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
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
「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景觀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漲潮時,紅樹林會被海水浸泡甚至淹沒,成為「海底森林」;退潮時,紅樹林挺立在鬆軟的灘涂上,構造一道海岸綠色長城。
組成紅樹林的主要植物是紅樹科植物,包括真紅樹和半紅樹。在福田紅樹林,有紅樹植物9科16種,本地自然生長的紅樹植物7種,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海漆、老鼠簕、木欖等。
近些年,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開展了多項紅樹林保護工作。
形成保護合力
2018年7月,成立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聯盟,成員單位共12家,包括檢察、規土、公安、環保、城管等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公益組織。這是全國474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首家成立的生態保護聯盟。聯盟的成立旨在合力保護好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資源。
修復紅樹林生態系統
▲深圳灣沙河西段紅樹林溼地修復
開展福田紅樹林基圍修復:將傳統基圍修復為越冬水鳥的棲息覓食地,營造同時適宜涉禽、遊禽及鴴鷸類等多種鳥類棲息生境;此外,疏通基圍與外海通道,促進生物交流,增加鳥類食物源和食物量,解決水鳥的棲息生境和食物需求。
開展鳳塘河口溼地生態修復:將「三面光」的硬質堤岸改造為生態河道護坡,水環境不斷改善,越冬水鳥數量大幅增加。
開展深圳灣沙河西段紅樹林溼地恢復:在水深浪大石頭灘種植本土紅樹林,用本土紅樹、半紅樹替代外來紅樹海桑和無瓣海桑;同時,營造灘涂,以服務於周邊公園短腳鴴鷸等鳥類的棲息。
加強科普宣傳
▲紅樹講堂合影
保護區的自然教育主要圍繞福田紅樹林溼地展開,設有紅樹講堂、中小學生自然課堂、走進紅樹林等多種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動。
其中,紅樹講堂注重寓學於樂,以中小學生為科普對象,邀請專業老師講授,通過「講座+參觀」的方式,讓孩子對紅樹林及各種動植物有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2019年11月,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華新小學籤訂了自然教育合作協議,開啟自然教育進校園模式。
來源: 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伶仃福田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