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藝術商業管理工作室舉辦的「整合與引領——2020藝術商業管理青年學術沙龍」圓滿落幕。此次沙龍發掘了青年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現了青年學者的風採,更好促進青年學者之間友好的學術交流,為青年學者展現充滿朝氣的風姿提供良好的平臺。沙龍採用討論與報告相結合的形式,探討如何用藝術管理的理論更好地去指導實踐,同時也將行業最前沿、最重要的資訊引入討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在思想與實踐的碰撞中,與會者得以了解到藝術管理行業的最新動態,也因此促進了新鮮學術力量的壯大,為藝術管理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
與會人員雲合影
沙龍以「整合與引領」為主題,分為「商業形態」、「藝術市場」、「文化產業」、「跨界創新」四個板塊,涉及畫廊藝術家營銷、社會活動與藝術市場、拍賣私洽、拍賣藝術品擔保、網際網路文化創業產業園區發展、博物館IP打造、藝術教育市場化等多個行業前沿領域,具有很強的開拓精神和研究價值。本次沙龍更是邀請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金匠學院、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這九所名校的近二十位青年學者進行演講,可謂是人才濟濟。講者學歷亦跨越了博士、碩士與本科生階段,讓與會者在聽到學術殿堂聲音的同時,也能看到新一代學者在行業前沿乃至鄉村建設中的新思想、新發現,展現了多國青年學者在藝術管理領域孜孜不倦的探索風貌與研究精神,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也對行業產生了十分積極深遠的影響。
議題一| 商業形態
講者:季劉卓笛(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 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畫廊的藝術家營銷模式探討
講者首先提到了我國畫廊的經營現狀、市場構成現狀、經營模式、藝術家營銷策略、(以重慶錦瑟畫廊和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及高古軒畫廊為例簡要生動地說明了不同體量畫廊在市場定位、藝術品藝術家定位、區域定位方面的不同策略)、宣傳策略、公關策略、管理策略,最後進行總結與反思,對我國畫廊業未來的發展給出了一定的建議。
講者:嚮往(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8級研究生)
演講主題:社會運動如何形塑我們今天的藝術市場
社會運動是一個廣泛的意義,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女性運動、環保運動、平權運動等。隨著社會運動的不斷推進,女性藝術家出名難、作品價格低等狀況越來越受到重視,遊擊隊女孩等女權組織的鬥爭客觀上促進了女性藝術家的收入增長。同時,碳排放、有色人種等議題也催生出新的藝術運動,為藝術市場帶來了新的熱點。
講者:李兆龑(清華大學 美術學院 藝術史論系 2018級博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民國美術展覽的商業性——以北京中山公園為中心的考察
講者主要以民國時期美術展覽發展的歷史為線索,以美術史的角度來梳理市場發展史。對民國時期美術展覽的轉型及其商業性的發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與反思。
講者:白宇(首都師範大學 美術學院 2018級中國美術史方向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晚清論古齋書畫經營狀況研究
講者選擇了對「論古齋」這一古玩鋪作個案研究,通過對其經營品類、顧客群體的研究,大致描繪了琉璃廠論古齋在晚清的發展情況,對論古齋對當時及後世藝術市場的影響進行了細緻的總結和概括。
議題二| 藝術市場
講者:郭昕彤(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7級本科生)
演講主題:
國內外拍賣行私洽業務討論
講者首先解釋了私人洽購的意義,從蘇富比拍賣行私洽概況及蘇富比拍賣行的年度分析報告出發,簡要分析了蘇富比為代表的國外私洽業務的發展。並通過對國內外經典案例的分析和結合與對我國藝術法、稅率等市場大環境的分析,討論了私洽業務發展的現狀和前景。
講者:劉珍伶(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20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拍賣行藝術品擔保業務
講者首先對拍賣行擔保業務做了大致介紹,並通過列舉達文西《救世主》、巴斯奎特《領袖》、馬龍家族拍品的擔保等案例,說明西方拍賣擔保發展的成熟。同時也介紹了拍賣擔保的背景和模式,並將國內外擔保的業務模式做了對比。而後又對西方頂級拍賣行數據和對中國拍賣擔保困境進行了分析。 最後進行總結,也對拍賣擔保業務所帶來的弊端進行了反思。
講者:瞿丹(中央美術學院《藝市周刊》主編,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立策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金融合作部項目經理)
演講主題:藝術品的資產屬性與消費形態--以藝術品消費信託為
講者首先介紹了自己之前對藝術品家族信託的相關研究。之後以對藝術品經濟屬性和藝術品作為資產的分析為引,結合多份數據報告,把藝術資產作為一種另類投資與藝術財富體系作了較為完整的歸納總結。然後進一步引出對藝術品消費信託業務模式、基礎結構、產業鏈的分析和具體案例的列舉,最後對藝術品財富管理及家族信託的發展趨勢做了概括分析。
講者:鄭鬱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專業 2020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藝術教育市場化
講者從自己在塗思美育工作的所見所聞出發,探尋少兒美術教育的市場化方法。從線下博物館美育課,到線上課程打造超級IP,再到結合AR/VR等新科技,塗思美育以其專業、真誠和趣味性走在行業前端,為美育行業後繼者帶來許多啟發。
議題三| 文化產業
講者:黃彬彬(北京大學 藝術學院 2019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鄉村共生與藝術在場——分享我的鄉建故事
講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結合團隊在四川白馬村參加鄉村建設的經歷和梁漱溟先生的教誨及成都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等,提出「文創共生」的概念,加入了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並將其運用到了白馬村的建設中。而後又簡要介紹了花田間的性質、組織結構等基本信息及一些藝術跨界融合、公益活動的案例。
