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世界頂級博物館之鎮館之寶(二)

2021-02-21 一次ONCE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梵蒂岡博物館,從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到日本的京都國立博物館……

這些世界頂級的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早在公元5世紀就有了雛形。16世紀時,博物館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

梵蒂岡博物館,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大都是無價之寶。


 

博物館本來是羅馬教皇的宮廷,後來被改造成為了梵蒂岡國家博物館。主要以收藏藝術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藝術精髓,如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都藏於此,十分值得一看。同時,對於愛好考古的朋友來說,館內對於一些古希臘、古羅馬文物的收藏同樣值得研究。當然,除了裡面的藏品,博物館本身的建築風格也很值得稱道。

 

鎮館之寶: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

西斯廷小教堂

梵蒂岡博物館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牆壁上保存有米開朗基羅花費4年時間繪製的著名壁畫《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而久負盛名。

西斯廷小教堂裡著名的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據說最近有醫學家研究發現,教堂中的許多畫中隱藏了解剖學密碼。比如,在一幅名為《創造亞當》的畫中,上帝的背後其實是一隻巨大的肺,而亞當背後的樹則象徵著支氣管。

拉斐爾畫室

拉斐爾作為與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齊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畫家,博取眾家之長,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獨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圓潤、柔和,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

可惜的是他只有短短37年的生命,從25歲進入教廷工作、26歲成名,到37歲去世,他人生最輝煌的12年一直只在一個地方工作,即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畫室。

 

 

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是日本三大國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並陳列著日本及整個東洋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該館的藏品多達89000件,其中有近100件國寶,500多件國家指定的重要文物。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由象徵日本歷史的建築物構成,歷來被稱之為"美術館建築與博物館建築的博物館"。主館中分類展出了日本美術品、出土文物、工藝品。東洋館中陳列著亞洲、埃及等地的美術品和考古文物。

另外法隆寺寶物館中收藏有7至8世紀奈良法隆寺中的寶物約300件。館內時常舉辦以某一專題為中心的"專題展覽"以及跨學科的展覽。已經百歲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著名的上野公園附近,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館藏珍品約10餘萬件。4個藏館內的常設展不僅涵蓋了日本2000餘年歷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時記錄了亞洲地區其他主要國家的歷史。

鎮館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高達87000多件,館藏種類從書畫、雕塑、器物、織品、書籍、刀劍、金工等,鎮館之寶有「普賢菩薩像」、《松林圖屏風》、狩野派宗師狩野永德的《檜圖屏風》。

 

普賢菩薩像

普賢菩薩是乘坐在白象背部所安置的蓮華座上,慈目垂視,雙手合十。白象以鼻卷持著一株紅蓮華,頭頂上並站有三軀化生人物(諸佛、菩薩等為救濟眾生而化生成的人物)。菩薩頭頂上方畫有花朵所交織而成的華蓋,其兩側亦有花朵曼妙地飄蕩翻落下來。菩薩和白象的身體以澄澈透明的白色塗畫,輪廓則以細而淡的墨線詳加勾勒,並以朱紅色略施暈染。

菩薩所穿著的天衣和臺座等部分,施以石青、石綠、土黃、丹紅、朱紅諸色及金箔,並且還運用所謂截金技法,亦即將切成小細片的金箔貼飾於畫上。截金紋樣的技巧是極為精密而細緻的。儘管普賢菩薩畫象為數甚多,但此圖確實是屈指可數的一件傑作,同時也是平安時代後期和風化佛畫的典型畫例。

 

《松林圖屏風》

《松林圖屏風》,安土桃山時代的畫師長谷川等伯的代表作,是近代日本水墨畫的代表作品之一,被稱為「讓美術歷史上的日本水墨畫實現了獨立」。《松林圖屏風》繪製年份不詳,長谷川等伯的畫風變遷於文祿2-4年(1593- 1595年)左右,推定應為其50多歲的作品。該品被定為日本國寶,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松林圖》水墨墨色使用巧妙,構圖簡潔明快,用筆生動活潑,水霧濃鬱飄緲,氣魄豪壯爽朗,既得中國水墨畫筆墨之精要,又不失日本繪畫的獨自性格,因之,此作在日本繪畫史上反響極大,在一個時期內,打破了狩野派獨攬達官貴人家庭障壁畫製作的地位,形成對峙的局面。

