹蟠曲,顏色蒼老,樹齡均在百年以上。加上花草石木之間,山溪曲水,蝶鳥飛鳴,使藏經殿更顯秀美幽深。藏經殿附近名勝古蹟很多。殿後約百步,為古華居,鐵瓦石牆,精美堅實。殿後左前方,是梳妝亭,相傳為明桂王的母親陳太妃整妝的地方。殿對面馬鞍山,有允春亭,可供遊人遠眺和休息。

  旅遊景觀—方廣寺

  位於南嶽蓮花峰下,為六朝古剎,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為南嶽18高僧之一南朝梁惠海和尚的道場。歷經興廢。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巡撫堵肌錫與王夫之兄弟等進行了修繕。寺有正殿和祖師殿。寺側有「二賢伺」,為紀念南宋朱票、張拭到此遊覽和講學而建。方廣寺四周,谷深樹密,有許多稀世之珍。寺後石縫中的婆羅樹,樹齡數百年,粗2米,高13米,世所罕見。寺前有伯樂樹、紅豆杉、花櫚木、銀雀、香果等珍貴樹種。其中伯樂樹開著紅色的小花序,並組成萊碗大的花球,絢麗耀眼。而紅豆杉則葉面翠綠,葉下有豆樣大小的種子,呈紅色,非常奇特。據說這兩種樹都是冰川期後留存下來的樹種,目前世界上僅中國獨存。寺前小溪往西不遠處,還有惠海和尚的「補袖臺」、「洗袖池」,臺雖早毀,巨石猶在。寺左獅子山的婆羅樹附近,有石澗潭、黃沙潭、黑龍潭,瀑聲如雷。特別是黑龍潭,匯諸泉澗的水而形成瀑布,寬約3米,高約7米,響徹深山,聲聞數裡,尤為壯觀。

  旅遊景觀—水簾洞

  位於南嶽鎮東北3.5公裡的紫蓋山下。古稱朱陵洞,相傳為朱陵大帝所居。道教有36洞大,水簾洞便是第三洞天福地。唐玄宗曾派官員帶領道士到此投龍祭祀。水簾洞處於兩山之間,上有谷地,下有絕壁,兩邊都是蒼然兀立的石山,中有一個深不可測的水池。當谷地上匯集的山泉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從谷口奔流直下,穿人兩山之中,便形成一股氣勢洶湧的瀑布,無限壯觀。水流到了石池,復傾瀉而下,瀑布頓起變化,成為懸流,輕明若簾,霜雪同根,簾廣6~10米,高60~70米,故有水簾之稱。水簾洞側有龍王廟、雪浪亭。現廟毀亭存。亭系清光緒十年(1884)李元度所建,1964年重修。坐亭觀瀑,頗有雅趣。水簾洞石路崎嶇,可扶欄杆而上。歷代名人題刻頗多,左側宋潘峙書的「水簾洞」和章(?)題的「衝退醉石」、明計宗道題的「天下第一泉」、情李元度題的「夏雪晴雷」,都是難得的書法珍品。

  旅遊景觀—王船山故居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衡陽縣西北曲蘭鄉湘西村。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世稱船山先生)晚年在此隱居。故居有三:敗葉廬、觀生居、湘西草堂,以草堂為重點。建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磚木結構,三層三問,座西朝東,屬城式屋頂建築。始為草屋,後由其子(左吾右攵)改成瓦屋。草堂前坪有古柏2株,傳為王夫之手植。近處一古楓,根部凸生,形若駿馬昂首躍前,王夫之稱為「楓馬」。附近有山形似覆舟,名石船山,故後人稱王夫之為船山先生。1980年,政府撥款將草堂修繕一新,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廳堂正面掛有王船山遺像,正廳門前有趙樸初書寫的「湘西草堂」匾額。

  旅遊景觀—仁瑞寺

  湖南名剎之一。位于衡陽縣西隅歧山之巔。清順治年間(1644~1661),高僧釋智,為避兵亂,與母親同逃至歧山,興建寺院。釋智為仁瑞寺的開山祖師,建寺石碑記載了他的事跡。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後又建成三正、兩橫大殿,規模宏大,禪堂可容400餘僧。該寺藏有經書和清光緒皇帝所賜的珍物。現寺院尚存,寺院旁邊的參天古樹仍在。

  旅遊景觀—蔡侯祠與蔡倫墓

  蔡侯祠位於耒陽市城北蔡子池畔。蔡侯即漢代蔡倫,耒陽人,自幼好學,博學多才。用樹皮、麻頭、魚網造出世界上第一張紙,為人類文化的傳播作出傑出貢獻。傳說蔡侯洞是在蔡倫故居的基耐上建造的,由三棟磚木結構平房組成,外砌圍牆,古村典雅。蔡侯祠幾經興廢。現建築為清代重建,磚木結構,四合院式。詞前廳的石屏風,刻蔡倫生平功績;後廳有蔡倫用於春紙的石臼。祠後有一單室磚墓,為衣遍家。墓前牌坊題「蔡倫之墓」,為郭沫若手書。現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觀—羅榮桓元帥故居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衡東縣魚形鄉南灣村。羅榮桓1902年生於此,在此度過少年時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人、軍事家。故居佔地面積520平方米,古祠建築,木結構,三進四廂,由廳屋、書齋、圍室、廚房等組成。這裡陳列元帥少年時用過的部分家屍與用具等文物150多件。

