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世紀開始,為了解決美洲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西方殖民者開始向美洲大肆販賣黑人。他們從歐洲出發,攜帶著槍枝、布匹,向南航行至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採用直接交換,或挑起部落爭端等方式,獲取大量黑人奴隸。然後將大量黑人塞進狹窄的船艙,向西橫渡大西洋,把黑奴賣給北美的白人奴隸主,最後滿載著北美的各種原材料返回歐洲。由於整個航程大致是一個三角形,所以黑人奴隸貿易,也被稱為三角貿易。
最早經營三角貿易的國家是歐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由於西葡的殖民地主要在中南美洲,他們販賣黑人的目的地也是中南美洲。後來隨著西葡的衰落,英國人撿起了西葡的衣缽,開始大肆向北美販賣黑奴。通過三角貿易,奴隸販子們賺得盆滿缽滿,美洲的奴隸主也得到了大量黑奴,歐洲的工廠主也獲取了大量美洲原材料,可謂多方共贏。
所以英國政府不僅沒有制止三角貿易,反而默默支持,在英國的默許下,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加入了奴隸販子的陣營。根據資料記載,英國人約翰霍金斯從獅子山裝運奴隸,返航之後便進入了樸茨茅斯的富裕階層。由於利潤高得驚人,英國的貴族和官員也紛紛對奴隸貿易進行投資。就這樣,在英國官方的大力支持下,奴隸貿易在英國蓬勃的展開了,甚至超過了曾經的西葡兩國,一時之間,大西洋上的奴隸船,清一色都是英國旗幟。
幾百年間,英國把大量黑人販賣到了北美,英國從中收穫了巨額財富,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和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幫助英國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黑奴貿易也為北美殖民地的開發提供了大批廉價勞動力,促進近代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也就是說,現在英國和北美的發達,也有這些黑奴的功勞。但這些黑奴的後裔,不僅沒有得到尊重,反而卻遭受了很多歧視,從而引發了北美的黑人的問題。
在很多人眼中,產生這些黑人問題的根源,自然是當年英國向北美大量販賣黑人。黑人和白人屬於不同的種族,難免就會產生對立和歧視,如果英國當年向北美販賣白人,種族對立的情況或許就會小很多。就比如英國最早佔據北美時,曾向北美流放大量英國罪犯,充當白人奴隸,現在這些白人奴隸的後裔已經融入了北美白人社會,沒準現在一些歧視黑人的白人,祖上也可能是白人奴隸。那麼當年英國為何沒有販賣白人奴隸呢?主要是歐洲的白人罪犯有限,不過並非只有歐洲有白人,東方的印度人,其實也是白色人種,而且印度人口眾多,還是英國殖民地,那麼當年英國向北美販賣黑人,為何不販賣印度人?
首先任何人,無論多麼偉大,都有時代的局限性,當時的英國人主要是追求利益,以及補充勞動力,不會想到後世的黑人問題,所以在黑人和印度人之間,英國只會選擇販賣黑人。
具體有三個原因。第一印度位於亞洲。英國販賣黑人,都是私人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此這些奴隸販子不惜成倍超載,造成了很多黑人死於狹窄的船艙。非洲位於歐洲以南,和美洲隔大西洋相對,奴隸販子們販賣黑人,距離較近,而且順風順水,但印度位於亞洲,距離較遠,顯然不符合奴隸販子的利益。
第二,印度也是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北美一樣,英國對印度的定位也是原料產地,印度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作物甚至可以一年三熟。所以印度也有很多英國人開辦的種植園,這些種植園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也就是說,印度和非洲不同,並沒有被大量販賣的空間。
第三,販賣黑人更容易。英國奴隸販子獲取黑人,大多是通過直接購買或交換的方式,從非洲的部落頭領手中直接獲取黑奴,有的部落頭領甚至還有裝船服務,直接把黑奴裝進奴隸販子的船艙,不僅省時而且省力。但販賣印度人,則需要奴隸販子自己出錢招募或者自己抓捕,顯然不如販賣黑人容易。所以基於這些原因,英國並沒有向北美販賣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