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富眾鄉親,壽光「大棚醫生」徐少華獲人民日報點讚

2020-12-23 金臺資訊

徐少華在山西晉中一處大棚內查看西紅柿長勢。

資料照片

腿傷剛好,徐少華顧不得休息,便奔赴德州,在大棚間穿梭。

徐少華今年59歲,是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人,細高個子,說起話來吐字飛快。農業技師生涯30多年,他常年行走在各地的田間地頭。感謝徐少華為他們帶來致富機會的鄉親,各地都有。

徐少華痴迷農業技術,早年他是果樹技術員,專管果樹嫁接。30多年前,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17名黨員先行先試,壽光三元朱村的溫室大棚在全國一炮打響,徐少華就是其中一名先行者。

當年,建一個大棚得花70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多年的收入,徐少華的母親聽了直搖頭,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兒子,全家東拼西湊,建起了黃瓜大棚。

黃瓜苗小,與果樹嫁接方法迥然不同。「黃瓜對溫度要求高,是蔬菜中比較難管的。」育苗頭一年,徐少華天天睡在大棚裡。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1月,大棚黃瓜甫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第一年,他就以30300元的毛收入,成為村裡收益最好的一戶。

冬天也能吃上新鮮黃瓜,讓大棚在各地成了香餑餑。但是由於缺乏經驗,不少地方在大棚管理中遇到了困難。於是,壽光的大棚技術能手們便走到各地傳授冬暖式蔬菜大棚種植技術。這次,徐少華又是第一批。

有一年,德州市平原縣新建了一批大棚,因為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收入並不理想。為此,縣裡的幹部趕緊跑到濟陽,將在當地指導的徐少華請去傳經送寶。

經過多年摸索,「大棚醫生」徐少華已經掌握了包括怎麼選地、怎麼建棚、怎麼育苗在內的一整套建棚流程。如何快速教給村民,是他要解決的新問題。

「溫室大棚的二氧化碳濃度,對蔬菜的產量和質量起決定性作用。二氧化碳濃度適宜,光合作用就好。」徐少華定期在平原縣的村裡廣播講課,解答啥樣的大棚膜保溫好、啥樣的施肥配方蔬菜長得多等問題,傾囊相授。

