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地壇文化廟會·臺北之旅」近日在臺北花博園開幕。已經第三年亮相臺北的北京廟會,今年集萃了北京中華傳統老字號、民間手工藝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精選了20餘個具有傳統文化優勢的項目。廟會期間,當地民眾可以欣賞到眾多工藝大師精心製作的絹人、剪紙、景泰藍、面人、內畫鼻煙壺等非遺項目的風採,還可以一睹喜鵲王、陶笛、吹糖人等老北京文創精品,品嘗炸糕、糖葫蘆等各色傳統小吃,領略京韻大鼓、相聲快板等北京民俗文化表演。
非物質文化遺產團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鳳琴的攤位前,圍滿了臺北市民。看到她的一雙巧手剪出圓形花樣、四面均齊的作品,一位帶孩子的年輕媽媽感嘆:「真功夫哦!」已經第二次來臺北參加北京廟會的張鳳琴表示,去年通過剪紙作品認識了不少臺灣朋友,「今年肯定會有回頭客。」說話間,就有一對老夫婦挑中了一幅「福」字剪紙作品。「回家就能貼在窗上,很喜慶的哦。」老太太說。
年逾百歲的張老先生身體十分硬朗,獨自一人來逛廟會的他,在以畫喜鵲出名的天津畫家趙金龍的畫攤前駐足良久。正在現場作畫的趙金龍,得知老人已百歲高齡後,當即邀請老人「潑墨成喜」,與自己合作一幅喜鵲圖。老先生將硯臺中的墨汁任意潑灑幾滴在宣紙上後,趙金龍便開始了揮毫創作:墨點逐漸化成喜鵲的尾巴,再出現完整的喜鵲形象,隨後又添上粉紅色的壽桃……趙金龍的畫在市場上售價不菲,但這次他把剛剛繪成的《長壽圖》贈予張老先生,「能在廟會上遇到這樣的高壽老人,是難得的緣分。」
今年臺北地壇廟會,承辦單位特別在元宵節時加入了義賣環節,收入所得全部捐獻給臺南地震災區。義賣的商品中,既有價值不菲的胡同寫意畫《年年有餘》,也有蛋殼畫、景泰藍飾品、內畫鼻煙壺等售價不高但極具北京特色的藝術品。作為京派內畫鼻煙壺第四代傳人,高東升特地挑選了幾款帶有觀音形象的鼻煙壺作品,「這幾款作品取平安喜樂之意,希望震區的災民能儘快從地震帶來的悲痛中走出來。」從事銀器製作的段志濤則為義賣提供了他精心製作的箴言手串,他表示:「曾有人高價買我這串手串,我都沒賣。災害面前人是很脆弱的,很榮幸能為災區的臺灣同胞盡綿薄之力。」
作為「2016北京地壇文化廟會·臺北之旅」的一部分,以「醉皇城,最北京——東城邀您過大年」為主題的旅遊專項推介會也於近日開幕。東城區旅遊委在為臺灣市民介紹東城旅遊資源的同時,也為大家帶來了福利——不但聯合北京馳名景區、酒店和商戶推出了多項優惠信息,還與區內酒店合作免費提供328輛自行車給住客使用,無論商務或自由行都能輕鬆持臺胞證辦理一張北京公車卡,北京東城92個租借點,3000輛公共自行車任騎行!讓大家能以騎行這一低碳環保又充滿趣味的旅行方式,深度遊覽東城,體會胡同裡的悠悠韻味和皇城腳下的動人美景。
在之後的推介活動中,東城區旅遊委還將聯手王府井大街以及臺北當地山富、東南和鳳凰三家旅行社,直面臺灣民眾宣傳推介北京東城旅遊線路,為臺北市民提供現場諮詢服務。
文字 | 徐顥哲
編輯 | 王彤
聽說,點 ↘ 的人都不會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