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校園,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是一首唱不完的曲
校歌是其中最美的音符
它是學校文化形象中最生動的元素
在與時代的契合中
依然歷久彌新
讓我們一同傾聽歷史上的交大校歌
感悟交大人的時代精神
走進交大人的家國情懷
01
南洋公學校歌——與校同生
與校同生:
1896年,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初創校名)在上海徐家匯籌建創立。公學初創之時,先設師範院,注重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編寫、傳唱院歌《警醒歌》,以訓勉師生敦品礪行,激昂奮進。
《警醒歌》由南洋公學中文總教習張煥綸撰詞,師範生張在新、姚曾豫、沈慶鴻共同譜曲。歌凡四章,每章皆以「警」字開頭,以「醒」字結尾,遂定名《警醒歌》。全歌以愛國為宗旨,喚起學生關心民族命運,擔負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音調鏗鏘,富有感染力。
1897年7月《知新報》刊登張煥綸(經甫)作詞的《警醒歌》
南洋公學校歌
(英文版)
作詞:福開森
譯文:李昀
前進,向上,向前進,
南洋之子們,
向著榮耀邁進
正如我們所唱的一樣。
不為名利和財富
朝著我們的目標,
只為了真理和榮譽
保證我們的思想和靈魂。
前進,向上,向前進,
南洋之子們,
向上來到高地
在這裡我們的比賽開始了。
聽那天堂的聲音
聽從它的號召。
和兄弟們並肩奮鬥
用我們的心和手。
前進,向上,向前進,
南洋之子們,
向前突破衝突
自由從何而來。
謹記聖人教會我們的智慧,
我們繼續前進熱切期待
黃金時代的到來。
校歌英文版 南洋公學時期(1896-1905)
張煥綸
福開森
南洋公學師生合影
1897年《知新報》刊載此歌,並高度評價了其育人價值的評語:
此歌以教師範生者,深識大勢,用意甚苦,使其遍教國人,深入心脾,皆知危怠,發奮強毅,兼日而程,人才何患不成,種類何患不保。
師範院建成後,公學又相繼成立外院(相當於高等小學)、中院(相當於中學部),兩院都沿用師範院做法,編有院歌。外院院歌名曰《四勉歌》,共四章,分和厚、肅靜、勤奮、整潔,勸勉學生要「立志要做好男兒」,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因專為剛入學的少年學生而作,歌詞顯得言簡意賅,是非鮮明,通俗易懂,便於理解與記憶,利於自勉並修行。
向上滑動閱覽
外院院歌——《四勉歌》
其一:和厚
和厚歌,歌和厚。
在家敬父兄,出外親師友。
推肥讓甘莫爭先,服勞忍屈莫退後。
和厚之氣氣如春,春風觸處出榮茂。
不和不厚如秋冬,秋冬滿目成荒瘦。
國和一國強,家和一家阜。
立志要做好男兒,聽我歌和厚。
其二:肅靜
肅靜歌,歌肅靜。
出口要安舒,舉足戒馳騁。
動時枚馬聲不聞,靜時木雞眼不瞬。
肅靜之氣像澄波,波澄鑑物無藏影。
不肅不靜像搖波,波搖頃刻成昏渾。
身肅有威儀,心靜增聰穎。
立志要做好男兒,聽我歌肅靜。
其三:勤奮
勤奮歌,歌勤奮。
君子無所爭,當仁有不遜。
愚柔非慮怠可慮,明強非勝勤者勝。
譬彼赴遠道,馭驥同發不同軔。
又如徙高岡,勇怯異到不異徑。
一奮無難事,一退落千仞。
立志要做好男兒,聽我歌勤奮。
其四:整潔
整潔歌,歌整潔。
唾涕內則戒,灑掃弟子職。
整潔非徒肅觀瞻,潔淨且能卻穢疾。
譬彼皎皎月,撥開雲霧清光溢。
又如油油禾,芟夷稂莠良苗茁。
整則有精神,潔則清氣血。
立志要做好男兒,聽我歌整潔。
如今,《四勉歌》依舊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沿用。雖身處不同時代,但在不斷的傳唱中,其所承載的精神已然融入古今交大人的內心深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學生吟誦《四勉歌》
中院也有師範生沈慶鴻撰詞的院歌,勸勉師生珍惜讀書時光,樹立遠大志向,窮究學問,奮發向上,早日成為祖國棟梁之才,為國家為學校爭得榮光。
向上滑動閱覽
中院院歌
撰詞:沈慶鴻
佳氣兮蔥蘢,春風光座中;
吾曹自到此,學業修普通。
自初級以至六級,三年忽一終。
學問本無限,畢生研究未易窮!