《松林圖》的畫面整體瀰漫著霧氣,表現松葉及地面的用筆粗放。左面屏風的松林延續至右端雪山為止的畫面深處,而在右面屏風上,兩組相對的松林互呈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若觀者步入畫中微寒的濃霧中,彷佛黑色的松影會顯現,而發覺自己為松林所圍繞,並隱約可見遠山的山頂。此種寂靜無聲、宛如永遠留住一瞬間體驗的光景,可說是個到達了寂寥境界的世界。


 

狩野永德《檜圖屏風》

狩野永德創造了一種以金地、濃彩為特色的屏風畫。它以水墨勾勒作輪廓。屏風畫從整體看富麗堂皇,構圖雖不複雜,卻氣勢磅礴,為室內平添一種精神氣氛。

 

桃山時代的武將為了炫耀其宅第的豪邁與威嚴,常喜歡在屏風上畫雄鷹、鳳凰、龍虎、獅子、犀牛、麒麟等猛禽異獸形象,用以象徵主人的權勢。在武將法制中有所謂威懾庶民之說。這種題材的屏風畫可算是這種武權政治的精神反映。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文物近七十萬件,珍寶眾多,對於「鎮館之寶」的界定和選擇一直頗有爭議。知名度較高的,人們普遍認為是「鎮館三寶」的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清朝晚期的工藝品,尺寸很小,長只有18.7釐米,是棵「小白菜」。材料用的是雲南緬甸一帶的綠玉,色澤青白,寓意「清清白白」,菜上有螽斯蝗蟲兩隻蟲子,寓意多子多孫。這本是個插件,白菜幫子插在一個木託上,相傳是光緒瑾妃的陪嫁。

肉形石僅有5.7釐米高,是一個帶有成層色條的類玉石,工匠在頂上染色打孔,造成類似紅燒肉的視覺效果。

那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究竟是哪些呢,小編才疏學淺,只能多方查找資料,給大家介紹幾件文物,其它的得交由大家自己去判斷了。

青銅器類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專門展出的青銅器「毛公鼎」毫無疑問是極品。毛公鼎是中國銘文最長的青銅器,上面有499個字,在商周時代算是超長篇的文章了,以前的青銅器都是論字賣價,一個字多少兩銀子,字多了單算,像毛公鼎這樣的堪稱無價之寶了。

西周   毛公鼎

 

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釐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毛公鼎繫於清代末葉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後,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國2800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500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7000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又令毛公族人擔任禁衛軍,保護王室,最後頒贈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

由內容推測,毛公鼎應鑄於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時,其銘文是可凌駕於〔尚書〕的一篇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也因此毛公鼎可稱是舉世的瑰寶重器。

 

書畫類

中國文物一般有幾大類: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其中最難以展出的就是書畫。因為中國的書畫都是在紙或者絹上繪製的,所謂紙壽千年,就是說它們都是有壽命限制的,無法像玉器和青銅器那樣千秋萬代地保存下去,時間一長就會發黃髮黑,變得容易損壞。哪怕在展廳裡也是一樣,因為光照本身就是威脅,光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照射就是對紙面的轟擊,時間長了損害明顯。

 

偏偏臺北故宮最珍貴的文物裡,十件能有七八件是書畫作品。這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藝術就是要靠書畫來表現的。好比說晉代王羲之寫《蘭亭序》,唐代顏真卿寫《祭侄文稿》,宋代蘇東坡寫《寒食帖》,都是紙上的筆墨功夫。這三篇號稱天下三大行書,除了《蘭亭序》真跡早已失傳外,另外兩個都在臺北故宮。

唐   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真跡,天下排行第二行書

 

《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釐米,橫72.3釐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蘇軾黃州寒食帖

