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深度挖掘海岸線資源 做好旅遊「海文章」

2020-12-21 濱海高新

端午假期,看海成為不少遊客的選擇。為了給遊客更好的獲得感,坐擁153公里海岸線的濱海新區從豐富海邊遊玩項目、為景點注入文化內涵等入手,做好旅遊「海文章」。

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不少年輕人的文藝夢。而端午小長假,到天津來看海,成為了許多京津冀遊客的選擇。雖然現在溫度還不適合下水,但假期第一天,天津東疆沙灘,依舊人氣爆棚。坐飛傘起飛,既刺激,又能在空中俯瞰大海;乘上帆船,在海中破浪前行……遊海、戲海,現在到東疆玩,不再止於「面朝大海」。

豐富海邊娛樂項目,增加遊客停留時間。為此,濱海新區特別引入專業團隊,為看海「網紅打卡地」——東疆沙灘,加入全方位海上遊玩項目,從單純的「海邊玩沙子」向「遊海」轉變。但只做好和大海的親密接觸,遊玩時間依然只有半天左右。如何能進一步豐富遊客在新區的旅行?濱海新區從豐富的海洋旅遊資源入手,將153公裡的海岸線,重新進行梳理,自北向南,共有中心漁港鯉魚門、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媽祖廟、國家海洋博物館、東疆沙灘、郵輪母港、大沽口炮臺等多個旅遊景點。根據不同的景點特點,設計相應旅遊線路。

開通旅遊線路,讓景點之間通過串連,增加了人氣。但也對景點提出了更高「考驗」,如何能通過提升自身的實力,讓遊客感到不虛此行,反過來為線路「聚攏」人氣。可除了東疆沙灘外,其他景點幾乎都無法實現與大海親密接觸,為此,濱海新區從「文化+海」做起了文章。開館不久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在端午假期來臨前,每天8000個號一開放,就一搶而空。在這裡,既可以看到中國海域幾乎所有的貝類標本,還可以了解到地球上最早生物的運動軌跡。對海底兩萬裡所有的好奇,基本上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而依託基輔號航母而建的泰達航母公園,在參觀航母之外,也特別引進國外團隊,以五大道奪寶故事為背景,創作了實地飛車表演。

通過提升景點內涵,遊客來到新區,既能觀海、遊海還能「品」海之文化。而為了進一步便利遊客,新區也在著力加強配套建設:在所有景點之間都開通了公交線路,完善停車場設施,同時,對於景點較為集中的中新生態城,也建設了從星級到快捷不同層次的酒店,從食住行等全方位,提升遊客「獲得感」。