譬如登高山,須到喜馬第一峰;
又如赴遠道,須遊地球遍西東。
吾同學,有志少年,一得毋自封!
須努力奮鬥,為國為校爭光榮。
巍巍乎,光陰如箭,一去不再逢。
今日桃李花,他年翠柏與蒼松。
02
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工業專門學校校歌
1906年,南洋公學改稱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07年,唐文治擔任監督(即校長),兩年後他決定重譜校歌,於是由沈慶鴻選曲並填詞的《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校歌》應運而生,校歌歌詞曾經唐文治親自改訂。這也是本校第一首正式的校歌,曲調選自音樂《精兵進行曲》。
清末民初校歌作詞者沈慶鴻(1870-1947),字叔逵,筆名心工,為本校首屆師範院學生,時任附小主任,後譽為 「中國學堂音樂之父 」。
這首校歌在用詞上較《警醒歌》淺顯。「實心實力求實學,實心實力務實業」,點出了當時學校的辦校宗旨和掌校者的辦學理念。當時在任的唐文治校長確實將「尚實」的的辦學理念付諸實行,創立或擴充了鐵路、土木、電機、航海等實業專科。最後一句「光輝吾國徽,便是光輝吾校旗」,勉勵全體師生將個人事業發展與學校校譽、國家進步緊密相連,體現出愛國榮校的深刻含義。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交響樂團演繹1920年代版校歌
1912年,將「珠光燦,青龍飛」改為「五色備,如虹電」,一直沿用到1920年代初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現行校歌,在交大1920年代版校歌的基礎上修改,將歌詞第一句改為「五星輝映虹霓」,其餘沿用。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現行校歌
03
南洋大學校歌
1926年,時值交大(時稱南洋大學)建校三十周年之際,交通大學兩廣同學會發行的《南針》雜誌第二期又刊登出一首名為《南洋大學校歌》的新校歌,作曲為朱織雲,填詞仍為沈慶鴻。該校歌一直使用到1928年。
南洋大學校歌
歌曲為C大調,內容分為三章,主要表達了學校追憶初創者的良苦用心,回顧學校的悠久歷史以及對莘莘學子的無限厚望。
04
交通大學校歌
1928年,學校因名稱調整,再次啟動了重訂校歌事宜。1943年出版的《四十七周年校慶紀念刊》登出了由蕭友梅譜曲的新校歌。這首校歌一直使用到新中國成立前。
1940年代《交通大學校歌》
刊於四十七周年校慶紀念刊《交大概況》
此首校歌共分四段,由於每段之首均以「美哉吾校」起首,每段之末皆以「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作為結尾,故而這首歌又名為《為世界之光》。
歌曲體現交大人踏實求學,以培育國家富強的根本。國土無疆,山高水長,到處都可見到交大人投身建設事業的身影。
05
上海交通大學校歌
新中國成立後,校歌曾中斷過一段時間,直到1982年,學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新訂校歌《上海交通大學校歌》完稿,並經黨委批准施行。新校歌歌詞由詩人於之執筆,著名作曲家兼上海交大音樂研究室主任瞿維譜曲。
於之
瞿維
校歌勉勵同學飲水思源,為母校增光添彩,愛國榮校,為民族復興奮鬥不息。
用歌聲告白祖國
交大校歌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變化,但其內涵代代相承,始終承載著飲水思源、求真務實的交大精神。隨著校歌的傳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成為凝聚和塑造交大師生科學精神與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交大人為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勇擔使命,毅然前行!在每一年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中,集體唱校歌已成為一種傳統。
來源:上海交大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
編輯:孔芮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推
薦
閱
讀
1、
2、
3、
4、
5、
校歌,最好聽!
原標題:《▂▃▅▆ 聽!這是交大最動聽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