講者:胡悅(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8級本科生)
演講主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類別研究——基於網際網路生態下的比較分析
講者先是通過數據報告大致描繪了文創產業園區發展的大背景,而後通過案例逐一介紹不同類別的文創產業園區。講者通過F518產業園區為例闡述產業型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以東北亞產業園區為例例闡述了混合型產業園區發展現狀,並由此引出平臺制應用的優勢;以大芬村為案例闡述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的現狀與不足,並提出「網際網路+藝術」模式園區問題及思考;以上海新天地為例分析了休閒娛樂型產業園區的發展與優勢;以雲南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為例介紹了新興網際網路模式園區的發展優勢並做出評價。並最終就幾種產業園區的應用現狀、類型對比、存在問題、行業趨勢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總結和反思。
講者:江青峰(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8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國內地級小城產業發展何去何從——以江西景德鎮文化產業發展為例
講者首先從地級市數量、部分省市的人口淨流入及產業結構情況闡述了地級市的發展現狀,提出地級市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性。而後通過介紹景德鎮各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分析了地級市發展的趨勢及對策,最後做出總結。
講者:陽小亞(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9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畫廊的藝術家營銷模式探討博物館的IP打造與授權—以杜甫草堂為例
講者首先簡要介紹了IP授權的相關內容及博物館IP授權的發展現狀,然後以杜甫草堂為例,通過分析杜甫草堂的資源發展及草堂文創館的經營理念、運營模式、產品設計、品牌形象推廣等方面系統地分析了杜甫草堂文創運營的方方面面。最後通過列舉草堂授權的案例說明了好的IP授權多方跨界融合與營銷的必要性。
講者:張煒婧(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8級本科生)
演講主題:文化機構在地社會功能激發——青州市劇院調研
講者從自身的項目實踐出發,首先對青州市劇院的狀況及一些跨界活動、文化研究的案例做了簡介並簡要分析了發揮劇院社會效益的難點 。然後從問題出發,提出了「文旅融合」概念。講者及團隊制定了青州市劇院在地社會功能激發的方案,提出了同級劇院資源交換的「資源池計劃」、進一步完善了「京劇進校園計劃」,並提出創新京劇表演及文旅融合、開發「雲演藝」線上平臺等方面的嘗試。最後也就青州市劇院的案例及策劃方案做出了一定的總結和反思。
議題四| 跨界創新
講者:李雅迪(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20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美術館的數字營銷——以展覽「太虛之境」為例
講者首先簡要介紹了數字營銷的定義及優點,並提出藝術數字營銷的三個層面。然後以央美美術館展覽「太虛之境」的數字營銷影響力、成果,展覽的學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線上宣傳方案為例,系統分析了各大媒介平臺的特點與優勢,並提出人脈資源與觀眾開發及口碑營銷的重要性。最後對數字營銷的目標與要點及藝術管理者做好數字營銷的必備素養做出了總結與反思。
講者:楊思弦(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8級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潮流藝術營銷策略研究——以KAWS為分析對象
講者以近期大熱的KAWS為案例,研究潮流藝術的營銷策略。藉助STP理論、4P組合、4R組合等框架分析,幫助觀看者理解KAWS在市場定位、產品策略、營銷策略、社交參與等方面的精準和成功,也給潮流藝術領域的後繼者提供了詳細準確的學習對象。
講者:張碧涵(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學院 碩士研究生)
演講主題:藝術連結青年社交需求人群——以藝術場所為基準生發互動關係
講者創辦的「紅心牛油果」線下社交,以藝術活動或藝術場所為核心連結點,主打高質量高顏值高格調的新社交方式,主要吸引18~26歲對生活品質要求高、喜歡小眾遊玩聚會方式的大學生。講者帶領他們走進藝術園區、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等藝術場所,與藝術家趣味互動,引導更多年輕人參與到藝術活動中。
講者:馬雪萍(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 文化經濟與創業 2020級研究生)
演講主題:機會與成本——阿布辛拜勒神廟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講者以阿布辛拜勒神廟為例,講述了在文化遺產的開發和保護過程中成本-收益問題。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但文物保護的高昂成本,使之無法通過市場調節,依賴政府撥款甚至全球援助。如何平衡保護和開發的關係,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恰當的開發使之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利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講者:彭華望舒(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2017級本科生)
演講主題:博物館盲盒的回顧與展望——從泡泡瑪特談起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成為藝術文創領域的新熱點。講者簡要介紹了「盲盒」的發展歷程,自70年代起源自日本,到90年代集卡式營銷,再到2016年泡泡瑪特的「潮玩+盲盒」模式引爆市場。盲盒的熱潮吸引了各大博物館的參與,成為博物館文創銷售新模式,其形式也在不斷創新。講者列舉了泡泡瑪特故宮聯名款、三星堆主題盲盒、達文西美術館蒙娜麗莎主題盲盒等成功案例,闡明了博物館文創盲盒開發應注重美觀、創意和趣味性的觀點。
本次青年學術沙龍,展現了在校青年學者對各自研究/從業領域的獨特理解,體現出他們對於藝術商業管理學科的熱情和專注,為我國藝術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