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很多時候這句話卻完全講不通。雖然科研成果是用來造福全人類的,但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研究的國家,通常都不會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於世。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還是一個以經濟農業為主的落後國家,在武器裝備和科研領域幾乎是一張白紙,僅能從國外引進一些老舊落後的戰機來進行研究。
值得慶幸的是,不少科學家都歷經磨難、無視誘惑回來報效祖國,這才讓中國的武器和科學技術取得了多項突破。但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能抵制住誘惑來報效祖國的,像林燁這樣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的人還有很多,中華民族並不會為他們感到驕傲,無論他們在科研領域有多大的建樹,都始終為國人所不齒。
林燁出生於北京,原本是一名中國人。 1940年,他在清華大學完成學業,隨後由於國家的安排,去往美國進行深造。美國的學業完成後,林燁面前擺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回到中國進行國家的建設,二是留在生活條件良好的美國。由於當時的中美發展差距非常大,中國在生活上不能給予他很好的條件,在美國的誘惑下,林燁開始動心,最終留在美國的波音公司進行武器的研製建造。林燁在科研上確實具有很高的天賦,也是這方面少有的人才。
他所帶領的團隊為美國研製了民兵系列洲際飛彈,讓蘇聯不再是唯一一個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同時也對中國的國民安全造成了威脅。隨後,林燁放棄中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倘若林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往美國進行科研製造,國人也不會感到氣憤,但當年的林燁是憑藉國家公費才能趕赴美國深造,中國耗盡精力、資金供林燁深造,林燁卻由於生活條件上的優越留在美國,在國人的心裡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如今的林燁已經年老,又想回到生活過的中國,我國絕不接受這樣的叛國之徒。
《史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意思就是天下人都是為了利益在奔波,那時候中國比較窮,政府之所以用那麼多的資源供那些有能力的學生去國外深造,唯一的目的就是學成以後,可以回國協助建設。可是林燁留學地時候心安理得的用著國家給的資金,成才以後卻為美國效力。分別擔任中國的東風飛彈和美國的民兵飛彈總設計師的兩個人,居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在同一所學校就讀。
梁思禮和林燁相處得也很好,是關係不錯的朋友,而且出國留學的時候也是同一批去到辛辛那提大學的,因為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創造了很不錯的成果,兩個人從學校畢業時,美國都許下厚禮,想留他們在美國任職。可是,梁思禮果斷拒絕,克服萬難,歷經曲折,一心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建設中國自己的飛彈,並且成功研製了東風系列,可是林燁卻決定留在美國,讓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武器,威脅他的同胞和祖國。
如果人只把金錢作為一切事物的衡量標準,那麼精神世界將一片貧瘠。這種人正如林燁一樣,只關注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國家的利益。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與國家命運其實是緊密相連的。對於有著深厚道德和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來說,林燁這樣的人只是少數,梁思禮、錢學森才是大多數。這些老一輩的科學家、革命家,在當時艱苦的環境中,全身心投入科學技術研究,沒有他們的奉獻精神,中國今天的科學發展也無從談起。當代中國不能忘記老一輩人的付出,他們作出的榜樣,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