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似一首韻味悠長的散文詩,適合身臨其境的細細品讀。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城市生活,到那些洋溢著淡淡人間煙火氣息的古鎮去,靜靜地體驗一番緩慢的生活節奏,撥開障目的利慾,尋回本真的自我。褪去繁華,多一份寧靜。找一間茶館,安靜坐上一下午,小河對岸的一扇扇窗戶,是否也曾發生過別樣的故事。尋一靜謐古鎮,享一慵懶時光。
崇福鎮位於杭嘉湖平原心腹地帶,桐鄉市西南部,古稱語溪,又名御兒,語兒。這是一座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建有崇福禪寺而得名。公元938年置崇德縣,到1958年崇德、桐鄉二縣合併,崇德縣改稱崇福鎮。
古運河沿著崇福流過,橫街上依舊保留著濃濃的江南市井味道;中山公園內的孔廟、呂園和文璧巽塔古貌依舊;橫跨於運河之上的司馬高橋,秀麗古樸。可以說,這些歷史遺存,不僅是今天崇福的代表性古蹟,更是這座千年古鎮的歷史記憶。
傳說,崇福有七十二條半弄堂,而橫街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橫街橫跨崇福鎮的中心,由東到西,有眾多的廳堂弄堂、名人故居和深宅大院組成。老街上的舊宅元從明清一直延續到民國。現存街道全長約400米,寬約3米,東街口就在運河邊,整條街市商家鱗次櫛比,傳統招牌字號斑駁陸離,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清代街市風貌。穿過一條條窄長小弄,走進一座座深宅大院,屋灰牆映照著的森森老樹,仍然顯露出它往日的輝煌。
漫步橫街,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流露著的溫婉與沉靜,一磚一瓦都透露著蒼涼和厚重。橫街兩邊的老宅,門大多也是虛掩著,步入老宅,抬眼望去,便見一片天井,廳堂裡老式的收音機流出婉轉的越劇聲,將崇福的興盛衰落娓娓道來。
在老街上還有許多的茶館,雖然經過改造後,茶館的外貌和周邊小街上的其它房子一樣統一刷成了白牆黑瓦。但是走進店內,你就會發現這裡的別有洞天。茶館歷經百年,斑斑點點的牆壁,溼漉漉的地面,使用了多年的茶具,黑乎乎的茶櫃……那種濃濃的時間沉澱讓人仿佛回到了從前。清晨是茶館生意最火熱的時候,來的基本上都是附近生活的老人,整個茶館裡裡面面約坐七八十人左右。舊時的老虎灶已經廢棄,轉而替換成一隻立式小鍋爐。
崇福老街以其特有的古樸、端莊、厚重,以其古香古色與華麗時尚,令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縈。街道不寬,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塊路。有一些老房子,錯落在老街的左右。其建築風格還保留著江南水鄉建築的神貌,有磚雕,有木製鏤空雕花的窗欞。然而,因為年久失修,原本的滄桑之上,又多了一絲落魄衰敗的韻味。千年古鎮,幾度繁華,幾經滄桑,千年的歷史,像滔滔運河水一樣,不停地衝刷積澱。
往期精彩
浙江又一古鎮走紅,距上海僅150公裡,千年古鎮正迎來新生機
上海又一古鎮走紅,位於城市的最西南,景色媲美烏鎮西塘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黃山堪比西遞、婺源,知道的遊客卻不多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藏於池州的深山之中,被遺忘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