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有多愛「蟲」,從動漫裡就能看得出來

2020-12-18 動漫超神秀

日本人有多喜歡捉蟲子呢?在我看過的很多動漫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捉蟲的橋段,特別是學生假期去山林裡面,幾乎是很多日本人的兒時回憶。對於日本小學生來說,捉蟲和西瓜一樣都是夏天的慢時光。

銀魂中經常出現捉獨角仙的橋段

日本人對捉蟲的執著,就像中國夏天一定要吃西瓜一樣,是夏天童年的專屬記憶,不可缺少。

夏天的標配是西瓜

日本人對昆蟲的描寫,從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和「日本詩經」《源氏物語》中就有所描述,《萬葉集》中記載了螢火蟲、蟬、蜻蜓等多種昆蟲,有多首和歌被用來稱讚蟋蟀等昆蟲。而我們在動漫中經常能看到《源氏物語》,這部作品的「玲蟲之卷」中,講述了貴族們捕捉鈴蟲,聽其鳴奏,醉酒歡歌的場景。日本歷史上以昆蟲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還是比較多的。

日本人對昆蟲的喜愛和研究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所以我們在很多動漫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們捉蟲的身影,這是日本「昆蟲文化研究」的一種現實反映。

我們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本跟蟲有關的場景:

1、《銀魂》捉獨角仙

「少年將通過獨角仙得知生命的尊嚴」,神樂的薩達哈魯28號在「獨角仙相撲大賽」中被衝田總悟的s丸22號打敗,為了給28號報仇,神樂提議要和銀時和新八去抓獨腳仙。原本對小孩子的玩意不感興趣的銀時因為從電視上看到了獨角仙的價格而心動了,隨後加入了神樂的捉獨角仙大軍。

捉獨角仙三人組

在找獨角仙的時候,發現將軍的獨角仙「琉璃丸」丟失了,琉璃丸是帶著金黃色光芒的品種,價值不菲,卻在銀時教訓決鬥的神樂和總悟的時候,被其一腳踩死了。

命運

2、《風之谷》王蟲

宮崎駿老師的很多作品都與環保有關,這部作品中的王蟲,是通過把被人類汙染過的土壤和水變成腐海,從而在促進汙染的釋放和淨化。成群的王蟲,代表著自然的反撲出現在腐海之上的鏡頭。

王蟲

3、《蟲師》「蟲」

這種「蟲」指的不是生物學上那種肉呼呼會扭來扭去的蟲子,而是一種與常見動植物截然不同的生物,是一種接近生命本源的類似靈體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的跟人類不同甚至會危害到人類的生存。

蟲師中的「蟲」

這種生活在人類之間的「綠物質」。是近乎生命靈體的東西。它們形態特別卻又非常模糊,有的可以看見有的卻看不見摸不著。

類似生命本源的綠色物質

漆原友紀老師通過《蟲師》這部作品,將一些細小甚微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蟲」呈現出來,讓觀眾能夠通過作品產生種種觸動。借「蟲」來表達,跟日本人對「蟲」的喜愛有關,在日本這樣對蟲有著一定感情的國度才能夠借蟲表達感情。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名字同樣是與蟲有關。

