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福建連城旅遊,除了著名的丹霞地貌冠豸山,充滿人文底蘊的800年古村落——培田古民居,十分值得一去。它不僅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還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經典之作,世界客家建築三大奇葩之一。
相較於永定土樓的封閉和堅固,培田民居則顯得開放和優雅。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索下培田古民居有多美吧。
作為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之一,培田古村落以典型的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特色聞名於世,30幢明清時建的高堂華屋,20座古祠,5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組成一個連片成群、規模宏大、布局講究、設計精美的傳統民居建築群村落。
而九廳十八井是客家人結合北方庭院建築,適應南方多雨潮溼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徵,採用中軸對稱布局,廳與庭院結合構造的大型民居建築。
沒想到深山之中的小村居然有這麼多價值連城的古建築,我有點不解。後來從當地人口中得知,在明、清時期,培田村處於長汀、連城兩縣官道的驛站上,是汀州、龍巖等地竹、木、土紙及鹽、油等日用百貨的水陸中轉站。這裡不僅富裕,而且人才濟濟。真可謂風水寶地。
培田古民居很重裝飾,門楣、屋簷、門柱、窗欞等各個地方都有雕刻作品,每一個雕刻都描繪著一個故事或場景。
有人物山水、有花鳥魚蟲、有傳奇故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這裡的人們用木刻窗雕寄寓理想追求,以石聯壁畫嚮往美好生活。難怪有人稱道這裡是畫裡的村莊,無處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
這裡是傳說中的最美轉角,是古時候的官道,通往長汀、龍巖、連城的必經之地。
培田村以千米古街為界,西側即靠山一側並列著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巖公祠、樂庵公祠等二十一座百年古祠。各祠堂門廬精巧華麗,令人目不暇接。
衡公祠為典型的四點金式平面格局建築,兩進三間一天井,總佔地面積148平方米,建築面積130平方米。硬山頂,明間為抬梁式木構架,次間為穿鬥式木構架;下廳東面做門樓 ,牌坊式三山門樓,歇山頂五迭落,巍峨壯觀,出挑鬥拱承託門樓主、中、下屋頂,拱為雞爪拱,拱上託花瓣狀小鬥,垂簾柱木雕亦十分精美;門樓繪有彩繪,漆畫三國故事,其中《空城計》 《張松獻圖》兩幅畫至今線條清晰,色彩鮮明,門樓整體形式同久公祠;下廳次間東面做聯排隔扇,鏤空雕花精美;下廳內部三間通敞,與兩廊及天井形成一個大的空間。
建於清光緒年間的久公祠位于衡公祠隔壁,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硬山頂。屬房祠建築,專為祭祀房派先祖而建。同樣精彩,現在還有人在裡面,所以古建築得以保存完好。
培田客家人秉承祖先「維耕繼讀」的儒家傳統思想,培養子孫後代奮發進取的南山書院創辦於乾隆三十年,距今240多年。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書院先後培養出武進士、清廷四品帶刀侍衛吳拔禎等名人以及200多名秀才、舉人、進士,培養出4名與孫中山、周恩來同窗留日留法學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世人為之震撼。