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後一天,恒生指數跌0.46%,報28189.75點,但全年累計上漲9.07%。
2019年最後一天,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了迎接2020年視頻短片。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希望,願社會早日復和,市民融洽相處,香港可以重新出發。
過去一年,伴隨修例風波的是急劇下滑的各項經濟指標,香港全年經濟負增長已成定局。特區政府已經公布四輪紓困措施,包括商用車燃料補貼,旅行社現金獎勵,貧困居民補貼以及對中小型企業的費用減免等。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的各項經濟指標,也許能清晰地看到,香港經濟的倒退是如何發生的,走出困境,香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旅遊業步入寒冬,訪港旅客跌幅超四成
剛剛過去的2019年聖誕節,從12月21至24日,出入境香港的實際總人次為322.13萬人,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26.4%。其中,內地遊客的出入境人次跌幅更大,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56.8%及55.9%。
看一年的數據,訪港旅客數在2019年6月中旬之前,相比上年同期都是正向增長的,隨著6月暴力活動的發生,7月的訪港旅客人次應聲下跌5.3%,8月跌31%。
訪港旅客跌幅在10月擴大至43.7%。中國內地訪客下降尤其嚴重,10月比上年同期減少45.87%,跌至251萬人。而2018年所有訪港旅客中,近八成來自中國內地。
香港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說,10月1日至10月6日「黃金周」的入境人數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6%。他計算出這期間訪客人數下降至少帶來28億港元虧損。
旅遊受挫後,消費備受打擊
旅遊業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儘管2018年旅遊業只佔經濟規模的4.5%,但卻提供了22.5萬個工作崗位。與旅遊緊密相連的還有零售、餐飲、酒店、交通運輸等消費行業。
2019年10月香港的零售額臨時預估值為301億港元,同比下跌24.3%,連續9個月下跌並創最大單月跌幅,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下降得還要厲害。
高檔商品需求出現急剎車,珠寶首飾類同比跌幅高達43%。瑞士手錶在11月對香港出口額同比減少27%,降至2.11億瑞士法郎,已連續8個月低於上年業績。瑞士鐘錶協會表示,由於局勢不穩定,部分企業正在考慮裁員和關閉門店。
餐飲業失業率達到六年來的高位
從行業來看,普通員工受影響最大的還是餐飲業。第三季度食肆總收益按年實質下跌13.6%,為2003年第二季度非典爆發以來最差。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援引數據表示,香港目前結業的餐廳達到400家,在緊接著的元旦和春節檔期,按往年水平,本地餐飲業應已有10%至15%的升幅,但預計今年情況不容樂觀。
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從事零售、住宿、膳食服務及運輸業的人士共計約80.6萬人,佔主要行業全部從業人員26.4%的餐飲業整體失業率在2019年8月至10月進一步上升至3.1%。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說,「如果很多中小企業不能捱過這道難關,恐怕春節後結業的餐館逾千間。」
港府自2019年8月份起投入超過200億港元紓困措施,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撐企業、保就業」,不要讓修例風波影響到普通市民的生計。
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收縮
船遲又遇打頭風,被修例風波拖累的香港經濟恰恰又遇到了外部需求的收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量增速下降到1%,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銀行預計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下降至2.4%,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6.1%。
香港是一個轉口貿易港,99%的出口額為轉口貿易。在香港的四大支柱行業中,貿易物流(21.2%)對GDP貢獻最大,與金融服務(19.7%)合計佔總GDP的四成。
從2018年11月起至2019年11月,香港整體出口總額連續12個月為負增長。2019年前10個月的同比整體跌幅為5.1%;其中9月和10月的出口額分別下跌7.3%和9.2%。
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出口指數跌至18.8,是200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該指數首次低於20,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22.3還要低。
貿發局的出口指數反映了近期出口表現及港商信心,50為盛衰分界線。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表示,多個主要行業第四季度出口指數均遠低於50的持平線。當中以電子及鐘錶業跌幅最大,分別降至18.2及15.5,為有紀錄以來最差。
「內憂外患」導致經濟陷入衰退
香港2019年第三季度GDP同比下降了2.9%,是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且季度環比也大幅跌落3.2%,相比二季度0.5%的環比跌幅顯著擴大。
港府預測2019年全年GDP將比2018年下降1.3%。
經濟的萎縮給公共財政帶來了危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特區政府將在2019至2020財政年度出現赤字。這將是15年以來的首次。
他將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為:稅收減少、土地出售放緩,以及政府在這個動蕩之年出臺的經濟紓困措施帶來的額外支出。
疲軟中的亮點
截至12月31日,港股已完成2019年全年交易。據Wind數據,12月31日,恒生指數跌0.46%,報28189.75點;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跌0.51%,報11168.06點;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漲0.27%,報4537.76點。
恒生指數12月份上漲了7.00%,2019年累計上漲9.07%。
香港經濟終於有了一個稍稍提振人心的收尾。
2019年港交所的IPO集資額繼續蟬聯第一,這是十年內的第六次。不過,8月香港僅有一家企業掛牌上市,直至9月底IPO市場才逐漸復甦。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市場總計有98隻新股,比2018年同期的158隻新股減少了38%;港股募資金額為1248億港元,同期降低了49%。全年來看,160宗IPO的成績明顯低於上年的205宗。
阿里巴巴和百威亞太分別是2019年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的新股。僅阿里一家的募資額就佔香港IPO市場全年募資總額的33%。
如果沒有阿里巴巴,港交所很有可能會失去桂冠。
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那天,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說:「非常感恩阿里巴巴多年後回家了,香港非常困難的時候仍然回來,心裡感到欣慰。今天的香港,仍然困難,但相信今後還有很多浪跡天涯的公司都會回香港。」
確實,長遠來看,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
就像《獅子山下》所唱的,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但我們相信新的一年,香港能走出陰影,拋棄區分求共對。
2020,祝福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