(蘇軾代表作,後有黃庭堅跋,可與王羲之蘭亭及顏真卿祭侄並列三大行書)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兩首寒食詩,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後。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張氏取之邀黃庭堅觀賞,並書一則題跋,與原跡可謂互為輝意映。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北宋範寬溪山行旅圖

(範寬真跡,有東方蒙娜麗莎美譽,被稱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此圖描繪溪山行旅,氣勢雄偉,體現出北方山水畫派堅凝雄強的特點。畫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別代表前、中、後的距離,極富空間感。畫面的落款隱密地寫在主峰左側的一劍遠峰之中。

 

《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為範寬的代表作,樹葉間有「範寬」二字題款。歷代評論家對此畫稱讚備至。徐悲鴻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範寬(約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善畫山水,重視寫生。為人風儀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雄闊壯美,墨韻濃厚,筆力鼎健。晚年卜居終南、太華,置身自然,盡得畫意。其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黃公望代表作)

 

《富春山居圖》,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瓷器類

臺北故宮裡有一項堪稱世界第一的收藏,那就是瓷器。中國瓷器以北宋的汝窯為尊,現在全世界有據可查的汝窯瓷器大約有七十件,臺北故宮一共有21件,是全世界收藏汝窯最多的博物館。汝窯是北宋末期的御用官窯,因窯址地處汝州而得名。北宋自真宗朝以後,百年無事,經濟繁榮,皇室的文藝情趣也隨之登上中國歷史最高峰,富貴張揚之物不再被看重,轉而追求溫潤內斂。汝窯匠人為了迎合皇室的需求,直接用瑪瑙做釉,燒出來的瓷器顏色溫潤如玉,內斂之極。瑪瑙做釉聽來不可思議,但其實瑪瑙本就是一種矽酸物質,叫二氧化矽,完全可以用來制釉。

 

汝窯工藝難度高,燒制年代短,所以留下的傳世品也就特別稀少,精品更是寥若晨星。而臺北故宮收藏了兩件極品,第一個是個水仙盆,它是傳世唯一一件不開片的汝窯。汝窯以無開片為最佳,但舉世僅此一件完整器,且光亮如新,真神品也。此器於1935年在倫敦展出,被收藏家大衛德爵士認為是仿品,原因就是它獨一無二,前所未見。

 

第二個極品是蓮花溫碗,同樣是傳世孤品。碗是瓷器中極不好保存的一個門類,留下一百個盤子,未必能留下一個碗來。這個溫碗保存完整,狀若蓮花,釉色純淨,口沿薄釉處可以看見淡淡粉紅顏色,韻味十足,是北宋陶瓷藝術的出類拔萃之作。

 

北宋  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汝窯無紋片的唯一傳世傑作,造型優美)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北宋宮廷御用瓷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6.9cm,橫23cm,縱16.4cm,口徑23cm,足徑19.3×12.9cm,重670g,橢圓形盆,侈口,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寧靜開朗,純潔無紋片,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

 

宋徽宗執政時期,汝窯是其燒造史的全盛時期,其產品胎質細膩,灰中泛黃,俗稱「香灰胎」,汝瓷釉面有細微的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

 

北宋  汝窯蓮花溫碗(汝窯代表作)

 

此碗呈十瓣蓮花式,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有細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極細,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

汝窯蓮花式溫碗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隨佛教之傳入而盛行,爾後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性,寓意廉潔,廣為各類器所採用。本器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柔婉約,高雅清麗。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汝窯曾為宮中用器,因採覆燒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宮中命汝州燒造青瓷」之舉,汝窯之入選,支燒滿釉應是原因之一。支燒另一用處為防止器底塌陷,汝窯所用支釘細小,所留釘痕狀似芝麻,器底五支釘痕即是,也就是俗稱的「芝麻釘」。釉面細碎紋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蓮花溫碗,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頁面,即可註冊成為「一次ONCE」會員。