相關焦點

  • 高臺做好紅色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文章
    高臺做好紅色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文章張掖日報記者段海西部紅色文化影視城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做舊,電影《血戰高臺》即將在這裡開拍;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遊客不斷……近年來,高臺縣按照「立足高臺、面向全國,突出重點、打造龍頭,錯位互補、各具特色」發展思路,把「紅色高臺」作為「亮點名片」來打造,加快推進紅色文化旅遊發展
  • 關於深度挖掘舊城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的建議
    關於深度挖掘舊城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的建議 www.gxbszx.gov.cn  2020-06-29 16:17  閱讀:22513次  作者:楊玉娜  編輯:吳黃蘭  來源:平果縣政協網
  • 天津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張國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報告在202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部分提到,「充分利用河、海岸線資源優勢,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以海洋、溼地、河流為核心要素,結合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東疆灣沙灘公園、東疆國際郵輪母港等豐富的休閒旅遊資源,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讓天津既有『海濱之名』,又有『親海之實』。」
  • 挖掘開州特色景點 做好融合發展文章
    會議聽取了我區旅遊宣傳營銷暨研學旅行工作情況和2020年全區重點文旅項目謀劃工作匯報,對《開州區研學旅行工作方案》進行了討論,並對全區文旅項目儲備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任顯智指出,研學旅行作為近年來出現的新亮點,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已逐漸成為當前旅遊領域新的發力點。
  • 「天眼時評」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
    省委全會十二屆八次會議提出大力推進全域旅遊提質升級,進一步做好「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文章,為全省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是深入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 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文章
    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題中應有之義。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恩格爾係數已降至28.4%,法定假日為115天,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機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需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文章。一是做好區域合作發展的文章。
  • 天津要新建一批親海親水旅遊項目!看看都在哪?
    今後,天津的海邊會更好玩了! 日前,天津市發改委網站發布《天津市打造灣區親海親水旅遊項目概念性規劃方案》,並公開徵求意見。 依託南部的獨流減河和大清河水域空間及北大港溼地公園、團泊湖溼地、光合谷溫泉城等核心資源,構建直通雄安新區的生態旅遊廊道,打造集研學科普、生態休閒、溫泉養生等於一體並彰顯天津生態文明建設新成就的精品項目線路。
  • 西藏旅遊:邊境線上的明珠 深度挖掘藏文化資源
    打開一幅中國地圖,可以發現,西藏旅遊的核心景區都恰巧臨近邊境線。藏南的林芝是西藏自治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西藏旅遊在林芝開發了四大旅遊景區,資源規模在林芝地區旅遊景區市場佔有率超過50%。苯日神山景區和魯朗花海牧場景區在生態旅遊景觀資源豐富的同時,藏傳佛教、少數民族特色旅遊資源也較為集中,每年5月中旬到11月初,魯朗花海牧場大大小小的花海次第開放,報春、杜鵑、鳶尾等高山珍稀花卉,五彩斑斕的花瓣仿佛是獻給聖潔雪山和自然神靈們的貢品。
  • 盤活文旅資源 做好「微旅行」大文章
    「微旅行」利用時間空間上的「微」,換取細緻深度的體驗,透過不一樣的視角和步伐,行走在熟悉之地,發現別樣的好景致和好生活。「微旅行」之於蘇州具有「先天」優勢。一方面,蘇州的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但呈現多、精、小、散的分布特點,如一顆顆珍珠散落在整個蘇州的城鄉各個區域;另一方面,從遊客的實際組成情況來看,散客比例高,蘇州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億人次,其中散客的比例約達85%。
  • 安順: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助推旅遊高質量發展
    8月1日,安順文化旅遊產業招商推介會在青島舉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攜著安順夏日的清涼,發出最火熱的邀請:安順山水風光秀麗,旅遊資源富集,民族風情濃鬱,氣候溫潤宜人,是一座文韻悠遠的歷史名城,是一處宜居宜遊的避暑勝地,是一方投資興業的活力熱土,歡迎到安順旅遊、投資興業。
  • 王東明:堅持深度融合 做好旅遊富民這一大文章
    四川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把旅遊業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二五」時期累計實現旅遊總收入2.07萬億元、旅遊經濟總量升至全國第5位,正加快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邁進。旅遊業已經成為四川重要支柱產業「天下山水之觀在於蜀」,四川旅遊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 貴州挖掘紅色旅遊資源
    談到土城古鎮旅遊的成果,李晶晶脫口而出這組數據。據李晶晶介紹,近年來,習水縣委、縣政府為深入挖掘土城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弘揚長徵精神,發揮紅色旅遊影響力,成立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致力發展土城紅色文化旅遊,這使得土城古鎮的旅遊越來越火了起來。
  • 牟平養馬島:做好"馬"、"海"、"廟"促推旅遊發展
    記者了解到,今年養馬島旅遊度假區管委將圍繞「馬」、「海」、「廟」三個主題,全力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創業精神,促推養馬島的旅遊發展提檔升級。  旅遊是養馬島發展的關鍵所在  「養馬島要發展,旅遊定位是關鍵。離開了旅遊,養馬島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 2020年,濱海新區海岸線將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
    △國家海洋博物館報告在202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部分提到,「充分利用河、海岸線資源優勢,在濱海新區海岸線南北兩端,以海洋、溼地、河流為核心要素,結合國家海洋博物館、航母主題公園、東疆灣沙灘公園、東疆國際郵輪母港等豐富的休閒旅遊資源,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化休閒旅遊項目,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讓天津既有『海濱之名』,又有『親海之實』。」
  • 安徽金寨湯家匯鎮:做好紅色旅遊「大文章」
    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鎮堅持以紅色引領發展,把紅色資源保護和紅色旅遊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旅遊已初具雛形,紅色小鎮正加快崛起,湯家匯鎮致力做好紅色旅遊這篇「大文章」,經濟社會發展日益活躍。
  • 深度挖掘氣象優勢 助力伊春旅遊發展
    林都伊春 森林裡的家初秋林都秀美,旅遊盡展風採。當金色的陽光透過原始紅松林灑在日月峽國家森林公園的林間小路上,眼前錯落有致、極富變化的生態林貌,山間色彩斑斕的植被色澤,林間清新洗肺的空氣瞬間成了遊客眼中的「詩和遠方」。
  • 天津市開展海域綜合管理:「島」式圍填優化海岸線
    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勢頭強勁,城市化、工業化和人口集聚進程加快,土地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填海造地、向海洋要「地盤」,成為天津滿足用地需求、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方式。然而,天津的海岸線長度僅有153.67公裡,居全國11個沿海省(區、市)之末。
  • 洪洞:立足文化資源優勢 做好全域旅遊文章
    近年來,洪洞縣立足文化資源優勢,以根祖文化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主線,強力打造核心產品,培育旅遊新業態,實現景區提檔升級,走出了一條極具洪洞特色的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發展之路。文化引領 打造多元化文旅產品體系旅遊是形,文化是魂。
  • 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文化旅遊?​
    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文化旅遊?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要分門別類,以圖片、錄音、錄影、書籍、雜誌等多種形式對於各種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進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資源庫。其次,必須對文化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進行評估。文化資源不等於旅遊資源。中國是文化大國,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
  • 做好旅遊文章 培強大美產業
    □鄭洪周 旅遊是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是和諧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是戰略性支柱產業。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工作職責,組成調研組,圍繞鄉村旅遊、精品旅遊、全域旅遊等工作重點,考察了我市13個縣市區的旅遊業,赴浙江湖州、江蘇無錫進行了考察學習。對標先進經驗,做好旅遊文章,培強旅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