他還召集各個鎮集的技術員,針對發現的病蟲害等問題一一解答。「當面講不清楚的,就直奔村裡瞧一瞧。」徐少華說,「有了農業科學技術,可以幫助老鄉少走不少彎路。」

第二年,平原縣平均每個大棚收入1.5萬元,徐少華的指導有了回報。

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第七代,功能更多了,好學的徐少華也在與時俱進。多年來,他不僅走遍了齊魯大地,還去往新疆、雲南、貴州等地傳授經驗,讓當地農民依靠種植技術富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7日 第 07 版)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山東壽光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
    山東壽光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30年——農技興 百姓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人民日報記者 肖家鑫5月10日,工作人員在壽光菜博會上打理西紅柿。當統計數據一傳開,著實把整個壽光震了一震。1990年,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的王伯祥也沒想到,壽光推廣蔬菜大棚的頭一年,就給全縣農民增收6000多萬元。這對當時的百姓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這一切,都源於一年前王伯祥做出的一個註定載入壽光史冊的決定:在全縣範圍內推廣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
  • 「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實現大棚智能管理
    「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市積極推動蔬菜大棚升級換代,2019年將AI人工智慧引入蔬菜大棚管理,利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主建的能源大數據中心為數位化匯聚平臺,通過物聯網設備,自動採集調控蔬菜種植、生長環境等數據。 據悉,AI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將改變壽光蔬菜大棚的管護模式,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
  • "壽光好人"託起信義菜鄉 看守大棚也能"榜上有名"
    「你賣好種子就行了,哪裡用得著租大棚搞試驗?這不是白浪費錢嗎?真憨!」每年花十幾萬專門租用一個高標準示範大棚做實驗,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宏豐種苗公司負責人楊丙光沒少遭到同行笑話。  「不試驗就下地,我沒那個膽。」楊丙光回答,賣種子、種苗,是個良心買賣。
  • 三亞「潛水哥」獲《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和網友點讚
    三亞「潛水哥」獲《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和網友點讚  「向愛崗敬業的螺絲釘致敬!」  海南日報三亞7月17日電(見習記者徐慧玲記者孫婧黃媛豔)今天,颱風「塔拉斯」雖已遠離我省,但在這場風雨中,三亞市不畏髒苦跳入近2米深井中搶修管道的「潛水哥」,受到本報及國內多家媒體的報導關注。
  • 壽光蔬菜如今怎麼樣了?記者在這些收購點看到
    多名蔬菜收購商販表示,隨著當地一些蔬菜的上市,收購點也會逐漸熱鬧起來。東丹河村 收購點多恢復運營13日上午,記者來到壽光稻田鎮轄區內的昌大路附近,這裡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處蔬菜收購點。記者來到東丹河村旁邊的蔬菜收購點,連接昌大路與收購點的生產路已經開通。該收購點是半露天的,面積比較大,一輛卡車正在裝運香菜。貨主周廣文介紹,香菜是附近菜地裡生產的,在這裡用水清洗乾淨根部的泥土後,就可以裝車發往外地市場。
  • 匯金海智慧農業助力「蔬菜之鄉」壽光節水大棚典型區建設
    濰坊市水文部門採用匯金海智慧化節水解決方案,在位於「蔬菜之鄉」壽光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範區內建設區域用水總量監測節水典型區。濰坊壽光是全國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為更好地支撐農業用水量的推算,做好區域用水總量監測工作,2020年濰坊水文局對部分農業灌溉典型區進行了優化升級,鑑於濰坊大棚種植區面積大,需水量較大,但是隨著先進灌水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節水效果顯著,綜合灌溉定額也隨之下降,新增加壽光市區域用水總量監測節水大棚櫻桃、西紅柿2處典型區(由山東伊斯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管理工作),
  • 強颱風致蔬菜之鄉壽光1.8萬個大棚受災
    新華社濟南8月12日電(記者張志龍、邵琨)受颱風影響雖然降雨創歷史紀錄,但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受災水平遠低於去年。記者12日從壽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受第9號颱風「利奇馬」影響,去年受災嚴重的壽光再次受災,壽光低洼易澇區1.8萬個大棚進水,農田受災面積13萬畝。
  • 壽光蔬菜大棚資陽搭建生產廠家產品的安裝方式須知
    壽光蔬菜大棚資陽搭建生產廠家產品的安裝方式須知   壽光蔬菜大棚資陽搭建生產廠家產品的安裝方式須知噴施多元複合微肥比單一微肥效果好;開花前後噴施比苗期噴效果好;晴天早晨或傍晚噴比其他時間噴效果好;遇烈日和雨天不宜葉面噴施。
