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青島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一批人事任免,其中提到:免去劉衛國的青島市醫療保障局局長職務。
作為一個青島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市直部門,青島市醫療保障局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成立一周年,值此之際,市醫療保障局「一把手」卸任,這一年留下的問題又該如何突圍?
青島市民的醫保待遇,好不好?
對於市民來說,青島市醫療保障局的各項工作中,與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醫保待遇,十分值得關注。
而在2019年12月15日,青島市一年一度的市直部門「三民」述職會議上,時任青島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劉衛國在對這一年該局的工作進行總結匯報的同時,明確表示,青島的醫保待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醫保制度設計的系統性、改革創新的超前性、經辦服務的便捷性、醫保治理現代化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限於目前基金的承受能力,醫保待遇離市民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醫保政策和服務的宣傳力度還需要加強。
劉衛國而在任命發布的前兩天,青島市醫療保障局作為一個青島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市直部門,剛剛掛牌成立,至2020年1月15日,正式滿一周年。
2019年,青島市參保居民一、二檔財政補貼分別提高到730元和650元,進入2020年後又每人每年提高30元標準,而醫保目錄內職工住院醫療費的平均報銷則為90%左右,居民報銷75%左右。
就全省來看,青島市的醫保補貼標準和醫保待遇的平均報銷率都是最高的,那麼,所謂的醫保待遇還存在的差距,究竟體現在哪兒?不妨與國內其他城市做一下對比。
(圖中數據為青島市醫保局2019年公布)
拋開平均數據,2019年青島基本醫療保險門診起付線為200元-800元,報銷比例為50%-92%,住院報銷比例為55%-97%。
對比國內醫保待遇相對較好的城市來說,比如深圳,2019年門診起付線為100-300元,住院報銷比例為70%-95%。青島的醫保待遇,不管是起付線,還是最低報銷比例,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有人說,每座城市的財政補貼和醫保待遇都與社平工資有著一定的關係,那再以廈門舉例,其2019年門診起付線為500元,報銷比例為72%-99%,住院報銷比例為85%-99%,甚至有的可以報銷100%。
而相比於深圳,青島與廈門2019年的人均月薪相差只有500元左右。也就是說,與一些政策較好的城市相比,青島居民的醫保待遇提升確實任重道遠。
醫保基金承受力怎麼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劉建國提到的2019年市醫保局存在的問題中,對於青島市醫保待遇距離市民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的解釋是「限於目前基金的承受能力」,那麼,市醫保局的醫保基金承受能力是怎麼了?
青島市醫療保障局成立這一年以來,青島的醫保基金年收入219億元,支出190億元,結餘29億元。其中,在全市63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實現了現場檢查全覆蓋,扣撥或追回醫保基金4041萬元。
對於醫保基金來說,支出具有剛性,若是支出增長率高於收入增長率,那醫保基金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尤其是現今人口老齡化加速,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事件還時有發生,哪怕從全國來看,醫保基金的壓力也在進一步增加。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慢病人數加速增加,而新設備、新技術、新藥新材料的使用,使醫療費用的支出快速增長,醫保基金支出壓力正持續增大。醫療費用增長趨勢引起的醫保基金運行風險不容忽視。
此外,醫保作為一項全民福利,其保基本的作用只能增不會減,人們對醫療服務和保障的需求呈「剛性」增長,保障待遇政策迴旋餘地有限,實在需要未雨綢繆。
就目前來看,青島的醫保基金結餘還是有「家底」的,但面對多重社會環境壓力,醫保基金還是要「省著花」。接下來如何緩解現今醫保基金的壓力?已經成為市醫保局謀求健康發展的重點課題之一。
來源:鳳凰網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