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庭:臺灣很多建築師直接為草根階層服務

2020-12-12 搜狐網

【來源:南方都市報】

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吳光庭認為臺灣建築師公民意識覺醒比大陸快

臺灣宜蘭縣政中心是應地區性需求而產生的公共建築,開放通透,方便與市民交流互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聲音

  在經濟快速發展、而社會體制不夠開放的作用下,「建築」及其應具有的社會意義愈來愈淡薄。現在的建築不再是「我們的」而是「他們的」。

  地價不合理的攀升導致房價的高升,同時也扭曲了環境價值。城市文化因為空間的單一而逐漸單一,城市文化因此不再多元多樣。

  現在的建築再也無須依賴創作產生,而是變成一種不斷複製看起來有差異、還能出人意表的行為。建築的「貧困」越來越嚴重,因為建築已變得既不是人做的,也不是為人做的。

  ———吳光庭

  將於11月15日截止報名的中國建築傳媒獎,不只在內地引起廣泛影響,在香港、臺灣也已經引起了關注。中國建築傳媒獎臺灣提名人,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建築評論家吳光庭表示,2008年或許是中國建築發展的分水嶺。他認為,「走向公民建築」,應是指建築師通過反省思考,在建築環境議題上有所行動,而非尋求新的建築形式。

  建築的「貧困」越來越嚴重

  南方都市報:你怎麼看待現在海峽兩岸的建築發展?

  吳光庭:一個值得肯定的現象是,現在社會越來越關心建築,媒體也越來越關心建築。建築成為美術觀展覽的貴客,建築出版物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現在甚至也有了專屬於建築的展覽。一些建築師成了偶像、明星,臺灣甚至還出現了建築師演講吸引了2萬人參加的記錄。

  但我們要面對的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當建築成為社會製造欲望的工具時,在建築師還未開始從事任何跟建築相關的舉措之前,就已有無數的建築陳擺在眼前了。現在的建築再也無須依賴創作產生,而是變成一種不斷複製看起來有差異、還能出人意表的行為。建築的「貧困」越來越嚴重,因為建築已變得既不是人做的,也不是為人做的。

  南方都市報: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樣的現象?

  吳光庭:從二戰結束後的亞洲來看,「經濟發展」是超越政治、文化及社會差異的,這一點在海峽兩岸表現得非常典型。建築在這些地區都面臨幾乎相同的宿命,在經濟快速發展、而社會體制不夠開放的作用下,「建築」及其應具有的社會意義愈來愈淡薄。現在的建築不再是「我們的」而是「他們的」。

  這一點在因經濟發展而興起的房地產交易上表現最為突出。地價不合理的攀升導致房價的高升,同時也扭曲了環境價值。城市文化因為空間的單一而逐漸單一,城市文化因此不再多元多樣。

  南方都市報:在臺灣也是這樣嗎?

  吳光庭:是的。臺灣有很多案例。臺北的「信義計劃區」(臺北101大樓所在的地區)即是一個典型。臺北的建築及城市空間的背後,是焦慮及不安,是缺乏社會及公共認同。

  分水嶺是在1988年臺灣解除「戒嚴法」之後。在此之前,臺灣關於空間形式的「社會及公共認同」是被當局定義的,空間形式即單一又絕對,政府的公共建築如此,城市中的公共空間亦復如此。

  解除「戒嚴法」臺建築才有了新想像

  南方都市報:你剛才說1988年是臺灣建築發展的分水嶺,此後有什麼具體的改變?

  吳光庭:1988年臺灣解除「戒嚴法」之後,臺灣的社會力量獲得解放,地區性的社會需求逐漸受當局的重視,不再將地區性的草根力量與空間想像視為危逆,政策的開放也鼓舞了這股力量。1996年,臺灣文化建設的政策順應了這股力量,開始具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政策,臺灣的建築發展因此有了新的想像及作為。

  最明顯的例子是,出現了應地區性需求而產生的公共建築及城市空間,如宜蘭縣政中心(象集團,2004年),礁溪鄉公所(黃聲遠,2005年)及宜蘭火車站前丟丟銅廣場(黃聲遠,2008年),宜蘭三星鄉展演廣場(黃聲遠,1999年)。

