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媒體記者在盧比揚卡地鐵站採訪。新華社記者魯金博攝
2010年3月29日,俄羅斯首都遭遇「血色星期一」。
當天,世界上最繁忙地鐵之一的莫斯科地鐵正處在周一的客流最高峰期,車廂內擠滿乘客,40分鐘內接連發生兩起惡性恐怖爆炸事件,至少造成38人死亡、65名受傷,其中30人傷勢嚴重。
40分鐘內兩次恐怖爆炸
一大早,周日凌晨剛剛進入夏令時的俄羅斯百姓剛開始進入新一周的工作。作為莫斯科市內「最準時的交通工具」,地鐵自然是許多上班族的首選出行方式。
莫斯科時間早晨7點52分,駛入盧比揚卡地鐵站第二道線的一列地鐵的第二節車廂發生爆炸。
盧比揚卡地鐵站緊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總部。聯邦安全局前身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
正當消防和救援人員乘坐10多輛救護車趕往事發現場之際,8點36分,同樣位於「紅線」地鐵線路上的文化公園地鐵站裡,第二道線上一列地鐵的第三節車廂發生爆炸。
文化公園地鐵站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花園環線旁邊,距俄外交部、俄新社等重要機構僅幾步之遙。
當地一度傳出發生第三起爆炸的說法。莫斯科官員隨後澄清說,這不屬實。
「作為莫斯科人,我感覺在這裡生活沒有安全感」
身為盧比揚卡地鐵站爆炸的目擊者,俄新社記者亞歷山德拉·安東諾娃稱,「我當時非常震驚。爆炸的巨響將我震得都要聾了。一開始,我沒明白這是一起恐怖事件。但當看到煙霧的時候,我明白是發生了爆炸。」
安東諾娃乘坐另外的地鐵列車抵達俄新社總部附近的文化公園地鐵站。她剛從地鐵站出來,這個地鐵站也發生了爆炸。她心有餘悸地感嘆道:「我很幸運躲過了劫難。」
一些目擊者說,爆炸發生後,人們在濃煙中慌亂地四處逃生。
國家電視臺播放的畫面顯示,地鐵站內的乘客表情驚恐,絕望地抱著頭,地上屍體橫七豎八,地鐵通道內滿是煙塵。
盧比揚卡地鐵站外,逃過一劫的莫斯科市民紛紛打電話給親友報平安,致使通訊一度不暢。
一名在附近賣報紙的女性說,爆炸沒有引起大規模恐慌,但一些乘客剛逃出來時驚魂未定。「一個男人哭了。他雙手交叉抱在胸前,不停地說,『感謝老天,我還活著』。」
一名俄羅斯中年婦女對記者說,兩個地鐵站的爆炸「是同一伙人幹的……作為莫斯科人,我感覺在這裡生活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