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編輯 / 小e
圖片 / 來自網絡
小e打開知乎,看到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男生在相親時,聽到女生「喜歡旅行」「愛好旅遊」會很牴觸?
旅遊不是開拓眼界的絕佳途徑嗎,怎麼就變成原罪了?
一位男生吐槽,曾見過一個24歲漂亮姑娘,本科學歷國企上班,條件各方面均不錯,奇怪的是相親愛好一欄裡只寫了一個「旅遊」。
他忍不住提出疑問:
「把旅遊填到信息欄展示,這也太自信了點吧?」
「正常套路不該寫讀書(顯得有氣質)、烹飪(顯得會做菜)、瑜伽(顯得身材氣質好)嗎?」
「填旅遊是不是意味,結婚後每年有一大筆支出,並且代表女生現在是月光,而且喜歡享樂、好吃懶做?」
自己掙錢自己花錢,圖個心情愉悅,買個見識閱歷,這事咋就成他們痛點了?
為什麼在相親市場裡,公認不能提「愛好旅遊」?
小e列舉幾個常見的思維方式:
其一,旅行意味著燒錢。
如果不是計劃好窮遊的話,機票酒店、日常吃喝、玩樂項目、禮物紀念品……哪一件不費錢?但凡姑娘對品質要求高點,出門旅遊七八天,啥都要享受好的,沒準小半年工資打水漂。
其二,旅行代表不穩定。
尤其對於務實的人而言,旅行就是花大錢買幾天痛快,這些被「浪費」的銀子,原本可以拿去還房貸車貸、給娃報補習班、孝敬爸媽的。年年計劃旅遊的姑娘,哪像能過日子、「宜室宜家」啊?
當然了,還有更極端點看法,比如把旅行和「貪圖享樂」「花心貪玩」等劃上對等號。
事實上,古代大賢早已說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書讀得多、電影看得多,如果沒有親身經歷,終究還是紙上談兵。
拿小e不太愉快的經歷來講,以前從影視資料、坊間傳聞聽說,在日本丟東西能找回,後來旅行果真掉了錢包,錢包找回但現金沒了。
所以出門在外,比起丟三落四,謹慎為妙才是真理啊。
旅行不僅是開拓眼界,於提升能力也有很大好處:
例如在異國他鄉怎麼解決語言問題?計劃有變怎麼協調安排?怎麼欣賞不同的美感?
旅行就是用你建立起的人生經驗,置換到一個陌生處境,再用現有經驗與未知融合、協調,在不同的風土人情當中,完善自己偏安一隅的認知。
世界之大,絕非只有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生活乏味,活得豐富有趣本身已經很可貴。
旅行不僅不是原罪,並且還是一個「奢侈品」。你既要有充裕資金,更更要有充足閒暇。
例如小e除了年假以外,很難有離開崗位的時間,別提多羨慕那些吃吃玩玩的朋友。在繁忙工作之餘,約上三五好友出門遊玩,真是放鬆的絕佳途徑。
說了一萬種好,但縱然如此,在相親大環境下,愛好旅行仍是一項勸退理由,看似與「過日子」「宜室宜家」等傳統美德相去甚遠,這背後藏著許多偏見,是一種男性視角的凝視。
小e認為,每種看法都有一定道理,歸根到底,只是那些認為旅行是破費的人,和那些愛好旅行喜歡自由的人,本就不具有類似的價值觀。
觀念不同,也就不必強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