  臺灣建築師公民意識覺醒比大陸快

  南方都市報:雖然臺灣建築也存在很多問題,但在建築公民意識的覺醒及建築的社會意義的探索上,臺灣的反應比大陸快很多。

  吳光庭:近些年,臺灣出現了建築師直接為草根階層服務的「社區建築運動」,還有很多建築師還在建築重塑地方公共空間的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

  在「社區建築運動」中,很多建築師直接為草根階層服務。如謝英俊在「9·21」震災後投入為解決弱勢族群居住權上所做的努力,黃聲遠及黃瑞茂在其人生有限的黃金歲月中,選擇了以建築專業可為投入的單一地區,做長時間的「蹲點」投入,從而具體改變了如宜蘭及淡水部分重要地區的環境。

  臺灣建築師還在重塑地方公共空間的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如「9·21地震教育園區」(丘文杰+莊學能,2007年),將當地的震災實景保留,透過建築設計再現成具情境教育敘事的空間特色,使得參觀者在情境空間中感受環境教育的真實感。

  這些實例都說明了建築師在建築設計態度上的超越,這才是形成實質環境品質提升及改善的關鍵所在。

  南方都市報:據我的觀察,在很多關於臺灣建築的展覽中,我們很少看到宏偉的地標性建築。

  吳光庭:這問題牽涉到對建築師專業工作性質及對建築的認知。在「9·21」震災之後,對許多曾直接參與災後重建的建築師及相關專業工作者而言,重塑公共空間,並以此對「何謂公共」提出質問與反思,是專業上一種「有意義」的自我認知,可以在為完成建築設計所需的專業表現上有更完整的態度,尤其當建築設計的議題上有社會價值或公共使用傾向之時,重塑公共空間所能彰顯的社會人文關懷將比一般傳統的建築在觀念上更廣泛。

  今年或是中國建築的分水嶺

  南方都市報:「社區建築運動」肯定不是建築師或其他一方的力量可以形成的,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在這場運動中,是不是政治氣候、民眾意識、和建築師職業意識的轉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吳光庭:是的。臺灣自1988年以來,社會中產階層在環境議題上開始「自覺」,這與學院中長期形成的「本土關懷」相結合,這才形成草根社區運動。草根社區運動的主張,在臺灣向來是被各政黨重視的問題,大家必須在執政的過程中努力實踐其承諾。因此,當局、民眾及建築師在面對「建築」的公共議題時必須維持彼此角色上「共同參與」。「開放協商」是重要的,更關鍵的重點在於必須要讓政治來服務社區與建築。

  南方都市報:有人說臺灣「9·21震災重建」,是臺灣建築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吳光庭:臺灣的青壯代建築師經過這事件之後,開始有比過去更為清晰的社會意識。但要強調的一點是,在此之前的「社區建築運動」,是臺灣在草根社區建築實踐的重要啟蒙。

  「社區建築運動」無形也無意之中為「9·21震災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果這項經驗是成功的,這只是告訴我們有意的社區關懷將會形成無形的社會價值。

  南方都市報:今年中國出現了5·12大地震,這也讓中國的很多建築師開始覺醒,或許這也會成為中國建築發展的分水嶺。

  吳光庭:完全有可能。今年中國發生的幾件大事為這種轉變提供了契機。今年的某個時期,整個國家、所有的人對建築的熱情都集中在那幾個奧運會的地標建築上。但5·12地震發生了,政府、民眾、建築師忽然間發現還有那麼多鄉村、學校被完全忽視了。5·12地震或許能引發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促進建築師公民意識的覺醒,讓大家去關心我們過去長期忽視的問題。

  人物簡介

  吳光庭,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建築評論家,2007香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1982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學位。上世紀90年代初曾任《雅砌》雜誌創刊總編輯,該雜誌以精闢的角度與嚴格論述的方向,將臺灣的建築類雜誌予以現代化。

(責任編輯:李巖)