  旅遊景觀—江口鳥洲

  位於耒水下遊的衡南縣江口鎮,東西長780米,南北寬80米,遠遠望去像一床翠絨毯漂在耒水河中央。江口鳥洲植被狀況極佳,有木本植物29科51種,草本植物48科124種。由於森林茂密,利蔭竹翠,四面環水,風景秀麗,常有數十萬隻候鳥在此棲息、繁殖。據考察,島洲已知的鳥類有16目36科和147種之多,佔全國鳥類共81科的44%。這裡的候鳥,冬季以鴛鴦最惹人喜愛,他們成雙成對,漫遊於河畔,喚起遊人無限遐想。夏季,則以白鴛最多,全國有21種,在鳥洲卻可以看到11種,它們每年春夏遷徒於此,經過夏季的繁殖,到秋季數量可增加五倍。此外,還有觀賞鳥類20餘種,猛禽鳥類和狩獵鳥類50另種,可以說是鳥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美麗湖南看南嶽,衡陽最強旅遊勝地歡迎你-1
    衡陽是老工業城市,曾雄居湖南第二大城市多年(僅次於長沙),近年來被嶽陽、常德先後趕超,至此離第二相距甚遠。旅遊到衡陽,不得不提全國首批5A景區之一——南嶽衡山了。也許比起東嶽、西嶽,南嶽的名氣在全國並不算大,但這裡被稱之為「壽嶽」,是祈福的絕好勝地,依然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慕名而來!
  • 湖南衡陽旅遊,南嶽衡山,最好的徒步旅遊攻略
    湖南衡陽旅遊,南嶽衡山,最好的徒步旅遊攻略現在生活品質的越來越好,好多人都開始喜歡出門去旅遊,國內的旅遊景點眾多,有著名的五嶽、長城故宮、雲南大理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衡陽也是一座很美的城市,「衡陽雁去無留意」,所以衡陽也被稱之為「雁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衡陽南嶽衡山的旅遊攻略,喜歡旅遊的和想要去衡山旅遊的朋友可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旅遊主要是有四個方面要注意的,也就是衣食住行,下面小編先給大家帶來去衡山旅遊衣食住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 大美湖南看衡陽,五嶽獨秀——南嶽衡山歡迎你(上)
    #湖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西有全國至強旅遊名片張家界,北有800裡洞庭湖風光無限,橘子洲頭看省會長沙日新月異,嶽麓山下大學城連成一片,好美!而位於中部的衡陽市,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人停回」,故有著雁城之稱的美譽。衡陽是老工業城市,曾雄居湖南第二大城市多年(僅次於長沙),近年來被嶽陽、常德先後趕超,至此離第二相距甚遠,是衡陽人心中的憾事!
  • 南嶽借力「旅遊+航空」 求新求變 合作共贏
    根據協議,南嶽將與廈航國旅聯手開發華東航旅旅客市場,通過「航空+旅遊」的合作模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旅遊轉型升級,促進兩地航旅市場共發展。 ■ ■ ■ ■ 儀式上,王翊安介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南嶽科學應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和挑戰,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旅遊事業的發展,通過分批有序開放景區景點
  • 湖南南嶽景區整改成效明顯 前11月旅遊收入逾40億
    湖南南嶽景區整改成效明顯 前11月旅遊收入逾40億   中新網衡陽12月7日電(鄧霞 李孟翔 文麗貴)身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湖南南嶽衡山景區今年成功化解了一場「摘牌」危機。
  • 東江湖旅遊區上位5A 湖南八家5A景區門票哪最貴?(圖)
    【編者按】    日前,國家旅遊局發布了新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網上公示名單,今日公示期結束,湖南東江湖旅遊區正式上位5A,湖南5A級景區家族新添一員達到八家。    八家5A景區分別為:東江湖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衡陽南嶽衡山旅遊區、湘潭韶山旅遊區、嶽陽(嶽陽樓-君山島)景區、長沙(嶽麓山-橘子洲)旅遊區、張家界天門山旅遊區、寧鄉花明樓劉少奇故裡。    湖南境內5A景區大致可分自然風光旅遊區和紅色旅遊區兩類型景點,如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下的張家界「石林」奇觀,也有偉人故裡湘潭韶山旅遊區那紅色的搖籃。
  • 衡陽除了南嶽衡山,這五大小眾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
    為國家5A旅遊景區——南嶽衡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98500平方米的規模。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
  • 湖南衡陽南嶽衡山風景區(歷史悠久的「文明奧區」)旅遊景點遊記
    從南到北,衡山回雁峰停在長沙嶽麓山,72座山峰綿延400公裡,南嶽風景名勝區位于衡陽,主峰為祝融峰,南嶽衡山是五座山中海拔最低的一座,衡山在古代以其獨特的美而聞名。南嶽衡山風景區旅遊景點實拍圖一衡山是以一塊大花崗巖為基底的,由於地表沉積物的侵蝕和剝蝕,花崗巖大量出露,有許多石英脈,寬和窄的變化高達40釐米,這些礦脈加速了花崗巖的風化,基巖上覆的紅土含有大量石英砂顆粒
  • 湖南景區介紹:張家界旅遊區之旅遊景觀
    旅遊景觀—概況  張家界旅遊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屬湘西北武陵山餘脈,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總面積369平方公裡。現有遊路14條,景點560多處。張家界屬世界罕見的砂巖峰林峪谷地貌,整個地勢以中部的天子山和張家界的高臺為核心,向四周呈輻射狀擴散。
