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6月18日電 題:探訪中國首棟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作者 黃歆堯
沒有飛揚的沙塵、機械的喧囂,建築的梁、柱、樓板、樓梯、牆板等均在工廠預製生產,現場直接拼裝。日前,一座樓體外觀呈水泥灰的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示範項目(實驗中心)在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成,6月底將投入使用。
6月16日,工作人員帶領記者參觀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據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技術部部長付素娟介紹,整個建築採用「搭積木」的方式建造,運用拼接錯縫的造型處理手法,通過清水混凝土的樸實質感,體現出實驗中心的科技感與時代感。
據付素娟介紹,該項目採用裝配式建造技術與清水混凝土融合技術,建築外部和內部打造成清水混凝土表面,免除了裝飾裝修,開創了結構裝飾一體化新模式,最大限度的踐行低碳環保的綠色建築理念,是中國首棟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
步入大樓,地面平整乾淨,牆面光滑齊整。牆面、立柱和樓梯之間有稍許組合痕跡,牆、柱子和樓梯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內牆平整度很高,看起來「橫平豎直」,光潔得可以直接貼牆紙。大樓所有樓梯也是「工廠生產、現場裝配」,樓步邊緣平整並在表面做了防滑設計。無論是混凝土還是鋼筋都會按具體建築的需要量身定做「樣品」。
6月16日,該建築內部結構裝飾一體化。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據介紹,該項目整體裝配率高達82%,是目前河北裝配率最高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公共建築。相對於傳統現澆建築,裝配式建築可節水80%、節材20%,並顯著降低施工粉塵和噪聲汙染。
「傳統建築方式以釐米來計算偏差,裝配式建築可精確到毫米。」付素娟說,工廠化生產的部件質量更穩定,解決了現場施工工藝的很多質量通病和現場施工出現的人為失誤,保證了工程質量。
據介紹,該項目基於項目BIM應用模型,實現了對製造、運輸、裝配全過程動態可視化管理。同時利用RFID辨識技術對預製構件信息進行追蹤及控制,建立完善的施工組織管理體系。
「只有實現工業化才能實現綠色建造。」付素娟說,近年來,隨著「用工荒」蔓延,建築企業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求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築順應了建築工業化的發展需求。京津冀地區是中國裝配式建築重點推進地區。
6月16日,工作人員帶領記者參觀裝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築。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於2016年2月發布,提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
付素娟表示,裝配式建築是綠色建築的典型代表,這與雄安新區建設理念不謀而合,希望能夠為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下一步還將大力培養裝配式建築、綠色施工等領域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