相關焦點

  • 土包子與蝨目魚——拼經濟傳遞臺灣草根階層最強音
    拼經濟是現下臺灣草根階層最強烈呼聲,順勢而為者能贏得支持:一個貶義詞「土包子」施於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卻讓基層人氣愈發在他身上聚集;國民黨臺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謝龍介煎蝨目魚力挺基層農漁民,民調支持度亦得以領先對手。
  • 時代建築 | 2017年第4期 | 設計作品 | 吳光庭 | 可見的建築再造與可視的空間:臺北「富藝旅」舊屋改造設計評論
    馮琳、鬍子楠以現象學的視角觀察張應鵬的蘇州相城基督教堂,分析了建築師在設計中對於科學理性、人神關係和主體體驗的反思,以及設計中反映出的宗教空間對回歸生活世界的探討;張婷分析了王方戟的七園居圍繞骨架、功能、場地、體驗的設計過程;相南分享了叢林旅店——齊雲山樹屋的設計體會;王暉以「距離感」為核心討論了日本大小建築事務所在杭州的雲樹酒店的設計;吳光庭以時間軸為脈絡分析了郭旭原和黃惠美的臺北「富藝旅」的改造設計
  • 泰國需要徹底政治改革 草根階層渴望更多話語權
    草根階層希望通過示威遊行爭得更多話語權  簡單來說,泰國農村的草根階層希望通過示威遊行等活動,爭取在政府中能有更多話語權。他們的活動遭到泰國國內精英分子的反對,包括富人、軍方成員和政府官員等。  「紅衫軍」成員大部分是來自泰國農村的貧困人群,主要來自泰國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在選舉期間,他們構成了大部分的選民力量。
  • 37位臺灣知名建築師獲大陸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
    中國臺灣網1月7日北京消息 國臺辦今天上午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司長、全國註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主任王素卿,首先介紹了有關臺灣知名資深建築師評估認定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
  • 37名臺灣知名資深建築師獲大陸執業資格
    她表示,上述取得大陸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的臺灣建築師,符合條件的可以根據大陸有關政策和法規到大陸申請註冊、執業。  王素卿介紹說,為促進海峽兩岸建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原人事部、原建設部、國務院臺辦於2006年12月聯合發布了《關於允許臺灣地區居民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
  • 「草根」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草根,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grassroots 草根階層,平民百姓Why shouldn't ordinary people
  • 大陸方面將允許臺灣建築師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
    ,人事部、建設部、國臺辦聯合發布《關於允許臺灣地區居民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從2007年起,允許臺灣地區居民參加大陸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並對臺灣地區部分資深建築師開展一次性評估認定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的工作。
  • 臺辦介紹臺灣建築師評估認定工作進展並答記者問
    為促進海峽兩岸建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原人事部、原建設部、國務院臺辦於2006年12月聯合發布了《關於允許臺灣地區居民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131號)。2007年我們向臺灣地區居民開放了大陸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同時就臺灣地區部分知名資深建築師的評估認定工作與島內業界進行商討。
  • 臺灣建築師與廈門小學生的建築手繪課之約
    臺灣資深設計師曹登貴指導小朋友畫圖。供圖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黃媖露老師告訴記者,今年四月,臺中市建築師公會首次來廈進行廈門鄉村建築參訪活動,該機構理事、臺灣建築師劉文杰聽說華大舉辦這一公益研學活動,熱心向她引薦另一位臺灣資深建築師曹登貴,願為公益研學活動助一臂之力。
  • 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一行參訪青島
