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
本集主要人物表: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
脫斡鄰勒:克烈部王汗,成吉思汗的義父。
札木合:札答闌部首領,成吉思汗的結拜弟兄。
木華黎:成吉思汗「四傑」之一。
撒卜勒黑:南乃蠻部猛將。
成吉思汗的軍團,在其萌芽時期,就得到克烈部脫斡鄰勒王汗的照顧,才讓他慢慢壯大起來,可在群雄爭霸的草原上,隨著成吉思汗的勢力越盛,也就越危險。
脫斡鄰勒王汗既是成吉思汗的義父,也是聯盟關係,可受草原上長期形成的利益至上的畸形文化影響,他們的聯盟關係,也是彼此互相利用的關係。有利益的時候,相安無事,彼此能精誠團結,可一旦其中一方的利益受損,就是另外一個格局了。
克烈部作為當時的老大,看到成吉思汗的鐵騎一天天壯大,心裡還是有幾絲忌憚。
忌憚別人,是對自己的不自信。脫斡鄰勒王汗就是這樣一種人。成吉思汗最終從一堆篝火上,徹底看出王汗的人品,並利用自己的智慧,保存了實力。英雄察言觀色,總在細節處,這一點,成吉思汗做得恰到好處。
關於這堆篝火的故事,我們得從成吉思汗出兵協助脫斡鄰勒王汗攻打北乃蠻開始。
公元1199年,成吉思汗接到脫斡鄰勒王汗的命令,讓他帶兵前往克烈部,與他一同去攻打自己的鄰居,也是仇敵的北乃蠻時,成吉思汗在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還不是和克烈部分道揚鑣的時候,於是自帶糧草,欣然前往。
這次出兵,雖然很順利,可由於有一個札木合夾在其中,就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脫斡鄰勒王汗收留札木合後,對他十分器重,將其視為座上賓,全然不顧成吉思汗的感受。成吉思汗雖然和札木合已經反目成仇,但內心對他還是十分敬重,在脫斡鄰勒王汗舉行的招待會上,兩人還彼此互相敬酒,一起回憶了少年時期結拜的那些美好時光。
可是,成吉思汗越風光,心胸狹隘的札木合就越嫉妒。尤其是看到成吉思汗的兵團,在攻打北乃蠻首領不亦魯黑的過程中,勇猛如虎後,更是有想將成吉思汗置於死地的想法。
攻打北乃蠻,是一場冒險行動。按照脫斡鄰勒王汗的作戰計劃,他覺得南乃蠻的太陽汗拜不花,和北乃蠻的首領不亦魯黑,雖然是親兄弟,但彼此之間有仇,爭鬥了10餘年不分勝負,因此,南乃蠻部在沒有摸清軍情的情況下,只會觀戰,不會立即出兵幫助。如果採取偷襲和速戰速決的方式,很快就會將北乃蠻擊敗。
脫斡鄰勒王汗久經沙場,他的判斷是正確的,當他的騎兵和成吉思汗的騎兵翻過白雪覆蓋的杭愛山,又涉過各種湖泊和沼澤地後,突然出現在不亦魯黑的大本營時,北乃蠻部一下子慌了神,除了倉促應戰外,剩下的就只有逃跑了。
不亦魯黑在一支部隊的保護下,慌不擇路,頭也不回地向阿爾泰山地區逃去。成吉思和王汗汗窮追不捨,一直追到烏倫古湖(今新疆阿勒泰地區)附近,斬殺了他的大部分人馬。不亦魯黑僅僅帶著幾十個隨從,向西伯利亞逃去後,才得以活命。
唇亡齒寒,當南乃蠻知道北乃蠻被成吉思汗和王汗消滅後,顯然坐不住了,拜不花太陽汗派遣自己的猛將撒卜勒黑,帶著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四處尋找成吉思汗和脫斡鄰勒王汗的下落。
兩支人馬在杭愛山南面一處河谷相遇。當時,天空已經逐漸黑暗,不利於開戰,王汗和成吉思汗決定在河谷兩旁安營紮寨,並做好防禦,相互呼應,等到天亮的時候,再一舉殲滅這支南乃蠻部的騎兵。
可是,就在這天夜裡,成吉思汗被王汗燃燒的一堆篝火給騙了。也讓他徹底認清了王汗的人品,王汗就是一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