日本人愛蟲已經體現到他們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從捉蟲,到寫蟲,將蟲融入到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再到借蟲來表達情感,都是他們對「蟲」這種生物喜愛的一種表達。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有多愛「蟲」,從動漫裡就能看得出來
    日本人有多喜歡捉蟲子呢?在我看過的很多動漫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捉蟲的橋段,特別是學生假期去山林裡面,幾乎是很多日本人的兒時回憶。對於日本小學生來說,捉蟲和西瓜一樣都是夏天的慢時光。」《源氏物語》中就有所描述,《萬葉集》中記載了螢火蟲、蟬、蜻蜓等多種昆蟲,有多首和歌被用來稱讚蟋蟀等昆蟲。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講談社出版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共四百卷。在手冢1989年去世時,尚有3部漫畫連載未完結,與義大利合作的卡通電影《聖經》也未完成。而他的很多作品,更是開創了數不清的「第一」。比如1953年的《藍寶石王子》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部少女漫畫;《鐵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是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1983年的《昭告阿道夫》則是二戰定性後第一部嚴肅歷史的漫畫等等。
  • 手塚治虫:讓人又愛又恨的「日本動漫之父」
    講談社出版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共四百卷。在手冢1989年去世時,尚有3部漫畫連載未完結,與義大利合作的卡通電影《聖經》也未完成。而他的很多作品,更是開創了數不清的「第一」。比如1953年的《藍寶石王子》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部少女漫畫;《鐵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是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1983年的《昭告阿道夫》則是二戰定性後第一部嚴肅歷史的漫畫等等。
  • 同為日本動漫界泰鬥,手塚治虫到底做了什麼讓宮崎駿如此討厭?
    這還得從手塚治虫對日本動漫界的影響說起,手塚治虫作為漫畫界的開山祖師爺,創作了電影式的鏡頭語言來表現漫畫畫面,現如今這種表現方式已經成為主流的漫畫表現形式;最先提出創立不同風格流派的動漫,少女漫畫的第一人等等,不僅如此他還是動畫界產業模式的締造者。
  • 手塚治虫、宮崎駿,這些日本動漫大師與中國竟有這樣的淵源
    從《大鬧天宮》開始引領亞洲動畫新潮到如今重新崛起,中國動漫走過的道路也是一段中日兩國動漫人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歷史。始於《大鬧天宮》的互學共進歷程《大鬧天宮》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萬籟鳴、唐澄執導。1961年起,歷時四年,繪製近十萬張畫稿。
  • 手塚治虫、宮崎駿……這些日本動漫大師與中國竟有這樣的淵源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5日在杭州閉幕,今年的動漫節現場,國產動漫展臺人氣爆棚。從《大鬧天宮》開始引領亞洲動畫新潮到如今重新崛起,中國動漫走過的道路也是一段中日兩國動漫人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歷史。《大鬧天宮》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萬籟鳴、唐澄執導。從1961年起,《大鬧天宮》創作者們歷時四年,繪製了近十萬張畫稿。
  • 動漫迷打卡丨盤點去日本不可錯過的動漫聖地
    在日本這個誕生了眾多經典卡通萌寵的國度,動漫產業是相當完善的,自然周邊手辦也很齊全。今天一起來盤點那些動漫迷一定會打卡的日本動漫聖地。為懷揣動漫夢想的我們,開啟一場時光旅行。櫻桃小丸子博物館很多女孩的心中都有著那個傻傻的、單細胞的小丸子的形象吧,不止小丸子,最愛的爺爺,溫柔的小玉,還有「緋聞男友」花輪,所有人都在這裡等著你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抱抱喲~哆啦A夢博物館你們想要哆啦口袋裡的什麼寶貝呢?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動漫?尤其是日本動漫?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好了,以前的同事有一個人特別喜歡看足球,癮頭大,半夜定鬧鈴也要爬起來看,我問為什麼?他說球賽啊能不看嘛!還有一個女生也癮大,不過不是看足球,而是看韓劇,上班時間都悄悄用手機看,竟然能夠反覆看,我問她不膩嗎?她說這麼感人怎麼會膩呢?所以說不關注動漫或者不太喜歡動漫的人是沒法理解那些動漫愛好者對於動漫的熱忱。
  • 日本的動漫為何如此的厲害
    日本下面,就有請婊弟聊一聊:日本的動漫,為什麼那麼厲害?為了表達自己對《七龍珠》的愛,他不惜被世人詆毀抄襲,也要在電影裡向心中的神作致敬。萬籟鳴兄弟不在後,中國動畫逐步下滑,現今已經淪落到……但卻有一個日本人,悄悄抓住了萬籟鳴兄弟手中的接力棒。
  • 那部最早進入中國的日本動漫和那個風靡全球的喜歡昆蟲的動漫大師
    茶水博士哦,故事裡自然是這樣的。可是,現實裡是那個非常喜愛昆蟲的醫學博士手塚治虫創造了阿童木。當然這個創作者手塚治虫是日本的動漫大師,也是世界公認的動漫大師。似乎大師都是跨界人才。我們中國的文學大師魯迅也是學醫出身,而且繪畫也很有天分,這位手塚治虫也是這樣的。對了,宮崎駿和新海誠也是這樣的。看來,有時候跨學科的人才也可以很厲害滴。
