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世界裡,小世界是宇宙最小的世界單位,小世界之上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再往上還有世界種、世界海。
無數無量個世界海聚集在一起,便構建成了整個宇宙。
在茫茫宇宙中,小世界的確很小,甚至不及一粒微塵。但在這一粒微塵裡,有一日一月,有九山八海,有地、金、水、風四輪,有欲界「六重天」,還有四大部洲的億萬眾生。
四大洲位於小世界的中心、須彌山的外圍,分別由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佑護。
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護持東勝神洲。據說該洲的眾生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只有音樂才能教化,所以持國天王的法器是四弦琵琶。
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駐守南瞻部洲。南瞻部洲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出生地,雖然文明,但「貪淫樂禍,多殺多爭」,唯有斬斷慾念,方可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是故增長天王手仗一柄寶劍。
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紅色,掌管西牛賀洲。相傳西牛賀洲不貪不殺,養氣潛靈,人人固壽。廣目天王手纏赤龍,巡視天下,但凡遇見妖魔,即刻以龍收服。
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護佑北俱盧洲。居北俱盧洲者性拙情流,無多作踐。多聞天王右手持寶傘,護佑屬民不受傷害,左手握銀鼠,為眾生尋得資糧。
作為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常被寺院供奉於天王殿內,被稱為「四大金剛」,但作為印度教的二十諸天,他們的存在遠比佛教更久遠。
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教誕生以後被吸納入內,成為佛教護法。四大天王名列二十諸天第三到第六位,法力與地位原本僅次於印度教頂級大神「梵天」與「帝釋天」之後。
從世界第三的強大存在淪落成一個宗教的護法,四大天王顯然是被「降級」了,但這種降級還遠沒有結束。
佛教傳入中土以後,四大天王也來到華夏大地,但被貼上了神佛界保安的標籤,地位相當卑微。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他們作為低級打手,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曾與之交手,結果被其打的落花流水,顏面盡失。
到了明清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之中,四大天王又被寫成了「魔家四將」,即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作為商紂的四名大將,任佳夢關總兵,他們又被稱為魔家四兄弟。
魔禮青排行老大,長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須如銅線。他手持青鋒寶劍,揮劍帶風,風內暗藏萬千戈矛,人若觸碰即刻化為齏粉。
魔禮紅排行老二,手持混元珍珠傘,傘撐開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傘轉時乾坤晃動,可收對方法器與兵器。
魔禮海排行老三,他的法器為地水火風琵琶,又稱碧玉琵琶。琵琶上裝有四條弦,撥動弦聲,風火齊至,無人能擋。
魔禮壽排行老四,雙手持鞭,且囊中有一物,形如白鼠,牙利能飛,兇猛異常。它能變大小,盡食人心。
魔家兄弟在與西周闡教門人比武鬥法時盡皆戰死,之後被姜子牙敕封為天庭正神,守護四方天門,又專司掌人間的風調雨順。
至此,四大天王從印度教的至尊大神,降級為中國民間的普通神靈,完成了他們的中國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