  • 湖南旅遊景點推薦-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
    湖南不僅擁有著許多好看的湘妹紙,也有著許多著名的風景名勝,許多遊客都想要湖南旅遊景點推薦,今天就為大家帶來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湖南衡陽南嶽衡山旅遊景區導遊詞
    1982年,衡山風景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06年2月,衡山入選首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2007年5月,衡山風景區被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7年8月,衡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湖南衡陽:遊客在南嶽衡山感受星空下的浪漫
    8月29日晚,第六屆南嶽星空文化節在湖南衡陽的南嶽衡山啟幕。遊客在南嶽衡山之顛「摘魁星」、雲蹦迪、帳篷趴……度過了一個「有樂隊有星空還有我和他(她)」的浪漫之夜。農曆七月,進入最佳觀星季。有著「中國南方最佳觀星地」美譽的南嶽衡山,自2015年推出首屆中國南嶽星空節以來,越來越多的遊客紛至沓來,感受星空的魅力、體驗浪漫情懷,倡導生態保護。
  • 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除了張家界還有這9個地方!
    很多人都聽說湖南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湖南景點眾多,自己時間有限,不知道該去哪些必玩的景點。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除了張家界還有這9個地方!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一:張家界說到去湖南旅遊,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張家界,張家界山水獨特,環境優美,確實是去湖南旅遊必不可少的景點之一。
  • 衡陽開啟區域化旅遊建設,這些景區將重點打造!鄉村旅遊要起飛了!
    」,推進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夏明翰故裡紅色文化旅遊區,王船山故裡生態文化旅遊區、玉麟文化古鎮、瓊瑤故裡文化旅遊區、九峰山森林公園、清花灣文旅項目等核心景區建設;全縣旅遊廁所、生態停車場、旅遊標識標牌、遊客服務中心、集散諮詢中心、智慧旅遊宣傳營銷等。
  • 「衡陽人遊衡陽,衡陽人愛衡陽」線路推介①南嶽鄉村康養兩日遊
    「衡陽人遊衡陽,衡陽人愛衡陽」精品線路推介①南嶽鄉村休閒康養兩日遊【活動背景】:為進一步加快疫後衡陽市文旅產業復甦和消費振興,充分調動廣大市民參與本地旅遊的積極性,衡陽市文旅廣體局和衡陽市總工會特舉辦了「衡陽人遊衡陽 衡陽人愛衡陽」2020年衡陽系列活動
  • 2020年「五一」,湖南旅遊景區接待人數排名榜
    2020年「五一」,湖南旅遊景區前十排名 據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5月5日發布,五一」期間,湖南省納入監測的129家旅遊區(點)假日五天累計接待遊客245.26萬人次,全省累計接待各類遊客1972.93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140.99億元。
  • 新年首批「飛來客」 空降南嶽資訊南嶽
    湖南日報1月1日訊(記者 徐德榮 通訊員 文麗貴)「北京吃早餐,南嶽吃中餐。」
  • 2019GDP排名公布,衡陽排全國第92,湖南第4,是倒退了還是進步了
    我們湖南雖然沒有進入前十,但是我們也有五個城市進入了前一百名,其中,衡陽排名第92,在湖南排第四。從2017到2019年,衡陽在湖南排第四,位於全國城市GDP前100名,2017年GDP總值3085億元,實際增速8.1%,全國排第76名。2018年GDP總值3288億元,同比增長8%,全國排第73名。
  • 衡陽23家等級旅遊景區向「跑友」免費開放
    衡陽日報訊(記者 劉思遠)衡陽首屆國際馬拉松賽將於本月底開跑。記者昨日從市旅遊部門獲悉,為方便「跑友」暢玩衡陽,感受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賽事期間(2019年3月29日4月2日),「跑友」可憑身份證原件和參賽號碼布,享受本人及2個親朋的「1+2」免費遊覽衡陽市23家等級旅遊景區的福利。
  • 衡州雁城,湖南衡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衡陽又稱雁城、衡州,位於湖南省中南部,因地處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衡陽為國際旅遊名城,歷史悠久,古蹟頗多,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更是值得一遊,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衡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三、回雁峰迴雁峰位于衡陽市雁峰區,地處湘江之濱,為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古人一直認為,北來的大雁南飛至此處便不再南飛了,只等來年春天再飛回北方,故名回雁峰。杜甫曾寫過「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回雁峰在衡陽湘江上的公路、鐵路兩用橋附近,站在回雁峰上,不僅可俯瞰大橋,還可縱觀衡陽城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