2016年,我們開啟了公眾號「一次ONCE」,想和大家一起發現世界,探索世界,找到能丈量地球屬於自己的尺子。周一至周六每日更新,比小眾更自我的全球旅遊路線規劃。

「我進入世界,去見識它」

—— —— 敬請期待 —— ——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世界四大博物館及鎮館之寶
    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羅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羅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銘。  羅浮宮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各大博物館中牽引了人們最多目光的「鎮館之寶」,又是怎樣誕生的呢?本期「藝術」,聚焦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編者全世界的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往往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和尊重,為人們津津樂道,是公眾進入博物館中不得不看的展品,對於初到博物館的公眾來說更如此。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各大博物館中牽引了人們最多目光的「鎮館之寶」,又是怎樣誕生的呢?本期「藝術」,聚焦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編者全世界的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往往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和尊重,為人們津津樂道,是公眾進入博物館中不得不看的展品,對於初到博物館的公眾來說更如此。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文|老馬談收藏我們知道世界上流傳著很多文物,大多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其中被西方媒體公認的世界四大著名的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於是西方媒體評論出來的,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院沒有上榜也情有可原。今天就有老馬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世界四大博物館麗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相比於中國故宮的國寶,你更喜歡哪一個?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文|老馬談收藏我們知道世界上流傳著很多文物,大多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其中被西方媒體公認的世界四大著名的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於是西方媒體評論出來的,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院沒有上榜也情有可原。今天就有老馬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世界四大博物館麗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相比於中國故宮的國寶,你更喜歡哪一個?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主要作品有:《博物館裡的活色生香》《博物館裡的巔峰對決》等。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這尊國寶相比,你更喜歡哪個?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羅浮宮羅浮宮是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裡面有著多達40萬件的精美藝術品,涵蓋了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羅浮宮最初是法國王室的宮殿,後來被弗朗索瓦一世用來存放收集來的各種藝術珍品,此後隨著歷屆王室的收集和填充,羅浮宮徹底成為了藝術的寶庫。羅浮宮最負盛名的藝術作品同時也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就是《蒙娜麗莎》。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主要作品有:《博物館裡的活色生香》《博物館裡的巔峰對決》等。  本文我們約請姜松老師為全國廣大讀者推薦「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圖文很長,不能一口氣讀完,讀者可慢慢品味。  對於熱愛文明史與藝術史的朋友們,利用世界各大博物館資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4】
    俄羅斯國立埃米塔什博物館   1863年開放,位於聖彼得堡,原本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博物館。   鎮館之寶: 《伏爾泰坐像》   冬宮,又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 盤點世界著名的四大博物館 看看它們的鎮館之寶
    春節隆隆烈烈的來了,館長今天來個大盤點,一起跟著館長去看看世界著名的博物館,看看它們的鎮館之寶,收穫不一樣的感受。 大英博物館 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羅塞塔石碑》
  • 陝西頂級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這陣容在全國沒幾個省份能媲美
    館藏文物極為豐富,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堪稱全國一流。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頂級文物,在陝西是絕對的第一。放眼全國,也是毫無爭議的第一流。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達到171.795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62件,國寶級文物多達18件。
  • 世界頂級10大豪車之首!僅存1臺,號稱全球最貴,博物館鎮館之寶
    雖然說現在汽車已經作為一種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走進千家萬戶,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那麼世界上最貴的頂級十大豪車到底是哪些品牌的哪些車輛?有一輛車被稱為是全球最貴的車輛,售價已經高達人民幣15億元左右,而且還是博物館當中的鎮館之寶帕加尼Huayra可以稱得上是義大利,最為著名的頂級跑車,這一款車型在動力方面更是不得了,其所搭載的是一款6.0升v12的,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在巔峰狀態之下爆發出接近700匹的馬力,百公裡加速只需要短短的3.1秒即可完成,在國內的售價約為
  • 世界五大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今天來看看世界最頂級的五大著名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搜狐新聞
    俄羅斯國立埃米塔什博物館 冬宮,又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
  • 世界上最出名的博物館鎮館之寶,你知道幾個?
    一說到博物館,迎面撲來的就是一股濃鬱的文(fa)化(mei)的氣息,有很多博物館都因為其獨有的鎮館之寶而名冠天下,熟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能夠讓自己顯得頗有文學素養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8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 純鈞之劍尊貴無雙千年一現驚豔世人」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現珍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與曾侯乙編鐘並列為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