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阿里旅遊
羌塘,藏語意為「北方的空地」。
廣義的「羌塘」,指羌塘高原,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幾條漫長的山脈構成了高原的邊緣。它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地勢的最高一級臺階。
狹義的「羌塘」,指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71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僅次於格陵蘭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
從阿里獅泉河鎮一路向東穿過羌塘高原,沿岡底斯山脈、崑崙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到拉薩,可以走阿里北線(沿317國道,獅泉河-革吉-改則-尼瑪-申扎-班戈-拉薩)或中北線(獅泉河-革吉-雄巴-亞熱-仁多-措勤-尼瑪-申扎-班戈-拉薩),或各支線進行不同的組合。
在羌塘高原上遊走,目之所及,除卻廣袤無垠的曠野,便是數不勝數的野生動物和雪山湖泊。茫茫高原,有最深的寂寥,也有最極致的美景。
1
獅泉河鎮 — 革吉縣 —雄巴鄉—亞熱鄉一仁多鄉
從獅泉河鎮出發。沿G317自西北向東南行駛了2.5小時後,就到了革吉。
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縣境地處羌塘高原大湖盆區、獅泉河源頭,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
在革吉縣城簡單用過午餐後,我們就繼續沿著317國道往雄巴鄉方向出發。
雄巴鄉屬革吉縣轄鄉,處在獅泉河鎮至改則公路上。
眼前沒了潺潺的溪流和溫順的羊群,多了凌空盤旋、尋找獵物的禿鷲,還有成群的藏野驢,屬於藏北高原的獨特氣息呼之欲出。
經革吉,越雄巴,在距離亞熱鄉還有十公裡不到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進入藏北高原後的第一個湖泊——錯吶措。
湖的東面有公路通過,因此它也成為阿里北線上的必經之地。
▲錯吶措
【錯吶措】
錯吶措附近雪山林立,山脈縱橫,一派「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的景色,但湖濱地勢卻平坦開闊,常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出沒。
▲錯吶措
亞熱鄉為革吉縣轄鄉,位於革吉縣東南部,岡仁波齊峰東側,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數量最多的是野犛牛和藏羚羊。
▲羌塘草原
在羌塘高原上穿行,在鋪天蓋地的寂寥中,我們面對的是茫茫荒原,可心靈卻異常富足清明。
2
仁多鄉—仁青休布措—扎布耶茶卡—達瓦措—措勤縣
▲仁青休布措
【仁青休布措】
這個隱藏於高原斷陷盆地內的封閉型內陸鹹水湖,由岡底斯山北麓的冰山雪水融匯而成;巍巍隆格爾雪山矗立於其南岸,終年積雪不化,猶如一位戴著白帽的長者,將眼前這塊寶石捧於手心。
初次露面的仁青休布措,湖水淡如奶綠,唯有遠處雪山腳下那絲絲縷縷的藍,在傲氣地告訴我們:「好戲在後頭呢!」
▲仁青休布措
隨著視野的逐漸開闊,眼前的景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湖水從水藍過渡至寶藍,加之晨光點綴,如星辰遺落凡間,妖嬈而嫵媚;遠處,雪峰與白雲纏綿,若隱若現;清風與青空相戀,無聲無息。
▲草原風景
從仁青休布措往西藏的「天空之鏡」——扎布耶茶卡,一望無際的荒野讓我產生了如入無人之境的輕鬆感和暢快感。
看似近在咫尺的高山,開足馬力也無法到達跟前;看似觸手可及的白雲,踮起腳尖也不能纏繞指間;不遠處烏雲籠罩下看似席捲而來的風雨,也始終沒有息鼓於天地間。
這就是羌塘,任性又肆意,灑脫且不羈。
▲扎布耶茶卡
【扎布耶茶卡】
