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玉林人都關注→ 玉林晚報
上周,威斯特健身房倒閉,
引發會員聯合維權,
結果只得到老闆一通解釋,
依然沒能討回辦卡費用。
推文《玉林又一健身房倒閉,數百會員要求退費!老闆:暫時沒錢退》下方,不少網友留言:
「唉,和上次吉施達一模一樣的套路,健身市場太亂了,都是圈錢跑路」
「自從被吉施達關門跑路、割韭菜後,我就不敢去玉林健身房充會員了」
……
……
菲尼斯、吉施達、威斯特……業內人士統計,僅去年至今,玉林城區就約有15家健身房閉店。為何健身房紛紛倒下?是因為經營不善還是會員們所認為的「圈錢跑路」?記者就此進行調查採訪。
成本回收快,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開起
「很多人覺得健身房是一個暴利的行業,看起來確實是,因為很少行業兩三個月就能回本。」雙城健身會所的負責人波哥邊說邊找出一份欽州市靈山縣工商局發出的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你看,一個縣城的健身中心,通過前期預售就能收到1200多萬元的會員費、定金。」
上午,健身房內已有市民在健身
「開健身房,確實有人空手套白狼。拉來幾臺器材就開始賣卡,健身房還沒開業,錢就賺到了。」波哥說,投入一兩百萬元就能開起一間2000平方米的健身房,這筆投資已包含裝修、器械、設備等費用。然而,很多健身房還在裝修時就開始搞預售,通過預售,很多健身房還沒開業就收回了成本,甚至實現贏利。
上周記者採訪威斯特的經營者楊某時,對方直言,自己投資健身房的啟動金是150萬,場地2700平方米,裝修投入了170萬,預售第一個月就賣了120多萬。通過提前賣卡、回籠資金,健身房如期開業了。
「割韭菜」式的銷售,讓健身房後續運營難
既然健身房如此「暴利」,為何還紛紛倒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專門的公司、團隊幫健身房做銷售、賣會員卡。「他們幫健身房賣出200萬,自己就要拿走100萬。」
「健身房的成本太高,首先是場地租金,每個月要幾萬元。新開的健身房為了大量吸納會員,往往通過優惠、返現、終身卡等手段吸引消費者。」在業內人士看來,終身卡無異於「割韭菜」,收割完一茬後,新的「韭菜」還沒長出來,健身房的後續運營資金又跟不上,這時往往無法繼續經營,只能倒閉。
在健身房健身的市民不少
「很多會員都叫我賣終身卡,我都婉拒了,開玩笑說,『等哪天我不幹了再賣』。」一健身房的經營者說,會員理解的「終身卡」是以為自己可以「終身」,其實往往只是相對健身房而言。
在行業內,終身卡往往也會要求健身房開夠一定的時間,健身房的經營若超出期限,會員仍可繼續免費使用,若未到期倒閉,則需要補退相應的卡費。
有專業團隊操作「安全閉店」
一名業內人士分析道,入行之初,很多人都是想把健身房做好的,卻發現健身房是一個「短命的行業」。有的人經營不下去了,閉店前的低價促銷往往是為了「撈一筆」。
當然,也不排除確實有人一開始是為了圈錢,因為「跑路」的成本太低了。開健身房往往有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免租期,在免租期內搞預售,既不用交租金還能收到一大筆錢。
還有一些健身房的做法明顯是衝著錢去的,比如去年開業的某健身房,場地租賃合同2020年1月就到期了,2019年12月還在搞低價促銷;又比如去年某施達碧桂園店,辦張終身卡不僅100%返現,還送電視機、洗衣機、私教課,這些都是套路。
記者採訪發現,在健身行業內,「安全閉店」早已不是新鮮事。一健身房經營者說,「前幾天還有人找我,說可以幫我『安全閉店』,操作方法就是轉讓公司、變更公司法人代表、由他們出面應對會員維權。我沒搭理他,因為我的健身房經營良好。」
建議:儘量辦短期卡
從事健身行業27年、自己開店14年的波哥說,「玉林去年整個健身行業關了11家店,今年也關了三四家。經過洗牌,現在健身房所剩無幾。」
波哥則建議,消費者在辦理健身卡時,首先儘量選擇短期卡、不要辦理終身卡;其次是不要在預售期內辦卡,等設備到位、健身房開門營業後再辦;最後是儘量選擇口碑好、經營時間長的健身房。
關於我們
圖文採集:記者 龐獻
原標題:《割韭菜?去年至今玉城已有15家健身房倒閉,還有團隊稱能幫「安全閉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