    中國臺灣網2月6日青島消息 2月5日、6日,臺灣著名建築師李祖原一行4人來到山東青島進行了為期2天的參訪考察活動。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在黃海飯店會見了客人一行,青島市委副秘書長、臺辦主任田雲南參加會見。
  • 李祖原等臺知名建築師獲大陸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
    經註冊後,就可以在大陸開展建築工程服務工作。」  七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辦例行發布會。王素卿受邀介紹臺灣知名資深建築師評估認定工作的最新進展。  王素卿說,原人事部、原建設部、國務院臺辦於二00六年十二月聯合發布《關於允許臺灣地區居民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國人部發[二00六]一百三十一號),促進海峽兩岸建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交流;二00七年,我們向臺灣地區居民開放了大陸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同時就臺灣地區部分知名資深建築師的評估認定工作與島內業界進行商討。
  • 訪阮慶嶽:肩負臺灣女性建築史脈絡的王秋華建築師
    事務所至今開業已達35年,對臺灣建築界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並於今年(2019)以94歲高齡獲得第21屆臺灣文藝獎的肯定。 為此,欣建築展開王秋華建築師特輯,本篇為特輯首篇,專訪建築評論家阮慶嶽教授,請他談談王秋華女士本次獲獎之意義,並由此延伸探討與其同時期之臺灣建築師及建築發展。
  • 臺灣「村落文化節」:來自草根的狂歡(圖)
    原標題:臺灣「村落文化節」:來自草根的狂歡(圖)   17至21日,由臺灣「文化部」主辦的「社造20——村落文化節」在臺北松山文創園舉行。   本次文化節以「擁抱溫潤的泥土」為主題,呈現20年來臺灣社區營造的豐碩成果。活動期間,來自全臺各地逾百個社區的2000多名居民,一起用筆寫下對未來的期許:「臺灣社造不斷電。」   據介紹,本次文化節分為三大展區,包括「社造希望館」、「多元特色館」及「村落大街」。
  • 一位臺北建築師眼中的中國城市問題
    相對於前述都會區域的浮現,大部分鄉鎮常住人口顯著降低,表現為農村空心化。這一人口結構的變化,其最大特點就是直接源自國家政策的結構性轉變:這一過程與全世界過去的都市化經驗並不完全一樣,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全球化。
  • 臺灣知名建築師李祖原
    臺灣建築師李祖原。新華社駐臺記者 徐然 攝  近日,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了臺灣建築師李祖原。作為「世博會——臺灣館」、「臺北101大樓」、「北京——盤古大觀」等知名建築的設計者,做了一輩子的建築設計,李祖原有著自己獨特的建築哲學。  好房子的標準  他認為,要做中國的建築,必須了解中國的文化。
  • 「兩岸合伙人」草根創業平臺呼之欲出
    一提起臺商,許多人腦海中閃過的都是類似郭臺銘、鴻海集團等臺灣知名企業家或是大型企業,而草根臺商群體極少進入大眾關注的目光。其實,正是眾多的草根臺商把蚵仔煎、滷肉飯、牛軋糖等這些臺灣島內小吃、伴手禮帶到大陸來,也是他們用最傳統、最民間的經營模式融入大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 明星建築師「入侵」與貝聿銘的東海大學 臺灣筆記(下)+視頻
    有方特此揀選了兩位途中的精彩講解與大家分享,整理筆記分兩次發布,此為(下)篇:明星建築師「入侵」與貝聿銘的東海大學。「中國現代建築運動」與黃聲遠的「宜蘭夢」 | 臺灣筆記(上)(點擊藍字查看臺灣筆記上篇)。
  • 廈門在臺首設「人才服務驛站」 將對臺人才服務直接送到臺灣人才...
    廈門在臺首設「人才服務驛站」 將對臺人才服務直接送到臺灣人才「家門口」
  • 高縣農會領導階層發起「臺灣農民黨」獲準成立
    高縣農會領導階層發起「臺灣農民黨」獲準成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2日 14:05 來源:中評網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由高雄縣農會領導階層發起成立的「臺灣農民黨」,「內政部」已於7月9日發出核備文,成為臺灣第128個政黨。
  • 格寧斯專訪| 知名臺灣建築師徐偉翔
    *建築師徐偉翔先生,圖片來自口日田建築師事務所(KRT).無需太多複雜、張揚的元素,完美呈現低調的奢華。例如:電視對於國內和臺灣的客戶很重要,而西方人幾乎不看電視,成為了不必要的需求。另外,西方設計,門可以對著廚房,而中國有著不同的文化,卻不能使用類似設計。例如,沙發和床的不同設計擺放方式,中西方也有這很大的差別。國內的客戶多數都會遵循著中國的風水和生活習慣而來設計自己的家,而西方的客戶亦如此,這是地方文化對於個體的影響重要表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