青藏高原上鹽湖眾多,但特種鹽湖卻十分稀少,位於仁多鄉境內、仁青休布措以東70公裡處的扎布耶茶卡就是其中之一。
扎布耶茶卡是一個富含鋰的鹽湖,鋰的品位居世界鹽湖的第二位,鉀的品位居全國鹽湖的的第一位。
扎布耶茶卡分為南湖和北湖,南湖固液並存,北湖為滷水湖,因結晶物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翠藍、乳白、紫紅、金黃相間,活似上帝遺落在荒原上的「調色盤」;湖周圍那綿亙的群山相繞相擁,層次感十足。
▲曠野中的生靈
離開扎布耶茶卡之後的一段路,山坡、土地幾乎不見植被,也正因如此,地表得以裸露出原本的色彩,反倒叫人驚嘆大自然的無窮魔力。
不斷出現的藏野驢、藏原羚等野生動物更是讓人目不暇接,一時間竟忘卻了一路顛簸帶來的疲累。
▲達瓦措
【達瓦措】
達瓦措亦稱「達娃措」,意為「月亮湖」,是位於阿里措勤縣西北部的鹹水湖,湖面海拔4626米,周圍有天然牧場分布。
3
措勤縣—扎日南木措—當惹雍措—文布南村
▲扎日南木措
【扎日南木措】
我們腳還沒邁出車門,就已經被眼前的景色徹徹底底地吸引住了,除卻驚嘆,只剩下呆望。
深藏於岡底斯山群峰中的扎日南木措,是阿里地區最大、西藏第三大的湖泊。
億萬年前劇烈的地殼運動、印度板塊的不停撞擊,使得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高大山脈逐漸隆起,並加快了藏北高原的抬升,在此過程中,沿東西斷裂陷落而形成了一個大型構造盆地,加之四周高峰的冰川融水源源不斷的注入,最終造就了今日的扎日南木措。
其中,措勒藏布因匯集了岡底斯山北側的許多支流,水量大增,成為扎日南木措重要的補給水源。
但是,隨著地殼運動的抬升作用和氣候變化,這個曾經的遠古大湖如今正在不斷縮水退化,湖盆邊沿逐漸變成了沼澤、溼地和草場,唯有北岸、西岸那10餘道清晰可見的古湖岸線,在向世人靜訴地球最深處的記憶。
▲扎日南木措
而欣賞扎日南木措的最佳位置當屬位於正北方向的木諾山孤峰了。
這座經幡飛揚的孤峰由幾億年前形成於海底的紅黑石灰巖構成,海拔5174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措盡收眼底。
儘管山頂大風肆虐、寒冷刺骨,但眼前光影浮動的湖景卻叫人忘卻了所有。
▲扎日南木措
只見整片湖區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如同上帝遺落在羌塘高原的一方幽藍魔鏡,充滿著魅惑。湖岸線或優美流暢,似漣漪蕩漾岸邊;或千迴百轉,如彎刀曲折迂迴;或乾脆利落,攜岬灣沙島直指湖間。
遠山含黛,近水如玉,皚皚雪峰藏雲間;水鳥啼鳴,羊群點點,茫茫草甸向天際。
這份大氣磅礴,這份原始蒼涼,這份湖光魅影和明暗交織,這份浟湙瀲灩與浮天無岸,正協同吟唱著一首獨屬於羌塘的讚歌。
▲扎日南木措
滄海桑田,當年的浩海如今已成為地球之巔,而孑立其間的扎日南木措,始終如一的遺世孤豔。曾經的波瀾壯闊早已沉入地底,化作湖面上微微泛起的一道痕、一圈紋,平靜、柔婉又寂寥。
仿佛在這婆娑世間,已無外物能令其為之動容,唯有那偶爾響起的幾聲野驢嘶鳴或鷗鳥低吟,才能略略撥動她亙古的心弦。
▲扎日南木措
在山風把我吹面癱之前,終於頗為不舍地回到車內,沿湖的北岸繼續前進,而平行視線下的扎日南木措也別有一番風情。
尤其是當奔跑的藏野驢進入到眼前這群山環繞、雪峰巍立、白似棉絮、水如綢緞的畫面中時,靈動之氣更是呼之欲出。
抬頭昊天茫茫、白雲悠悠,低頭芳草萋萋、倒影重重;遠處雪峰綿亙、湖水鋪陳,近處野鴨嬉戲,牛羊食草。
這是畫匠們傾盡畢生卻依舊無法表達完整的畫卷,是詩人們翻遍書海卻永遠也歌頌不完的聖詩。
這就是大自然的偉大之處,也是「世界屋脊」的傲人之處。
▲扎日南木措湖畔溼地
也許很多人在走完阿里大環線之後,和我一樣,會把扎日南木措和當惹雍措並列為「最美的湖泊」。
前者美得低調但驚豔,幽藍得如同一塊深邃勾人的魔鏡,叫人挪不開眼;後者美得聖潔且脫俗,瓦藍得好似一面飄落山間的經幡,叫人慾罷不能。
【當惹雍措】
當惹雍措被西藏最古老的雍仲苯教奉為聖湖,曾是古象雄王國政治軍事核心之一,湖邊的玉苯寺是一座建於懸崖山洞的寺廟,據說是雍仲苯教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寺內供奉著狼面女神,香火依舊旺盛。
