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今天上午開始造雪,上百臺造雪機壓雪車投入工作。北京晚報記者 饒強攝
北京晚報訊初冬的北京寒風瑟瑟,延慶小海陀山的溫度更是接近零下。今天(15)上午,被稱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的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開始正式造雪。
記者從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從11月15日開始到12月底約50天時間裡,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完成測試賽相關雪道全部造雪工作,為明年2月北京冬奧會「相約北京」首場測試賽做好準備。
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賽事。擔負高山滑雪項目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建設7條雪道,賽道全長約10公裡,最大垂直落差超過900米,冬奧會時將舉行滑降、超級大迴轉、大迴轉、迴轉等11個項目的比賽。
記者上午在現場看到,造雪機和壓雪車已準備就緒。架在伸縮杆上面、黃白相間的造雪機噴射出美麗的水霧,待溫度降低後,這些水霧將在空中迅速凝結為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
據了解,此次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測試賽相關雪道涉及造雪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造雪量約26萬立方米。按照造雪計劃安排,本次造雪將三種不同類型雪道(競速賽道、訓練道、技術道路)分為16個區域分頭推進,共投入各類造雪機117臺,壓雪車19臺。從開始到12月底大約50天時間裡,將完成明年2月測試賽相關雪道全部造雪工作。
「為了保證比賽選手最高時速能達到130-140公裡/小時的滑行速度,國際雪聯對雪道硬度有嚴格要求,因此造雪成為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延慶賽區建設單位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比賽要求,雪道表面必須保持結晶狀態,近似於冰面,這種雪被稱為冰狀雪。
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明年2月北京冬奧會「相約北京」首場測試賽需要,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訓練道及相關技術道路已全部建設完成,今年年底前將完成造雪工作。
據了解,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來自佛峪口水庫和白河堡水庫。通過7.5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壩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進行蓄存。再通過三級泵站將造雪用水分別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統,最終到達小海陀山2198米最高點附近的出發平臺。同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還建設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回收的水資源將實現重複利用。
「雪道表面必須保持結晶狀態,近似於冰面,這種雪被稱為冰狀雪。」
名詞解釋
冰狀雪
冰狀雪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首先經過人工造雪完成雪道造型,然後將雪道打開翻出下層雪,再均勻連續地向雪面注水,增加雪的含水量。注水後通過壓雪車反覆翻壓將溼雪攪拌均勻再壓平,經過板結和下沉,表層雪風化形成軟雪,再經人工多遍清除,最終才能形成專業的雪道。
冰狀雪可減小雪板和雪道之間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壞。在運動員高速轉彎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讓選手不論第幾個出場,雪道的狀態都是一樣的相對完美,以確保比賽的公平性。(記者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