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小長假的結束,我們又恢復到來忙碌的生活工作當中,這個五一你玩嗨了沒呢?有沒有悄悄的為下一個假期去哪裡做打算呢?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欣賞哈爾濱冰雕冰燈,望炎熱中的你能感受到一絲涼爽,我們開始吧。
哈爾濱位於北結46°,美麗的松花江從西向東橫貫城市,從11月至次年4月封凍期長達5個多月。臘月的哈爾濱,是名符其實的冰雪之城。房頂上遍蓋白雪;房簷下,冰柱高掛;田野裡,銀裝素裹。寬闊的松花江,冰凍三尺,雪壓冰層。然而,冰雪並非只有無情的寒冷。勤勞智慧的哈爾濱人,利用大自然恩賜的冰雪,創造了幹姿百態的冰燈,使寒冷寂寞的冬天,變得人群喧鬧,春意盎然。真是「登觀冰雕夜賞燈,早晚景色各不同」。白天,瓊樓玉字,雪樹霜花,宛如一座水晶仙城;夜晚。華燈齊放,虹橋翠塔,金龍玉鳳,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
冰燈是流傳在黑龍江省民間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最原始的冰燈,是松花江沿岸的漁民冬夜普冰捕魚時,用水桶作模具,將水凍成冰坨子,水未凍實前將冰坨取出,鑿開頂心,倒出中間未凍的清水,放上盞燈,即成冰燈。雖有寒氣圍繞,光亮不滅。
作為一種藝術欣賞品,冰燈起源於何時,說法不一。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已有類似冰燈出現。但「冰燈」一詞,最早見於清摩熙年間詩人冷雲齊寫的冰燈組詩。據《黑龍江外記》記載:「上元,城市中張燈五夜,村落婦女來觀劇者,車聲徹夜不絕。有鑄五六尺冰為壽星者,中燃雙矩,望之如水晶人。」對此,朱履中在《龍江雜詠》中贊道:「元夜觀燈走不停,村車轔轔也來經。蠻童女譁聲脆,爭看玻璃老壽星。」這大概是將冰燈和冰雄結合在一起的最早創作。
哈爾濱是我國最早利用冰燈藝術舉辦遊園會的城市。1962年2月初、按照當時市委書記任伸夷同志的指示:越是困難(全國正逢自然災害)越要精神振奮,在兆料公園舉辦第一屆冰燈遊園會、利用木桶、盆、罐和特製的五角星、飛機、雞、兔、梅花等10多種模具,凍制了1000多盞冰燈,幾十個冰花。當年農曆正月十四日開始展出,6天間共接待遊人25萬,轟動了全城。從1964年第二屆冰燈遊園會起,園林工人開始從一般的冰製品發展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品。1969年冰燈遊園會被迫停辦,到1979年才重新舉辦。
哈爾濱的冰燈真正形成風格,是從1980年的第七屆遊園會開始的。水燈景區有了主題,講究整個布局,注意到各景區的協調,並將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運用到冰燈景致中,並將冰雕與冰燈兩種藝術溶而為一。從此,一年勝過一年,規模逐漸擴大,花樣不斷創新,內容越加充實,製作方法和藝術水平不斷提高。
1988年第十四屆冰燈遊園會,盛況空前:設100個景點,1000餘件冰雕藝術品,各種形式、姿態的冰燈近5萬隻。現代化科學技術也廣泛應用於冰雕中,共用大小50檯燈光控制器,同時運用了切光,做到動靜結合,聲色並美。冰燈品種也發展到冰建築、冰花、冰盆景、冰小品、冰雪風光、冰雪廣告等許多種類。參加冰燈設計和製作的冰雪藝術家,也由幾個人發展到3000餘人。
到1991年第十七屆冰燈遊園會,遊客可攀上高達19米的「嶽陽樓」,或從「山海關」上穿越冰塊架起的高空通道,從池道上凌空下滑,老人忘卻了年齡,孫童更是忘情;姑娘們則留戀於象徵羊年的「三陽開奏「與「湖光山色」之間。在17個巨大的景點之外,品個國家的16件冰雕藝術比賽得獎作品安置其間。水晶冰造型藝術也在這次冰燈節首次露面。把南國風光引入北國冰雪世界,把歐式古典建築融進東方的冰雪藝術,是這屆哈市冰燈的一大特色。園林工人還用樹技紮成了隨意構想,然後以水澆上,使其冰滴淋淋,銀花一樹,這屆遊園會景觀之多,吸引國內外遊容之多,向各領城輻射之廣,是以前16屆從未有過的。
哈爾濱的冰雕雪雕藝術現在已名享歐、亞,多次在國際性大賽中獲獎。1980年哈爾濱冰雕隊第一次代表我國到加拿大魅北充參加國際雪雕比賽,他們精心雕塑的《哪吧鬧海》,獲得亞軍和創新獎。1986年1月,在瑞士的第四屆世界冰雪節國際雪雕比賽上、他們雕塑的大型否雕《白雪少女》獲得冠軍,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被刻在水品山狀的流動獎盃的底座上,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87年1月,他們在日本禮院市第十四屆國際雪雕比薪上,參賽作品《阿福》奪得A組第一名,轟動日本。8年中8次出國比賽,獲得3次冠軍.3次亞軍,1次第三名和一次大眾獎。哈爾濱已與日本的札幌、加拿大的魁北克等以冰雪藝術著稱於世的城市一樣,成為國際冰雪雕活動的一個中心,成為國際冰雪雕藝術家進行表演、切磋技藝、增進友誼的陣地。
冰燈與冰雕被人們喻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永不重複的童話」.這是最確當不過的。近幾年來,每屆冰燈盛會,都吸引了來自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士、新加坡和港臺等幾十個國和地區的大量旅客,每年都有幾萬人次。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電臺、報刊紛紛作了報導。連國內遊客在內,每年約有200萬人次,使觀賞者嘆為觀止,流連忘返。你覺得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