  • 壽光九順農業:建設智能溫室大棚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壽光九順農業,以科研試驗為主,以觀光為輔的溫室大棚。依託農業科技園、特種蔬菜植物培養基地等研究機構形成的觀光溫室。這一類型的溫室主要用於新奇特品種蔬菜培育、科技研發等用途,與生產依託型觀光溫室一樣,觀光旅遊只是輔助產業。
  • 每經17點丨山東壽光部分蔬菜大棚被淹;載大陸旅遊團客車在臺灣撞車...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山東壽光遭遇暴雨,部分蔬菜大棚被淹據澎湃新聞報導,8月11日,受颱風影響,「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遭水災,部分蔬菜大棚被淹,危險區域群眾已安全撤離。一名當地村民稱嚴重的地方,雨水已淹至大棚頂部。2丨「利奇馬」來襲 浙江多家上市公司回應中國證券報11日消息,超強颱風「利奇馬」襲來。8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此次颱風受災最嚴重的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倒伏的樹木、攪拌機隨處可見。在閥門行業、泵業集中的永嘉縣陽光大道兩側,許多工廠都有不同程度受災。
  • 《親愛的麻洋街》非會員收官在即 曾獲人民日報海外版點讚
    先後獲得《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等國家級媒體的點讚與支持。  據悉,同時該劇以其獨特的選題,陽光的視角獲獲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親愛的麻洋街》選擇了易家、歐家、曾家、馬家、孫家、梁家6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切入。
  • 淮南兩醫生高鐵上救人獲點讚
    原標題:淮南兩醫生高鐵上救人獲點讚淮南醫生高鐵救人2018年4月15日上午9時40分左右,G355次北京開往廈門的列車,行駛至河北滄州至德州路段,突然傳來列車員的廣播求助:「13號車廂,有一名老人突發疾病,請列車上有醫護人員前往救助……」正從北京出差返回淮南的賈淮平與張文琪聞訊,立即起身前往,以最快速度趕往13號車廂進行緊急救治。
  • 《人民日報》點讚鄭州公交車上的暖心事:現代版的「投桃報李」
    《人民日報》點讚鄭州公交車上的暖心事:現代版的「投桃報李」 2020-07-28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壽光村民:蔬菜大棚裡的水用4個水泵抽1天1夜還沒完
    23日,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一車從河北運來的芹菜正在卸車。災情發生後,物流園內蔬菜交易量並未出現大的波動。本報記者 時培磊 攝8月23日,在壽光北部的上口鎮賢疃村,這裡的大棚沒有受自然災害影響,長勢正常。而在洛城街道牟西村,這裡的200多處大棚遭水毀。
  • 前期壽光副市長帶貨壽光「菜」火了,現在每斤價格達到…
    前期壽光副市長帶貨壽光「菜」火了,現在每斤價格達到… 2020-05-13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從「愁賣」到「愁收」,壽光蔬菜經歷了什麼
    12月10日,蘇寧與壽光蔬菜產業園重磅合作。來自壽光原產地的紫薯、水果黃瓜和水果蘿蔔上架蘇寧拼購平臺,售賣第一周預計500噸的銷量,新鮮原產直銷保障民生 "菜籃子"。幫助老張解決"難題"的是來自蘇寧拼購線上的原產直銷店鋪,店主麗君已經在拼購線上經驗了半年時間,這次麗君要把老張和村裡的水果蘿蔔搞到網上去。壽光是全國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也是全國最大的額蔬菜批發市場。
  • 人民日報點讚譚凱元
    人民日報點讚譚凱元!高度肯定恆大的青訓! 賽後,人民日報體育通過微博對譚凱元進行了點讚!同時,高度肯定了廣州恆大青訓的成績!人民日報體育用二句詩詞表達讚許:八年悉心栽培,譚凱元一飛沖天!青訓沒有捷徑,付出終會收穫!
  • 人們到壽光看什麼?
    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內,遍地的白色蔬菜大棚覆蓋下,是色彩和技術組合的眼花繚亂:五彩椒色澤斑瀾、櫻桃西紅柿晶瑩剔透,觀賞南瓜各呈異態,蛇瓜扭屈如蛇……組織培養室、穴播車間、智能溫室、保鮮庫,以及鋼架無立柱、微控滴灌式日光大棚引人注目。這是壽光蔬菜生產高科技化的一個縮影。
  • 人民日報點讚山東「村村都有好青年」
    12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以「村裡的年輕人幹得歡」為題,點讚山東「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文章提到,山東啟動「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開展技能培訓、提供政策支持,幫助返鄉在鄉青年創新創業,帶動一大批青年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以下為報導全文。
  • 櫻桃大棚花香四溢,壽光這戶人家的大棚櫻桃開花了,竟是這個樣子
    壽光這戶人家的櫻桃棚,美翻了!眼下正是大棚櫻桃坐果,準備上市的季節,在壽光市洛城街道東張家村張觀濱的櫻桃大棚裡,白色的櫻桃花裡已育出青色的果實。記者了解到,除了傳統的市場批發外,該村大棚櫻桃還因電商銷售大大提高了知名度,越來越多的櫻桃通過快遞搭乘「飛的」發往全國各地。「五一前後集中上市,現在櫻桃果有花生米大小,長勢很好,預計產量和效益都不錯。」張觀濱一家一早就來到大棚裡,忙著櫻桃坐果期的管理,他家的櫻桃品種有紅燈、先鋒、美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