它形成於洪荒之力的自然造化,形如鞋底,南北走向,三面環山,湖岸蜿蜒,群山林立,據說此湖在一天之中能變換三種顏色。湖東岸是連綿不斷、屏風般矗立的褚紅色山壁,它們清晰地記錄了當惹雍措湖水一次次下降的歷史。
▲當惹雍措
當惹雍措湖畔的文布南村,面朝聖湖而建,散布著白牆平頂的藏式矮房,不管是臨湖,還是倚山,皆有一扇窗對著深邃夢幻的當惹雍措,憑窗遠眺,五彩經幡隨風飛舞,粼粼聖水微波蕩漾,巍巍神山白雪綿綿,尤其是金烏西沉時,更覺人間恍惚。
傍晚時分,我們閒坐在一家臨湖的藏式茶館中,屋外霞光漸染、空曠寂寥,屋內卻是溫暖如春、笑語盈盈。
▲當惹雍措
4
文布南村—當穹措—文布北村—尼瑪縣—達則措—色林措—納木措
從文布南村去文布北村,會經過位於當惹雍措北部的鹹水湖——當穹措。
【當穹措】
不同於其他高原湖泊的深藍或湛藍,當穹措的湖水呈青翠色,尤其是站在山上俯瞰時,它就像一塊雕琢在藏北高原的絕世翡翠,天氣好時,還能看到湖水中夾雜著如絲綢般的紅色帶狀區域,非常奇特,不愧是藏區最著名的變色湖。
它原是當惹雍措的一部分,藏語裡「當穹措」即「小的當惹雍措」之意,後因湖面降低而「自成一湖」,湖泊西部有一座高出湖面約48米的小島,為遊人留下了驚鴻一瞥。
▲當穹措
在晨光的照拂下,那附著在湖面的青天色略顯寡淡,波光粼粼的湖面像極了一塊打碎的明鏡,但這種脫俗且恰到好處的「破碎美」,卻叫人怎麼也挪不開眼,多一分是矯揉造作,少一分是顧影自憐,一切都剛剛好。
▲當穹措
從文布北村翻山越嶺1小時後,就到了尼瑪縣。
從尼瑪縣城出來,沿G317走了沒多久,就看到了位於道路左側的木嘎各波雪山下的那一大片碧波蕩漾——達則措。
【達則措】
達則措,位於羌塘高原北部的一個斷陷盆地內,東西兩岸地勢平緩開闊,南北岸則山體陡峭,湖岸上分布著多條非常明顯的同心古岸堤。
湖泊近在眼前,卻因公路的阻隔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另一側,則是自顧自低頭吃草的羊群和走在它們身側的牧羊姑娘。
▲達則措
【色林措】
它位於羌塘高原南部、扎加藏布下遊終點,湖水面積2391平方公裡,流域面積45530平方公理,是西藏第一大湖泊、 中國第二大鹹水湖。
流域內河湖串通,組成了一個大型深水內陸湖群,主要湖泊除色林措外,還有格仁措、吳如措、仁措貢瑪等23個衛星小湖。
色林措的美是妖冶、冷豔的,湖水從近岸的湖綠延伸至遠處幽然深邃的魔鬼藍,最終戛然而止於皚皚的雪山腳下。
▲色林措
離開班戈縣城,繼續沿著317國道往位於納木措北岸的聖象天門前進。2個多小時的車程中,前半段為柏油路,後半段則為土路。納木措一點點地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納木措】
納木措,藏語為「天湖」之意,總面積達2000平方公裡,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整體湖型規整、岸線平直,水質清澈透明,純淨的湖水與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山交相輝映。
▲納木措聖象天門
爬上岸邊的一處高崖,聖象天門、月亮灣、納木措、念青唐古拉山盡收眼底。
銀裝素裹的雪山,水天一色的湖面,盈盈如練的波紋,渾然天成的水灣,在藏地特有的藍色的映襯下,共繪出一抹人間絕色。一時間,竟讓人分不清這究竟是湖還是海?
▲納木措
到這裡為止,基本上就要和一措再措的藏北揮手告別。那一望無垠的荒原湖泊、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閒庭信步的藏驢羚羊、雪雨風吹的殘垣斷壁,正一點一點地消失在後視鏡裡。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眼裡純淨,心裡清明。
本圖整理來自於網絡,文中部分未標註作者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近期西藏線路推薦
還原旅行本色,探尋獨特人文自然。
分享歡聚故事,遇見不平凡的自己。
品悅旅行
輕享戶外,深度旅行,探索極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