  •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在會話裡加「蟲」?「蟲很好」又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應該都很怕蟲,日本的小強雖然沒有那麼多,但夏天在路上到處可見到掉在地上甚至是電車車廂裡的蟬,或是從樹上掉下來的毛毛蟲。雖然蟲那麼討厭,但在日本人的日常會話中卻很常出現蟲子,到底是為什麼呢?日本人的肚子裡也有一條蟲。不過當然不是真的蟲,這個蟲是以前從中國道教所謂的「三屍」而來。代表存於人體的三種蟲,掌管人體本能的感情和壞毛病。所以當這三種蟲感覺狀態很好的時候,對人類來說就是很不好的狀態。所以有時候可能會在群組對話中聽到大家說到某人「蟲がいい」(蟲很好),就表示那個人只考慮到自己的事情,自私自利。
  • 「中國」動漫和「日本」動漫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看完你就知道了!
    大概所有的漫畫迷們都喜歡看日本漫畫,原因無非就是覺得日本動漫比中國的動漫好看。但是你們真的知道日本漫畫和中國漫畫的區別在哪裡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來詳細說一說這些漫畫國家的區別。說起中國漫畫,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黑貓警長》了,裡面正義勇敢的黑貓警長形象獲得了一大批粉絲的追捧,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的動漫一直處於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因為中國動漫的發展漫長,日本動漫迅速佔領了中國市場,比如,《鐵壁阿童木》。
  • [巖松看日本]走進日本動漫王國
    阿童木是我們引進的第一部日本動漫作品,中國觀眾正是通過阿童木開始認識了日本的動漫。那麼這個可愛的精靈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它的作者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答案就在這個普通的樓房裡。    白巖松:一走進這個帶有紀念館性質的工作室,鐵臂阿童木的形象就迎面而來,這兒都有。我想不止是日本動畫產業的一個發展的開始,對於很多中國人的動漫記憶來說,也跟它有關。這就是鐵臂阿童木的父親手?治蟲先生。
  • 「中國」動漫和「日本」動漫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看完你就知道了!
    大概所有的漫畫迷們都喜歡看日本漫畫,原因無非就是覺得日本動漫比中國的動漫好看。但是你們真的知道日本漫畫和中國漫畫的區別在哪裡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來詳細說一說這些漫畫國家的區別。說起中國漫畫,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黑貓警長》了,裡面正義勇敢的黑貓警長形象獲得了一大批粉絲的追捧,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的動漫一直處於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因為中國動漫的發展漫長,日本動漫迅速佔領了中國市場,比如,《鐵壁阿童木》。實際上,日本的動漫也有一窮二白的時候,但是日本有一個漫畫之神,叫做「手塚治虫」,《鐵壁阿童木》就是他的代表作。
  • 那部最早進入中國的日本動漫和那個風靡全球的喜歡昆蟲的動漫大師
    茶水博士哦,故事裡自然是這樣的。可是,現實裡是那個非常喜愛昆蟲的醫學博士手塚治虫創造了阿童木。當然這個創作者手塚治虫是日本的動漫大師,也是世界公認的動漫大師。似乎大師都是跨界人才。我們中國的文學大師魯迅也是學醫出身,而且繪畫也很有天分,這位手塚治虫也是這樣的。對了,宮崎駿和新海誠也是這樣的。看來,有時候跨學科的人才也可以很厲害滴。
  • 日本用AI繪製手塚治虫新作漫畫,機器學習就能還原大師神作?
    其實如今在現實中,AI來完成音樂上的創作已經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情了,從之前的新聞報導中,各位可以知道,國外已經有AI音樂創作的公司負責給已經逝世的音樂家完成未竟之曲的創作工作,而且所完成的作品將會在今年的11月份,由人類的音樂演奏者將AI寫出來的曲子演奏出來。
  • 手塚治虫風格在日本AI技術裡「復活」
    憑藉《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幻想的色彩。如今,這位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漫畫大師離世已有31年。 「日本動漫之父」手塚治虫 近日,他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在漫迷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冢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 日本動漫人感嘆:中國動漫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了日本
    參與本期駐地計劃的八位動漫藝術家包括來自日本的 BUNBUN、池原成利、高橋良輔、有馬啟太郎、宇田川純男,以及中國的狐泥、顏開、一汪空氣(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本期活動延續「和平、文化、創新」的主題,旨在增進中日漫畫藝術的交流與互鑑,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南京。
  • 繼手塚治虫之後,又一位日本動畫人獲得終身成就獎|動漫大事件
    (12月2日-12月8日)這一周發生的二次元大事件《妄想學生會》劇場版第二部製作決定《妄想學生會》劇場版第二部製作決定,預計將於2020年7月10日在日本上映。《鳴鳥不飛》主視覺圖公開BL漫改劇場版動畫《鳴鳥不飛》將於2020年2月15日在日本上映,講述黑道的少當家和保鏢之間的虐心故事,在女性之中相當受歡迎。
  • 繼手塚治虫之後,又一位日本動畫人獲得終身成就獎|動漫大事件
    (12月2日-12月8日)這一周發生的二次元大事件《妄想學生會》劇場版第二部製作決定《妄想學生會》劇場版第二部製作決定,預計將於2020年7月10日在日本上映。《鳴鳥不飛》主視覺圖公開BL漫改劇場版動畫《鳴鳥不飛》將於2020年2月15日在日本上映,講述黑道的少當家和保鏢之間的虐心故事,在女性之中相當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